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卫 《内江科技》2014,(1):124-125
<正>创业板内上市公司必须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退市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是规范公司上市行为的重要准则。完善我国的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在分析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创业板的退市制度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创业板退出制度的存在的问题,借鉴相关国家及地区主要资本市场对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共性问题的处理方法,结合中国基本国情,提出了完善中国创业板退出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梁军  周扬 《科研管理》2013,(2):89-96
本文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集51家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分析创业板的推出是否推动了企业创新。研究发现,创业板的推出短期内并未显著推动企业创新甚至有负面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调整后,创业板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对于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对于创业板应持肯定态度,在完善停牌、退市和转板等相关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加明确和突出创业板市场的服务对象,打消各种顾虑,进一步放宽上市条件,增加上市资源,切实服务于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创新型企业,将创业板推动企业创新的潜在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创业板市场设立目的在于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创业板证券市场上市条件相对宽松,上市公司质量更难以保证,而且上市公司自身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创业板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易产生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问题,市场风险大于传统证券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风险也不容小觑.我国创业板市场已经明确提出监管必须以信息披露为本,这就决定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创业板运行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我国创业板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现实条件基础上,提出了从企业内外部监管和法律法规等角度来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创业板市场设立的法律障碍及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必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调整,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将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重要的融资渠道,为风险投资提供有效的退出渠道。自1999年下半年,证券市场对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开始探讨和准备以来,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企业、券商,以及投资者都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0年10月19日深交所公布了共包含发行、上市、交易、保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一号文件"关于金融支持农业的信号 (2014年)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对小额贷款公司,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政策,加快接入征信系统,发挥支农支小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督促上市农业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引导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高成长性、创新型农业企业到全国中小企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权公开挂牌与转让,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发适合"三农"的个性化产品.  相似文献   

6.
中小创新型企业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小企业.本文将创业板市场(GEM)按流程划分为准入、交易、税收、监管四个部分,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再融资进行了制度变革的探析,从资本市场融资的角度提出了大量促进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变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5,(8):53-56
利用我国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前后企业的数据,考察创业板推出对上市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上市前相比,企业登陆创业板之后,融资约束有所缓解,但随着上市时间的延长,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又有上升的趋势;企业登陆创业板对研发投入强度有促进作用,并且在企业上市之后,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研发投入强度正相关。从服务对象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倾斜、淡化企业业绩方面的要求、尽快开启再融资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创业板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迎来首批18家企业注册制上市.这是继科创板之后,创业板正式推行注册制改革,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征程的又一关键节点.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方向,注册制改革将重塑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改善投融资环境,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梳理了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历程,分析了当前推行注册制改革的必然性以及其对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所产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9):14-18
构建了包含创新活动主体、创新活动阶段、创新政策工具三个维度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分析框架,并运用该分析框架评价成都市"1+10"创新政策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政策工具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优点,但也存在导向型政策缺失、忽略资本市场等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创新市场推广与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深化资本市场、培育创新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以中国10488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产权属性与制度环境的双重视角,采用Tobi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通过增加企业创新投入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本文对于认识风险投资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步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科技创新政策是政府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最为重要的杠杆工具,健全市场导向型创新政策体系已成为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任务。在比较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创新政策的模式及特征基础上,构建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市场需求—能力供给—环境制度"结构框架,提出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市场主导型政策构建思路,从"需求面"、"供给面"和"环境面"分析广东省近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创新实践,提出具体的改革举措,为我国创新体系政策调整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创新性是创业板企业的根本属性之一,专利能够较好地向外界传递企业创新情报信号。研究上市前发行人专利申请行为对提升专利质量和完善创业板专利披露制度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使用合享价值度作为专利质量的代理变量,运用OLS回归方法,以我国创业板2009-2018年间上市公司专利数据为样本,对创业板上市前的专利质量进行分组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创业板企业上市前专利质量明显下降,在没有产业政策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同年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情况下,专利质量降低幅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立足点是自主创新国家战略。而专利作为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研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15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度公开(公告)的专利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现状与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市场作为企业筹资和投资者交易的载体,其层次性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比,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主要是指证券资本市场上的多层次化,包括规范以深沪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推出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发展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5.
周乃敏  苏勇  袁冬霖 《现代情报》2005,25(5):221-223
随着深圳创业板出台的推迟,关于我国创业板应当实施做市商制度还是竞价制度的争论也愈加剧烈。然而无论是单一的做市商制度还是竞价制度都不能满足深圳创业板市场未来的潜在需求。本文立足于未来深圳创业板将实施混合交易制度,并借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与我国主板市场交易流程,以创新思维设计出深圳创业板的混合交易流程,为创业板的推出和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高校控股上市公司整体情况、公司治理、经营绩效及市场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校控股上市公司总体上发展不够理想,资本市场对高校产业发展支持不够;我国高校控股上市公司与高校科技优势结合不够紧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够;我国证券市场现有发行上市标准、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的政策规定等,不利于高校企业上市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为解决我国高校控股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促进高校校办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业板市场是指为了激励新产业的“创业” 和成长而设立的同主板市场并列的另一个股票市场,其上市要求相对较低,但其风险更大,运作应比主板市场更加规范。它在监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应制定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规则。在海外发达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规则是市场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退市的标准和程序等具体问题上形成了一致或相近的做法。一般来讲,上市公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股票就应该终止交易:一是上市公司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二是上市公司失去持续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具有长久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能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通过建立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及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间的有效对接机制,建立基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是推动我国持续科技创新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融资难是阻碍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融资结构不合理和融资成本高。因此,企业自身方面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信誉度、树立品牌;金融体系方面要提高创业板市场的融资效率、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政府政策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大融资扶持力度、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选择政府的导向 我国将开设的创业板市场同主板市场存在的最主要区别是:全额流通和针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的较低门槛.较低门槛体现了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市场融资条件的原则,而全额流通问题涉及面较广.按照我国监管部门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板股票发行上市试行办法>,一方面提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发行的全部股份,自新股上市之日起即可上市流通,同时又提出:(1)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股份公司成立之日起未满三年的除外,(2)外国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持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份的流通问题,另行规定.这部分条文中的"除外"和"另行规定"实际上已意味着,如果这个"另行规定"不能在创业板开张之前出台或在开张之后的短时期出台,作为体现创业板基本特色之一的股票全额流通意即创业投资撤出机制问题事实上已无法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