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愈来愈显得重要,“读风”盛行起来,有“读”占鳌头之势。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阅读量、阅读目标、阅读策略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师都应努力引导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经历“叩问”、“体验”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犹如踏上阅读的快车完成感受、领悟、活用的多级跨越.实现新课程视野下的全程阅读,从而全面提高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矛盾青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看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外去发展这种独特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去解读文本.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阅读能力的差异显现无遗。这一变化是可喜的,因为它迎来的是语文教学的新时代:但同时.对教授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它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阅读和评价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加强阅读实践,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6.
王娟 《宁夏教育》2007,(2):43-4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思维空间,为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的阅读是理解性阅读.这种阅读注重通过“筛选信息”去“获取文意”。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总是注重挖掘和分析.试图透过文本探寻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信息.以为找到作者的“原始意思”就完成了阅读的任务,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其实,这种阅读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束缚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创造性阅读的理念。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读者“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答案,能超过作者的本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只有引导学生对作品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的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才得以锻炼、促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中每个阶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利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大力提倡主观式阅读,主张阅读要读,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摩作品。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阅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富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相似文献   

12.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感受的过程,它就是“领悟”,可见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及中职教育更趋专业化的今天,怎样使我们的学生阅读有序、有用,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识境、赏境与创境三步骤,既是阅读的内在规律,也是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教学应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践证明,批注阅读确是把这些教学理念转化为学习行动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而我们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也因学生的精彩批注而陶醉,下面就我个人的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篇章阅读实践,重点在于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读”,即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创设良好读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的单向分析、  相似文献   

18.
毕金艳 《成才之路》2010,(23):I0015-I001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有了个性,语文阅读的课堂才充满活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一体验理解一领悟表达”的过程。“读中悟”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达到对学生悟性的培养。“读中悟”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又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如何做到“读中悟”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把学生上学称之为“读书”或“念书”.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读课文,读中寻乐趣,读中获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