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代的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是在农事节令、社会交往游乐、祭祀纪念、竞技杂艺等各类社会活动和习俗之中进行的,而且人们在进行民俗体育活动之中的服饰也随特定的活动内容、节令、地点、人物的等级身份、性别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唐朝节令习俗中元宵观灯、寒食蹴鞠、春游、阳春拔河、端阳竞渡以及重九登高等进行剖析,揭示了唐朝体育文化的繁荣情况,指出准确地分析认识这一时期民间体育文化,将有益完善中国民间体育文化格局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四库全书总目》中经、史、子、集四部文献的相关记载,探讨了古代体育发展历程呈现的辉煌,并指出体育活动与娱乐融合、与智慧并重,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和独特的民俗节令特色等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相似文献   

5.
王居海 《兰台世界》2012,(30):15-16
宋代民间体育活动在我国民间体育演变历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体育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极大的丰富,民间体育活动呈现出特异色彩,在我国古代体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胡伟华 《兰台世界》2011,(10):66-67
本文针对唐朝节令习俗中元宵观灯、寒食蹴鞠、春游、阳春拔河、端阳竞渡以及重九登高等进行剖析,揭示了唐朝体育文化的繁荣情况,指出准确地分析认识这一时期民间体育文化,将有益完善中国民间体育文化格局体系。  相似文献   

7.
于芳  张婷 《大观周刊》2011,(22):95-95
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在文学作品当中对于体育活动的描写数不胜数,从《诗经》中的“游之泳之”到顾拜旦中的《体育颂》,从理由的《扬眉剑出鞘》到朱利亚.索莱特的《洛奇》,都不乏对体育场面、体育竞技乃至体育人物的描写。体育与文学的结合诞生了新的一种文学形式。让我们从精神的层面享受肉体的竞技快感。体育与文学的结合有其必然的因素。虽然是两门不同类的学科,但是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就生成了新的精神产物一体育文学。  相似文献   

8.
卢丽 《兰台世界》2012,(28):47-48
赛龙舟运动是当代中国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庆典以及重要民俗活动当中经常出现的一项运动项目,这一项目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今天为大家所喜爱的赛龙舟运动是由我国传统节日赛龙舟习俗发展过来的,在当代,中国人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仍然将赛龙舟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这里的活动完全是民俗传统意义上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民俗特征传播民俗指的是"以口头、风俗、物质形式存在,以民间传承方式流布的具有习俗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①审视西藏传统体育的传播方式,在其体育项目基本确立以后,它主要通过节日和与宗教结合使得传播具有规模化并不断系统、深入,即具有极大的传播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10.
周煜 《传媒》2015,(12):51-52
《体育画报》是在美国时代出版集团、财讯传媒集团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三方合作的基础上诞生的,创刊于2006年,是我国流行的体育画刊.《体育画报》自创刊以来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体育画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美国版《体育画报》为中文版《体育画报》提供了大量经验.其办刊宗旨是从体育视角洞察人们的内心活动,获得人生启迪和生活感悟,了解外部世界和历史文化,通过体育挖掘时代信息和潮流.内容涉及面广,有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界杯等国内外重要的国际赛况报道,以及体坛人物专访等,值得一提的是其新闻报道图片多被海内外报刊采用.《体育画报》秉持着自己的办刊理念和风格,吸引了几十万受众,成为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体育类画报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徐振军 《兰台世界》2012,(28):34-35
毛泽东一贯注重体育锻炼,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展示了他对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社会意义的认识.毛泽东指出:"体育者,人类自养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这说明毛泽东已认识到体育对于养生之道的生理意义,他把体育活动与中国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提出让战士们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运动技巧,才能战胜恶劣的战争环境,取得革命胜利的体育主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多节日的国家,每个节日都有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图书馆以节日为载体,根据每个节日的特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做好为节日活动服务的工作,更有利于图书馆职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谈话节目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某个话题或案例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关于谈话节目的讨论与探索由来已久,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从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到后来的长寿节目《鲁豫有约》《艺术人生》《杨澜访谈》等,多档优秀的谈话节目至今仍旧活跃在电视荧屏,然而究其发展,却存在着高龄长寿而日渐式微的趋势.其原因也多种多样,最主流的说法是谈话节目形式单一,资源匮乏,与丰富多彩的综艺节目相比,故事一次性被消费,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  相似文献   

15.
宋代时期,众多文人雅士在闲暇之余,往往喜欢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或者强身健体、或者修身养性,留下无穷逸事与佳话.探微宋代文人所钟爱的体育活动,便于人们学习和借鉴,增强体育健身意识,提高个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李霁 《兰台世界》2016,(17):148-149
祭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大型活动,上至天子,下至老百姓都很重视与热心。但有关古代百姓的祭祀风俗,古籍中记载较零散。南朝时宗懔编撰的民俗书籍《荆楚岁时记》以笔记形式记载了楚地祭祀活动,从中可以窥探楚人敬鬼神,重祭祀的习俗。  相似文献   

17.
北京是历史文化古都,形成了各种独特的风俗,其内容丰富,既有宗教信仰方面的,也有祝福贺喜、娱乐游戏方面的。节日中的祭祀、走亲访友、饮食、服饰等活动都有它的说法和习俗。各种节日活动不仅喜庆热闹,而且富于乐趣,反映出北京百姓热爱生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初审意见 《中国风·节日绘本》是我社重点出版项目“中国风·儿童文学名作绘本书系”的后续选题,此次申报11册,加上2013年2月出版的《我爱妈妈》,构成一个12册的节日绘本小系列.总体来说,这是一套极具儿童视野且融传统节日习俗与当代现实生活于一体的优秀原创绘本.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读物,旨在介绍中国的节令之美,其中包括四季节日的起源、来龙去脉等,注重叙述节日中蕴含的农耕文明、传统美德。年画、剪纸、赏红、龙舟、乞巧、拜月等各种美术、游艺之俗,全面揭示了中国传统节令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邵锦梅 《青年记者》2017,(20):46-47
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女排梦”报道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重新登上了世界排球的巅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性时刻,本文将《人民日报》头版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简称为“女排梦”报道.① “女排梦”报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表现竞技体育特有的图片报道形式,因为竞技体育是展示运动员身体美的比赛形式,视频、图片等报道形式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为题,对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进行了图片报道,配以简单的消息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图文点透了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