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德育价值的实现 ,是德育培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功能属性发挥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德育价值的实现 ,是德育实践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对德育的期望。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是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 ,德育价值实现的程度既有德育实践自身的因素 ,也有社会环境影响的成分 ;既有德育主体主观的原因 ,又受德育对象接受水平的制约。但是 ,这些都不是德育推卸自我在价值实现过程中责任的理由。德育价值的实现 ,不是看你想要什么 ,而是看你实际获得了什么 ;不是看你做了什么 ,而是看你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德育价值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德育体系立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时空领域培养了满足各自社会需求的人才。马克思人学思想提出,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结合的实现过程是真正的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也是现代德育价值内涵的应有之意。大学生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实质阶段,按照符合所在社会的规范和理想的方式培养其道德素质是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德育价值内涵,就需要我们实现大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视阈融合,建设兼顾个体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吴晓丽 《大学时代》2006,(10):52-53
本文通过研究超级女声这场娱乐盛事,分析了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高校德育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为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必须适应现代媒介环境,与时惧进,发挥自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高校德育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为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必须适应现代媒介环境,与时俱进,发挥自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项久雨 《中国德育》2012,(18):13-17
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德育活动显现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德育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与静态性、评价功能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共同构成中小学德育评价的内在规定性。当前,中小学德育着眼于评价因子的诉求,使得其自身的结构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德育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过度强调德育目标的社会价值而忽视其主体性价值,德育与现实生活过度分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使德育与被教育者紧密结合,使高校道德教育成为主体获得幸福的手段。因此高校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创造幸福德育的环境基础;使德育回归生活,以实现学生的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的统一;发挥德育教师主体作用,以实现自身与学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趋势及中国社会现实 ,从价值合理性与科学合理性两个角度 ,论述了中国德育途径的价值取向。结论是 :应在观念上确立间接德育在德育途径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应确保直接德育中国家统一规定的道德学科课程途径的方向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西方德育范式存在重要差异,中国德育范式是典型的德政之合,西方德育范式则是明显的德政之分。德政分合德育范式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是教育自身发展的结果,背后还有着哲学、历史、文化、社会的逻辑。显然,德育的真理属性更多的是实践理性,而非纯粹的理论理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饺德育是德育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德育的功能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的主体性、人文性等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紧紧把握高职院校德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德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具身性或称具身德育,是指道德主体的身体与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德育范式,它具有情境化、自省性、实践化等特征。具身德育概念的提出,是当代西方学界对自身传统离身德育的一种反思。而我国传统的儒家德育不仅强调"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不仅具有具身德育的显著特征,而且其实践化特征中的理论内涵还具有一种德福一致的圆融取向。因此,儒家德育具有显而易见的具身性。传统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和主客一元的认识论,使得传统中国人一开始就将身心视为统一的整体,重视身体在德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为儒家具身性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天然而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而且这种社会结构也强化了"乡绅阶层"作为差序格局社会中中心个体德性对群体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成为儒家道德教育具身性特质形成的基础。儒家具身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毋庸置疑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首先需要突破"泛政治化"的藩篱,改变德育研究的政治"宣讲机"状况;其次,追求德育科学化,改变道德教育的混乱状况,关注德育本身的特点、规律;再次,面对道德教育在科学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德育的生活论转向,以关注个体的道德品质,引导个体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首先需要突破“泛政治化”的藩篱,改变德育研究的政治“宣讲机”状况;其次,追求德育科学化,改变道德教育的混乱状况,关注德育本身的特点、规律;再次,面对道德教育在科学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德育的生活论转向,以关注个体的道德品质,引导个体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品德心理结构观是人类德育心理思想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包括佛教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佛教的品德心理结构观闪烁着中国人道德智慧的光芒,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德育心理思想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并提供给现代德育很多深刻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视知识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倡导"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提高德育的实效;倡导自觉自悟,培养道德自我。可借此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心理体系,并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振兴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德育的价值取向存在局限性、模糊性。德育概念的范畴变迁表明,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受不同时期上层建筑的主导意识、价值需求与社会导向等影响。高职德育面临价值定位被弱化、概念内涵被窄化、实施途径乏力等问题。新时代高职德育的价值维度是回归人本价值、重视个体生命价值、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性、树立可持续发展人才质量观,在根本遵循是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在理念思路上围绕涵养人文气质、培育科学精神、拓宽职业素质来重塑开放的"大德育观",在方法路径上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淑燕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25-127
面对社会转型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日益混乱,迫切需要通过德育工作加以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分析、处理各种有关道德问题的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却存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生活、缺少互动方法等问题,难以承担此任务。分析和借鉴西方崇尚民主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深化高校德育改革,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通过其特有的作用机制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巨大的道德教育功能。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与大众传媒自身的内在机制和特点是分不开的,按照大众传媒在道德教育中所起到的各种作用,我们把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分为道德认知功能、道德社会化功能、道德评价功能和道德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7.
The global flow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a has spurred much discussion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China’s the existing political-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s a space is negotiated a space in the current “ideoscape.” A qualitative approach is adopted to synthesize the literature coming from China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from an interpretive and critical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a) The territory of orthodox political-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being narrowed down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citizenship education is configured; (b)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represented using different images to delineate their distinctions; and (c) the introduction of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cludes many new topics and competencies that expands the current ideoscape.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ongoing debate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re deeply rooted in China’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which society tends to be separated from state. In negotiating its own territory, citizenship education reshapes China’s ideoscape in the education field. The pape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citizenship education should make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facilitating young citizens in a reexamination of the values imbedded in political-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with a new social consensus being reached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德教方法上主张按照社会的实际生活进行道德教育,他的德教方法对今天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实施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论证认为,埃米尔·涂尔干首次将实证主义社会学引入道德教育领域,为现代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在涂尔干看来,社会是高于个体的现实存在,同样也是个体道德的塑造者,道德起源于社会,并归属于社会,任何脱离社会集体而谈论个体道德的研究都是片面的。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理性和自主的社会个体,并以此提出学校德育论。涂尔干的社会道德论述为国内现行德育模式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价值参考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问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杰  王瑛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1):114-116,13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也受到这些因素的直接影响,呈现出自我化、现实化、功利化等特点。重塑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形成合理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