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滑入徐松《登科记考》三十卷,是研究唐代科举史的重要资料。然以一人之力网罗三百余年科举之事,不免有所遗漏。笔者前撰《登科记考匡补》及《续编》,刊于《文献》1988年第一、二辑,凡补正徐氏之疏失百余事。随后,又披阅大量方志,发现可补《登科》者甚多,录而备忘,喜不自胜,今选取有年份可考之进士一○六人,作为《三编》,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宋诗是来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重要阶段.这不仅因为宋诗有一个阵容庞大的作家群(《宋诗纪事》载有作家3800余人《宋诗纪事补遗》又增补了3000余人).而且诗作数量之众.诗作者个人存诗之多,为历代诗坛所仅有.如陆游一生写诗近万余首;杨万里诗积至2万余.今存4200百余首:苏轼存诗4千  相似文献   

3.
《世本》是先秦要籍,治理古史的重要文献,向为学人所重。清人洪饴孙在所辑《世本》的序中云:“夫古书存者日少,汉唐遗文,学者犹思采录,况《世本》为三代之书,《春秋》之绪余,《史记》之所本,不及今而裒集,其将谁埃乎!”有清一代,辑《世本》者十余人,付梓刊行的有金溪王谟、承德孙冯翼、嘉兴陈其荣、江都秦嘉谟、武威张澍、通州雷学淇、高邮茆泮林诸辑本,收入《汉魏遗书钞》、《问经堂丛  相似文献   

4.
《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经文“阍弑吴子余祭”一条,参之以《左传》所记吴越之事,知其为一枚错简,被误编于此年.然三传均有传,故为《春秋》原本之误.此外,《春秋》原本尚有三枚记录日食的错简,故其必为依据史官记录而二次编纂的文本.因之可断《春秋》确为孔子之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余祭四年亦录有余祭被杀内容,但余祭之纪年却延续至其十七年,且《吴世家》亦明确记载余祭在位十七年.故知《史记》所据吴国史料与今本《春秋》、《左传》有同有异.逐年排比《左传》与《年表》,可知《年表》记事所据确为《左传》,但与今本有异.考之《左传》之流传,知今本为刘歆、尹咸所校之本,与司马迁所据古本应有不同.知此,则刘逢禄以来《左传》真伪、成书之纷争可息矣.  相似文献   

5.
徐逢春 《语文知识》2003,(10):18-18
文言文中的“自余”,可以表示“自从我”之义,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还可以表示“其余”之义,清代学者刘淇在《助字辨略》中说“自余,犹云其余”,所举例句是《庾信传》中的“自余文人,莫有逮者”。此义委实罕见,为使之彰明,现另举几例:  相似文献   

6.
明人王维桢读《史记》有言;太史公之文:或一传而数事,或从中变,或自旁入,意列笔随,思余语止”,让人“竟不得其要领”。本人以为,《史记》之文诚实有之,非反复研读,则难领会其旨意。本文就《管晏列传》谈点肤浅的看法。 《管晏列传》是春秋时期,齐国两位相距百余年的政治家管仲与晏婴二人的合传。《史记》列传内,二人合传的不少,而命意各不相同。如苑睢、蔡泽合传,以其早年困厄后成其功名;屈原贾谊合传,以其宏才命世而不得善终;窦婴、田蚣合传,以其同为国戚而权势消涨相纠等等。《管晏列传》较之上述诸篇,命意有所不同。若以同为政治家而合传,则失本  相似文献   

7.
方志目录专书,始于清光绪间缪荃孙所编《学部方志目》,著录一千二百余种,始有公藏方志目录.民国初任凤苞聘沙彦楷、瞿宣颖编《天春园方志目》,著录一千余种,又有家藏方志目录.其后朱土嘉汇集公私藏家书目,访查国内外方志,编成《中国地方志综录》,著录七千余种,于是方志目录学兴焉.其时瞿宣颖撰《方志考稿》,而有提要之作.张维编《陇右方志考》,洪焕椿作《浙江方志考录》,又有方志考录之目.曩者我曾与朱士嘉、瞿凤起二先生谈论方志考录,非徒考书名卷数,作者版本而已;倘若注录详明,则郡邑之沿  相似文献   

8.
袁行云先生所著《清人诗集叙录》,共集清人诗集2000余种,工程浩繁,条目简明扼要.所选之诗,凡涉及小说、戏曲资料的尤为重视,而多未见他书称引.现将有关《红楼梦》的资料摘录于此,以便研究者取用.  相似文献   

9.
试析墨家逻辑发展之进程周文英折中孙诒让等人的意见,《墨子》可以切分为四:①《亲士》《修身》《所染》似为“后人以儒言缘饰之”而掺杂进去的,不是墨家言论。②《备城门》以下十余篇是“禽滑厘所受兵家之遗法,于墨学为别传”。③《经·说上》《经·说下》《大取》《...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于陈思"二句的《疏证》补正如后:1.《疏证》所引"曹旭《诗品集注》校云"以下文字,不是曹旭校文,而是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之校语。2.陆机任职有作"平原相"者,有作"平原太守"者,有作"平原内史"者,《疏证》谓"不能确定何者为是"。按三者是互称,可通作。3.《疏证》谓"陆机诗今存104首,其中五言诗60余首"。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陆机诗120余首(含残句),其中五言诗80余首(含残句)。但逯氏还漏辑《答潘尼诗》(四言)一首。4.《疏证》赞同曹道衡说:陆机是"吴郡吴(县)人(即今苏州人)"。按陆机是华亭人,但未见历代《地理志》说华亭属吴县。5.《疏证》述陆机诗之体源节,还有两处"硬伤";同时,此节可补者尚有不少。  相似文献   

11.
《聊斋》女性形象系列浅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以女性居多,约200余人,其中有姓名者160余人,作为主人公描写的也有百余人.这些形象,有官宦妻妾、豪绅奴婢、闺房名媛、平民百姓、遁世尼姑、青楼歌妓等,她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女性形象系列.分析这个系列,不仅使我们得到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可洞悉封建社会妇女之地位、思想、品德、愿望与情愫,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述评     
<正> 一、韩非其人关于韩非其人,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太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除去所引《说难》及司马迁对韩非的评说之外,仅387字.但是,凭这寥寥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知道韩非一个大概了:(一)他是“韩之诸公子”.(二)他“与李斯俱事荀卿”,是当时大儒荀况的门人.(三)“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他喜爱的是刑名法术之学,而不是儒家的学问,他从黄老中寻找刑名法术之依归,但黄老之学,并不是刑名法术.(四)“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属于残疾人之类.一般说来,残疾人以其残疾之故,用心比常人深刻.他善于写作,读其书,可知他的学术思想,以其峻峭锐利的文风,系统而完整地著明在他的书里.(五)“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下……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他著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解决实际的政治问题,而不是徒托空言.(六)“人成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日:‘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  相似文献   

13.
《废都》在思想内容的深度、艺术形式等方面都不能与《金瓶梅》等量齐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潘金莲和吴月娘等人物具有典型意义,而《废都》中的庄之蝶、唐宛儿、牛月清等人物缺乏典型意义.《金瓶梅》反映的是社会上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心态面貌,而《废都》反映的是社会一隅中某些人的心态面貌.  相似文献   

14.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的《全宋诗订补》、张如安的《〈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施枢、史卫卿、汪元量诸人名下还有二十余首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15.
文学社荐稿     
姑苏城下,石湖之畔,崛起了一座灵秀的文化殿堂,它凝结着千年历史的厚重,构架着人类文明的桥梁,它就是东吴外国语师范学校。在这方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活跃着一群挚爱文学的青年,共同的理想让他们携手走进“石湖文学社”。五年里,“石湖人”只争朝夕,激扬文学,点评人生,放飞理想。五年里,《石湖风》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追求卓越,打造完美。稚气的雏凤挥洒丰满直冲云霄,娇嫩的蓓蕾绽放成熟芳香四溢。迄今为止,在《中国校园文学》、《青少年优秀作文选刊》、《当代中学生》、《江苏教育报》等各种报刊网站发表文章400余篇(首),荣获各类奖项50余次。春秋代序,石湖人驾梦想之舟,乘石湖之风,劈波斩浪,向文学的彼岸飞扬前进!  相似文献   

16.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篇》.历代注释研究《列子》的人,据《四库全书总目》及《丛书综录》记载,有晋代的张湛、唐代的卢重元、殷敬顺、宋代的江?、陈景元、明代的焦竑、清代的卢文绍、任大椿、俞樾、陶鸿庆等人.近人杨伯峻汇集前人和近人王重民、王叔岷等人的研究成果作《列子集释》,可以说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以我国文化渊源之长、学术研究之盛,而历代研究《列子》的仅这几个人,可以说是不多的.但作为《列子》中的一段——《愚公移山》,则因为它被各种选本所收录,多少年来一直充作大中学校的教材,注释的人则非常之多.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最早收录在南朝末年徐陵编定的《玉台新咏》中,前有小序记该诗本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后人皆信以为真。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首先质疑,认为《孔》或为“六朝之作”,后有陆侃如、张为骐、盛瑞裕等人附和。而黄晦闻、萧涤非、余冠英、王运熙等人坚持《孔》为汉诗,这一观点至今日似成定论。胡适不选成“六朝论”,也否认“汉诗论”,认为《孔》产生于魏晋。笔者据诸家学者提供之证据,认为《孔》诗应产生于公元220年至320年间。  相似文献   

18.
书缘与书启     
七十年代末,就读上图参考室。时沉潜于音韵训诂之学,凡与相涉者,恒索而现之,心识手抄,殆无虚时。尝手录沈兼上《右文说》,因及刘师培《字义起于字音说》、《释蒲卢》、《释(双双出)》等,乃亟索《刘申叔先生遗书》而读。既录其文而阅其传,叹彼英年早逝;复浏览其余篇章,弥惊其读书之多,学问之博,搞藻之美,心窃仪而好之。余素有好书之癖,而是时固无缘能得也。八十年代初,负籍京华,欣逢是书于琉璃厂,索价一百五十元,以囊中羞涩,怏然而回。时隔一纪,因事客京,复睹是书于厂甸高架,虽尘封已久,仍如见故人。及决意购回,方见其标价为二千五百元,踌躇再三,终以价高缘悭离之而去,然心萦梦绕,实未能已已也。旋因公干赴宁,以申叔为仪征人,乃谋之于江苏古籍出版社薛正兴、胡慧斌先生,两先生素以学术、乡贤为重,早以先得我心之同然,遂相与商略底本、版式之宜。事才逾年,精装两巨册之《刘申叔遗书》已置余案头。摩挲其书,初读时惊叹心仪之情历然在目,嗣见于书肆之喜怏踌躇亦的然在心,而屈指回首,已不觉二十年于兹矣。盖书之觏违得失,殆有缘也。因念人之荣瘁寿夭,学术之盛衰久暂,著作之成传存佚,亦无不系之于缘。  相似文献   

19.
余弱冠受业于行唐尚节之先生之门,始识梁君容若。其后余与容若又同在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为讲师,君讲授《中国文化史》、《外国汉学研究》诸课程,而余则讲授《周易》、《宋元学案》等专书,甚相得也。容若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又曾留学于日本东京帝  相似文献   

20.
1907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在《河南》杂志连续发表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5篇论文,第一次系统地向世人昭示了他求索“改造国民精神”以“昌大宗邦”之道的致思宗趣.文章认为上述5篇论文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意趣相融、理致一贯、以人的“个性自由”为精神主脉的思想整体.这些思想,构成鲁迅独特的历史文化观和人生价值观,表达了鲁迅对既关乎全民族每一个个我生命存在之意义,也关联着整个民族存亡之道的现实而终极、终极而现实的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