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类型中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凉山彝族火把节就是一个代表。火把节的成功举办,既为民族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部分即原真性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出现了过度商业化、世俗化、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火把节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一些传统儿童游戏正濒临失传、消亡的危险,但在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中,对传统儿童游戏的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却相对冷淡,多为基于幼儿教育、儿童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研究.旅游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视角,运用心理学、民俗学、体验经济学和旅游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传统儿童游戏的旅游价值,并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传统儿童游戏旅游开发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依托都市建立起来的中央商务区(CBD)、中央游憩区(RBD)以及中央欢乐区(CHD)具备了诸多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平台。加强对CBD、RBD以及CHD的研究,将有利于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载体,促进城市旅游文化产业的飞跃,重振四川地震灾后经济与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4.
五尺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道之一,是秦汉时期由中原王朝入蜀的通道,是中原与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线路,五尺道以其拥有的遗产元素多样、分布范围广、保存情况复杂、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前景等特性,在国际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保护中开发五尺道文化,打造五尺道文化旅游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五尺道文化线路沿线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作出旅游发展建议,以期五尺道文化遗产深度保护及旅游开发得到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涵盖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旅游过程中文化特质的融合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天然内核,是生产性保护的有效路径,文化旅游还要重视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涵养利用。本文指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的优势与差距,从政府发展战略、部门工作推进、文化产业视野、企业市场定位,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学研究概况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是民俗学界关注的重点。陈勤建的《当代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归和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暨生产性方式保护探讨》(《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一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性、权属特征和他国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为遗产地群众所有,以他们为核心主体建立多元化的保护与开发主体,他们也应该成为收益的主要享受者。其他利益主体则分别享有不同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上海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研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学科建设、民间信仰和地域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应用性研究拓展。陈勤建、钱炜蕾的《“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和共同发展》(《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一文提出了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问题。长三角在民众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思维原型上的大同小异,决定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许多同源性或共同性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应该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导者、依法实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挥学校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教育功能、积极呵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热爱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企业与志愿者加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等措施来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四川南部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研究和保护方面仍比较欠缺和薄弱,加强调查和研究以及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极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重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英格兰长弓等传统体育得到了良好传承,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本文以英格兰长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采取的实践举措包括:古法令与现代法律的保护、政府的引领、民间组织的参与、特色文化的打造。据此提出:重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互鉴,强调其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视数字科技为重要依托;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将教育融入传承渠道;加强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介绍了北川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青片乡概况,重点介绍了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论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的最好平台,是民族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讲坛.它对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提升成都市软实力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整体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从区域文化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对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对整体性保护策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截止2010年6月底,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4项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6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产生31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内在运行机理,深入剖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引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与实务等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还加强了对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8.
10月22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和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办事处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文化馆承办的以弘扬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乐声悠扬&#183;民间天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83;民间音乐展演在上海举行。这是继2007年长三角非物质戏曲展演、长三角非物质文化民俗展演后,苏浙沪三地又一次联手举办的大型展演活动。演出突破传统的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平等观的实践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导向作用。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还存在诸多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机拟合,有利于深化文化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14,(9):14-16
发改委、文化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据此方案,我国将开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2014年共安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2.07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