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铎”这个名字是他头天晚上临时从字典里找出来的,他认为“铎”这个字,一是声音响亮,有分量;二是意义深,有唤醒民众之意。为什么要临时改名呢?原来是李铎担心考不上军政大学让人笑话,所以就换个名字去报名。以后,“李铎”这个名字伴随他走过了几十年不平凡的岁月,见证了他另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他最初的名字李青槐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了。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我到北京给李铎送样书,他和夫人竟亲自到月台上来接我,中午又设宴为我洗尘。恰好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文清因采访李铎在座,李铎不经意地告诉她早上接人去了,当文清问接谁时,李铎一指我:“他呀。”文清顿时瞪大了眼睛,她万万想不到一代书法名家竟会亲自到车站接一个小编辑!  相似文献   

2.
葛增民——《鹤壁矿工报》几乎每期都出现这个名字,有时一期出现两三次;在市报、市电台以及省级以上报刊、电台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这个名字。葛增民是什么样的人呢? 未睹其面,人们会这样推测: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精明强干的青年人吧?要不怎么这样富有朝气。其实他是鹤壁六矿的通讯干事——一位两鬓染霜的老同志。“新闻工作是一件苦差事”、“懒汉干不了新闻工  相似文献   

3.
鲍格丹诺夫出生不久,便被父母抛弃了,后来他被人收养,并有了鲍格丹诺夫这个名字,意思是“上帝赐予的”。  相似文献   

4.
“罗盛教”这个名字和他的英雄事迹在今天的中国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心目中留下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5.
袁涤庵这个名字,对多数人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他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实业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李景峰这个名字。是的。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编辑。但他在我心里却沉甸甸的,很有份量。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西方人,除了听说过“孔子”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一位中国古代的文化巨人之外,基本上就所知甚少了。  相似文献   

8.
为了撞击读者的心─—记56103部队新闻干事肖坤友王忠权,邓开云,常炳文肖坤友这个名字,在成都军区新闻界是不少人都熟悉的。我们写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中央、省级等60多家报刊(台)近千次留下他的名字,而是他以特别的表达方式让每一篇稿子都撞击读者的心。打...  相似文献   

9.
吴霜 《档案天地》2011,(4):61-62
这的确是个非常奇妙的例子。由于大多数中国人迷恋艺术,喜欢明星。所以.更多观众就乐于在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当中驻足。在中国的文艺殿堂和民间阶层里,新凤霞是一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字。过去.人们谈起这个名字时,喜笑颜开;如今,人们谈起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0.
吴是嘉是谁?对普通球迷来说,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名词;对中国足球传媒史而言,他更像一个动词。是他,独身前往西班牙,世界杯球场记者区有了中国人的身影;是他,妙笔生花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递给中国球迷。24年,多少个轮回。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重提这个先行者,一个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临时受命前往西班牙记者:您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相似文献   

11.
康乐 《新闻传播》2007,(3):54-55
也许提起邓辉这个名字,一些人还不能马上在脑海中勾勒出他的形象,但只要说到每晚六点半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主播,好多人就会说,噢,原来就是他啊。  相似文献   

12.
爱过五百年     
她是一个美丽的标本。躺在这个冰冷的玻璃柜中已经整整五百年。 五百年前她用她的声音从巫师那里换取了魔法,请他把自己制成一个爱情标本,等她的爱人前来将她相认。施法的时候巫师对她说:“你将躺在这个神奇的玻璃柜中五百年,谁也不能将你带走。五百年以后,你等的那个人会经过这里。如果那时他将你认出,唤了你的名字,你就可以打开这个柜子,从此跟他远走天涯永不分离。如果他没有叫你的名字,你将化为一堆灰烬,永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同一位专职通讯员闲聊,得知他近年来在省内报刊上发表稿件几百篇,正当笔者羡慕之际,他露出了一丝不快。原来他的名字几次被编辑搞错,还不止是一家报社。有的名字顺序搞颠倒,有的把名和姓搞颠倒,有的竟把姓搞错了,令他哭笑不得。有的人说:“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这话用在这里不确切。发表作品署上自己名字,这是作者表示郑重、负责之意;  相似文献   

14.
法国的出版社大多以创始人或老板的名字命名,P.O.L出版社也不例外。只是,这个名字太长太难念,即便是对法国人来说也如此。于是大家只好偷懒,取其起首字母。如果我们一定要译成中文,可以译作保尔·奥柴可夫斯基-洛朗斯出版社。行家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地道的法国名字。没错,保尔(我跟他很熟,所以直呼其名)是犹太血统的俄国后裔,姓奥柴可夫斯基。由于父母早亡,  相似文献   

15.
正警笛就要鸣响。我们向逝者表达我们的追思,也向一切不愿遗忘的人们致敬,不仅仅是哈金,张纯如!隐隐约约知道哈金这个作家的名字,在《南方周末》上也看到关于哈金的人物专访,但这个名字究竟是他到美国之后才使用,还是他在国内诸如黑  相似文献   

16.
晓言 《中国广播》2007,(8):78-78
许多外国人的姓名与中国人不尽相同。他们有的名字在前,有的姓氏在前;有的习惯称姓氏,有的习惯称名字。在书写方面,中国人姓名(某些少数民族除外)都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而且是连写,中间没有间隔。大部分外国人姓名译成汉语时,名字和姓氏是不连写的,分开写的,中间都有间隔。这个表示间隔的叫做间隔号(·),也有叫分读号或音界号的。间隔号在字身中间,印刷中叫中圆点,上下居中占一个字位置。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很恬淡、很朴素的人,《平屋杂文》这个书名颇能体现他的中和风格。这个书名也自然地让我们想起作者的名字:夏丐尊。然而这个很平和而且信佛的人,也是一个很有是非正义感的人,更是一个有骨气的出版家。在上海沦陷时期,他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曾在日本留过学的他拒绝用日语回答问题。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他是很独特的“这一个”。独特在于他是一个教育家兼出版家。教育和出版是他先后安身立命之所和安心立命之处。夏丐尊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清末秀才出身,1905-1907年间曾留学日本,虽然有过留学的经历,夏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因为他一生不曾有过一张文凭。留学归来后至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以前,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压力     
有些青年人很羡慕记者这个工作,觉得当记者自由自在,没有压力,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在新闻队伍里,确实有这么一种少数人,自由自在,业务上也无所追求。你说他不忙吧,他整天出来进去坐不住;你说他没写稿子吧,他住上几天还有稿件见报,稿子后面好几个名字,有说他是署了些关系名,有说是他在别人稿子上挂的名。这种记者,写了多年稿子,没写出  相似文献   

19.
任悦 《新闻与写作》2007,(2):0002-I0003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是罗伯特·卡帕对自己战地摄影工作的经典诠释,如今这句名言已经家喻户晓,尤其是对摄影记者来说,如果他们的照片缺乏现场感,那么必须参照这句话来找一找毛病。卡帕生于匈牙利,原名叫做安德烈·弗列德曼,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1933年当这个20岁的小伙子只身闯巴黎的时候,女朋友帮他杜撰了“罗伯特·卡帕”这个名字,宣称这是一个著名的大牌摄影师,高价兜售大师的独家照片,并且真的在媒体掀起了一个卡帕热。如今,弗列德曼这个真名已经被人忘记。罗伯特·卡帕倒真的成为一个伟大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作家,他的作品在其身后为他赢得了众多的拥趸.作为一个知青,他的名字与阿城、陈凯歌的名字交织在一起,成为云南这个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上最著名地点的生动注脚.纵观王小波的短促的一生:北京出生、云南插队、人大读书、外国游学、著书立说.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地方--山东牟平青虎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