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现代技能开发》2009,(1):104-104
福建省近日出台了《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鼓励和支持该省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合作办学。根据该意见,福建省支持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开展多载体、多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订立校企合作协议:总结和推广由台资企业——天福集团创立的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模式,引导台资企业以不同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近日出台了《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鼓励和支持该省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合作办学。根据该意见,福建省支持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开展多载体、多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订立校企合作协议:总结和推广由台资企业——天福集团创立的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模式,引导台资企业以不同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目前出台了《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鼓励和支持该省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合作办学。根据该意见,福建省支持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开展多载体、多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订立校企合作协议;总结和推广由台资企业——天福集团创立的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模式,引导台资企业以不同的合作方式,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和职业教育集团的运作。  相似文献   

4.
“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校际合作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在大陆台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体现了两岸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了两岸教育的合作共赢。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开展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实践,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符合民办高校的双创课程体系,以创新创业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加强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三个合作"体制机制,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闽台“校校企”项目是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的综合性项目,自推出以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闽台职业教育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自然有些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为视角,从三方参与主体的角度剖析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设立校企合作服务机构,实现高校与台资企业在合作开发高职课程中的机制创新和效率最大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西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巨大调整,急需大批掌握实际应用技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俱佳的专门人才,而传统的中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上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矛盾较大。在此背景下,福建省一些中职学校与台资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文章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风险情形,结合福建理工学校与台资企业合作的实例,对风险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中厂”是其中最值得研究和尝试的校企合作模式。文章剖析“校中厂”实施过程中的企业选取、双方责任、长效运行机制、发展路线等几个关键问题,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行业的“校中厂”合作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校中厂”的合作可以促成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和政府多方受益,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人才需求的计划性必将减弱,职业技术教育的运行将从主要靠行政调节转变为主要靠市场调节。客观上要求建立新的职教办学模式。1、建立企校合作的办学体制。企业是职教的主要用户,要使毕业生适用对路,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直接面向企业,变局校挂钩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确立长期稳定的供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从2009年开始,率先推出了以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合作的形式培养高职人才的新举措(即"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简称"校校企"项目)。三年多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文章通过对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校校企"项目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围绕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根据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特点,把学校作为“超市”,教师作为“服务员”,为学生“顾客”提供课程及其它创新实践活动“商品”,构建基于“教学服务超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教学服务。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效果很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适宜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与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矛盾,迫使高等工程教育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模式,应贯穿在整个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我院三年来的“产学”合作教育实践,归纳出企业参与“产学”合作教育的利益驱动机制;企业与学校之间利益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以人才质量为基础,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机制;“产学”合作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机制;构建以“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有机融合”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反映出人才结构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从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变化出发,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高校德育要从三个层面着手,重视“软文化”与“硬制度”的建设,把“授业”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思路,提出了应由企业对工科本科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和总体质量进行评价、检验并反馈的思想。制订出了由企业检验矿类本科专业学生培养和合作办学成效的工作体系和工作程序。希望所形成的矿类学生培养质量的企业评价体系建设能对试点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个工科专业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企业化办学模式,就是将企业理念融入于校园办学中,通过物化教育、行为引导以及环境塑造.缩小校企差距,打造能用、顶用、好用的企业人才?企业化办学,通过熔铸企业化办学理念、制导企业化办学行为、构架企业化办学平台、渲染企业化办学氛围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终身学习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个大的维度。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偏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导致学生关键能力不足、学校对“学生关键能力”定位不准确造成培养方式与实际情况偏离、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保守阻碍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学校跟企业契合度不够,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多跟企业沟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革新职教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外,国家教育机关应制定一个统一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教学评价标准,使学生掌握受益一生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7.
略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企结合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其文化内核是大学文化与职业文化的交融和耦合。这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彰显“职”的特点,主动实现教育与职业岗位和职业文化的融通。校企结合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应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引企进校和构建学生文化活动体系着手,同时注意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筛选过滤,发动教师和管理者积极参与,建设好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因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就变得尤为突出。基于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安全状况进行调研及对比分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保障要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入手,加强学校教育和企业管理,规范各项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意义上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加强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大学生的访谈了解,大学生普遍渴求文学教育,但大学文学教育复杂多元,实效性不高,理工科院校尤为薄弱。为此,应采取有效教育策略,如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网络互动等,通过策略选择,充分发挥文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精神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对我国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模式和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挑战。为此,从学校到学生必须强化全程职业规划意识,采取项目运作制集结现有部门,发挥整合教育效应,将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教育教学计划,通过校企互动促进就业方式多元化。同时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以促进就业为宗旨,推进高校整体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政府机构为依托,拓展生涯规划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