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57年6月1日,胡乔木同志通知我,说毛主席要找我谈话,要我先到他的住处,然后一起去见毛主席。这是一个初夏的下午,中南海显得特别幽静。我们从乔木同志住处出来,沿着小路走过居仁堂(这是中央书记处办公的地方,后来拆除了),来到勤政殿(这是毛主席召开最高国务会议的地方,后来也完全拆除了)后面的一个小侧门,进去便是毛主席的住所的东门。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我60年代初对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产生了兴趣,当时买了三本这方面的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线装本,一本是《毛主席诗词手书选集》,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试解》。三十多年来,我虽然调动不少单位,也丢失了不少书,但毛主席诗词这三本书,一直保存至今。有空余之时就翻翻看看,有时也仿照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练上几笔。最初练的是“毛泽东”这几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连接得很好,写得也很好,很有意思。后来我就学仿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这是我近几年经常练,练得最多的几个字。有时毛主席诗词手书也临习写一写。特别是毛主席诗词…  相似文献   

3.
杨子才同志是解放军报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一个先进代表(关于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经验,本刊于去年第十一期上曾作了介绍)。近来,中共解放军报社委员会决定在全社范围内开展学习杨子才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把全社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向前推进一步。决定指出,学习杨子才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经验,重点是:(一)认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特别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要老老实  相似文献   

4.
1949年初,我从香港乘轮船经天津来到刚解放不久的北平。当时,北平城里到处喜气洋洋。从我住处的楼窗外,传来阵阵秧歌锣鼓声。这是人民在迎接新的生活。那时候,我认识了人民日报年轻的记者柏生同志。她热情、诚恳、有朝气,我很高兴接受她的采访。记得在这年的5月6日,我在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作了《青年与科学》的报告,柏生同志前来听讲,后来,在我参加筹备召开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  相似文献   

5.
我是新华社稿件的長期讀者,也是“新聞業务”的長期讀者。现在,当吳冷西同志要求大家帮助新华社开展业务的时候,我願以一个报紙的編輯的身分,和新华社同志談談关于新华社稿件的問题。因为我們是知心朋友,我也无話不說,如果說走了嘴,就算是片面吧! 我現在編一个地方版,每周發一万字,要求是:有地方特点,稿件要与众不同,要尽量做到“独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确想了很多办法,伤了很多腦筋,虽然支撑了下来,但極吃力,后来,我們想到了新华社的特約稿。  相似文献   

6.
1949年初,我从香港乘轮船经天津来到刚解放不久的北平。当时,北平城里到处喜气洋洋。从我住处的楼窗外,传来阵阵秧歌锣鼓声。这是人民在迎接新的生活。那时候,我认识了人民日报年轻的记者柏生同志。她热情、诚恳、有朝气,我很高兴接受她的采访。记得在这年的5月6日,我在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作了《青年与科学》的报告,柏生同志前来听讲,后来,在我参加筹备召开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她经常来采访,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多了。她每次采访都很认真,  相似文献   

7.
冷静的促进派1958年10月25日上午,毛主席秘书通知我,说毛主席要找我和田家英谈话。我原以为,大概是谈发表毛主席的《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因为两周前毛主席要我和田家英把《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的毛主席关于这方面的言论加以补充(主要是增加1957年和1958年的言论),并用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个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9.
冷静的促进派 1958年10月25日上午,毛主席秘书通知我,说毛主席要找我和田家英谈话。我原以为,大概是谈发表毛主席的《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因为两周前毛主席要我和田家英把《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的毛主席关于这方面的言论加以补充(主要是增加1957年和1958年的言论),并用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个按语,在报上发表。加以过去几个月中,从8月下旬炮打金门、马祖开始,毛主席十分注意国际问题,所以我想大概是谈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出版研究年会的领导同志要我谈谈有关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情况。我觉得这已是历史了,不宜在这里多占用时间,所以只能约略地说一些。因为是凭记忆谈的,可能个别地方与事实会略有出入。 1975年10月,周海婴同志为出版鲁迅著作的一些有关问题给毛主席写信以后,当时出版局的领导同志开始过问了这项工作。那时由我们委托13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中文系代为注释20多种鲁迅著作单行本的任务,已经基本分配完毕,并已印出了新  相似文献   

11.
拿到薄一波同志的新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我先读了第十六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版》。之所以这样,一是我过去在基层工作,经历了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全过程;二是在大学学习和以后在报社工作期间,多次翻阅过这部著作,特别是学习毛主席写的按语,得益匪浅。这次读薄老的回顾,感触最深的,是毛主席对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把这种好的精神、好的传统,坚持和发扬下去。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高度注意,身体力行。第一,编辑工作要下功夫做调查。毛主席把他编辑  相似文献   

12.
1942年10月,张思德同志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工作。由于他吃苦耐劳,忠于职守,毛主席很喜欢他。后来工作需要,张思德被抽到安塞山烧木炭,在一次出窑时发生塌方,他为抢救战友不幸压在窑内牺牲了。消息由中央社会部负责人李克农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主席当时正在批阅文件,他惊讶地放下铅笔,踱到窗前,沉痛地说:“前方打仗死人是难免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就不应该了!”思忖良久,毛主席作了三条指示:“第一,给张恩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1944年9月8日,中央社会部在延安枣园  相似文献   

13.
在我一生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中,有许多值得追亿、怀念、深思的往事,但记忆犹新、萦绕心头的,要算1965—1966年上半年胡耀邦同志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我任陕西日报总编辑时的历历情景。近日,人们追念耀邦同志,更激起我久久的沉思和眷念。 1965年1月中旬,胡耀邦同志在参加党中央政治局召开的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的会议即将结束时,从北京打电话给省委转告我说,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传达了毛主席论述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段话,后来通称为“四个有所”,即:“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耀邦同志叮咛我:陕西日报也要像中国青年报那样,在报上发表按语,“组织大家写文章,学习讨论它两个月”。当我一想到耀邦同志历来关心报纸,如今又亲自指点,我心头“热”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引用了毛主席的一段名言:“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江泽民同志重提毛主席当年的话,要新闻工作者学习领会,指导当前的新闻工作,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万卿同志: 《新闻战线》编辑部转来的信收到了,谢谢。你在信中说,你在《光明日报》上见到我写的通讯《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后来在《青年文学》上见到我写的报告文学《路,该这样走》,最近又在《光明日报》上见到我写的通讯《岳安林——中国新农民的一个典型》,这三篇文章写的都是岳安林同志,似乎在他的身上有做不完的文章。你要我谈谈我是怎样进行来访和写作的。我认为,这个问题涉及怎样采写  相似文献   

16.
开始当记者的时候,只知道一股劲地采写稿件,见报心切。后来,走了不少坑坑洼洼的小路,碰了一个又一个的钉子,才逐渐懂得冷静思考之重要。毛泽东同志在30多年前与当时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同志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做报纸工作的,做记者工作的,对虚和实的问题,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态度。……矛盾有正面,有侧面。看问题一定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群众运动有主流,有支流。到下面去看,对运动的成绩和缺点要有辩证的观点,不要把任何一件事情绝对化。好事情不要全信,坏事情也不要只看到它的消极一面。”重读毛主席的这  相似文献   

17.
我经常写一些英雄人物,但许多英雄事迹到了我的笔下,他们的高大形象就打了折扣,连自己看了也不满意。为此,我经常苦闷,找不到原因。读了新华社的同志介绍采写焦裕禄同志的体会,给予我很大的启示。一、任何一个无产阶级英雄,都是在毛主席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凡是无产阶级英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任何高水平的作者,不从这一点找答案,是无法理解英雄,也无法写出英雄的。新华社的同志在写焦裕禄同志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文章,学了之后,“感到跟焦裕禄的心贴近了,跟焦裕禄的感情也贴近了,处理材料也顺手了”。而我过去呢,就材料写材料,结果把人物写成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楚毛泽东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内涵,我最近读了一些书,特别是读了吴冷西同志写的《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在这本书的39—45页,根据吴冷西同志的回忆,1957年6月7日,毛主席是这样谈政治家办报的。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吴冷西还回忆道,1957年6月13日,毛主席向他和胡乔木再一次谈了4月10日他对《人民日报》的四点意见: “一、报纸的宣传,要联系当前的政治,写新闻、文章要这样,写社论更要这样。” “二、中央的每一重要决策,报纸都要有具体布置,要订出写哪些社论、文章和新闻的计划,并贯彻执行。” “三、人民日报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改进工作,包括领导工作。编委会可以扩大些,开会要讨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实质问题,可以争论。报纸的编排和文风,不要刻板,要生动活泼。文章要写得短些、通顺些,标题要  相似文献   

19.
拿到薄一波同志的新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我先读了第十六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版》。之所以这样,一是我过去在基层工作,经历了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全过程;二是在大学学习和以后在报社工作期间,多次翻阅过这部著作,特别是学习毛主席写的按语,得益匪浅。这次读薄老的回顾,感触最深的,是毛主席对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把这种好的精神、好的传统,坚持和发扬下去。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高度注意,身体力行。第一,编辑工作要下功夫做调查。毛主席把他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工作称为做调查,讲出了编辑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编辑工作,人们通常认为是圈圈点点、删删改改,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没有抓住要点。要点是做调查。调查的含义很广泛,形式有  相似文献   

20.
开始当记者的时候,只知道一股劲地采写稿件,见报心切。后来,走了不少坑坑洼洼的小路,碰了一个又一个的钉子,才逐渐懂得冷静思考之重要。毛泽东同志在30多年前与当时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同志的一次谈活中指出:“做报纸工作的,做记者工作的,对虚和实的问题,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态度。……矛盾有正面,有侧面。看问题一定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群众运动有主流,有支流。到下面去看,对运动的成绩和缺点要有辩证的观点,不要把任何一件事情绝对化。好事情不要全信,坏事情也不要只看到它的消极一面。”重读毛主席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