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点击星星痣     
吴国又要跟魏国打仗了。吴国大都督周瑜问他的魔法师于吉:"这次我们有什么新招术对付曹操?"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登高必赋,乃造新诗,披之管乐,皆成乐章”,鲁迅先生说他的文风“清峻”,“通脱”,“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其实曹操文的魅力,在于它们淋漓尽致而且非常自信的披露了作者的性格。曹操占主导性格的是他那大丈夫的胸襟和气魄,而他作为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更让读者感动。曹操的文明白的展示出曹操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心路历程,透过他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曹操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人物系列中有一个聪明的杨修,他于曹刘两军僵持之际,由“鸡肋”之令猜中曹操心事,即擅自宣称“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弄得曹营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因而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处斩。据书中所述,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介入曹氏“世子”之争,干扰了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其中最为激怒曹操的,则是他竟然“为曹植作答数十余条”,让曹植“依条”回答曹操就军国大事所提的问题。此种行径,显见其左右曹植和欺骗曹操已达肆无忌惮的地步,曹操当然不能容忍。这样,杨修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每一位校长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或开朗,或严谨,或柔和,或豪放……独特的魅力源于独特的教育人生。北京小学校长吴国通,从事教育工作整整40年了。“北京市宣武区模范校长”、“北京市普教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所有这些响当当的荣誉和奖项,清晰地记录着他在教育生涯中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智慧与精神?让我们一起去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诸葛亮那时候,天文学的设备还很简陋,他只好爬上山顶,卷起一本书当望远镜,还得把另一只眼睛闭起来,就这样观测星空。但诸葛亮还是常有收获的,只要听到山顶上嚷一声“太棒了”,张飞就知道军师又有新发现。这次张飞闻声赶来时,诸葛亮告诉他:“据我的预测,三天后会出现大型流星雨……”这消息很快传到吴国,鲁肃报告周瑜:“诸葛亮说,魏、蜀、吴都能看到流星。”但周瑜暗想:“但愿一个流星也没有,我就可以嘲笑诸葛亮了。”消息也传到魏国,蒋干来见曹操道:“诸葛亮说,到时候会有一些陨石落下来。”曹操吃了一惊:“最好都落到吴国或者蜀国。”“…  相似文献   

6.
3岁的星星看不到妈妈就哭、吃饭要喂、睡觉要陪、画画要帮……让父母很伤脑筋。一般,我们会容忍小婴儿粘着妈妈寻求慰藉,但宝宝两三岁了,父母便希望他能学着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难题。你家宝宝是否和星星一样爱“粘人”?怎样帮他克服依赖习惯?让我们一起分享普通父母的育儿经验。  相似文献   

7.
魏国跟吴国打了一仗。这回魏国打败了。残兵败将都已陆续返回,只有大将夏侯惇[dǖn]杳[yǎ0]无踪影。谋士蒋干对曹操说:"这独眼龙会不会投降吴国了?"曹操摇头:"夏侯将军不是这种人,得让魔法师来测定一下夏侯将军的下落。"  相似文献   

8.
卧薪尝胆     
十一 《红领巾》2010,(3):48-49
公元前494年,越国与吴国作战,越国大败。 大臣文种对越王勾践说:“我们还是求和吧。吴王夫差宠幸的大臣伯嚭,是个贪婪的人,我们可以收买他,让他说服昊王。”于是,  相似文献   

9.
这天晚上,曹操带着众谋士月下吟诗,他刚刚想出一个好句子:“都是月亮惹的祸......”不知趣的蒋干忽然打断曹操:“丞相,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曹操说:“今天是你的生日?还是你妈妈的生日?”蒋干笑道:“不对。”谋士甲猜:“是曹丞相第一首诗发表纪念日吗?”谋士乙猜:“是曹丞相当上丞相的日子吗?”“笨蛋!今天是赤壁之战3周年,这么重要的日子都忘了吗?”蒋干哈哈大笑。曹操生气了:“我最恨别人提起赤壁之战,这是我的奇耻大辱!你揭了我的疮疤,我要———”蒋干害怕了:“要杀我的头?”曹操说:“罚你去送战书,我一定要灭掉吴国,洗掉耻辱!”“遵…  相似文献   

10.
天色已晚,泡泡该去睡觉了。“啊!”他一边打哈欠一边说,“当我们能看到星星时,就该去睡觉了。真可惜我们白天看不到星星。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制谜和猜谜成了文人斗智的游戏。如《三国演义》里有两则描写曹操出谜的故事:一是曹操叫人建造花园,竣工后他去观看,看毕在门上写一个“活”字,杨修心领神会,立刻让人把门改窄了。原来“门”中写“活”就是曹操嫌门太“阔”了。二是曹操收到客人送来的一盒酥糖,便在盒子上写上  相似文献   

12.
周锐 《小火炬》2012,(Z1):24-28
魏国跟吴国打了一仗。这回魏国打败了。残兵败将都已陆续返回,只有大将夏侯惇杳无踪影。谋士蒋干对曹操说:"这独眼龙会不会投降吴国了?"曹操摇头:"夏侯将军不是这种人。我得让魔法师来测定一下夏侯将军的下落。"魔法师管辂被叫来了。管辂说:"必须拿一样夏侯将军用过的物  相似文献   

13.
张静娟 《四川教育》2004,(12):28-29
创造性阅读———让生命充满智慧【案例描述】《赤壁之战》:“给曹操的一封信”思考、理解“火攻”第一步———“写信假降”这一节时,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生说说黄盖在这封信中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地读了文中的三句话:一是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二是说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三是说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之后我问:“曹操接到黄盖的信后表现怎样?”“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仅仅三句话就使统率八十万大军的曹操信以为真,曹操也未免太浅薄了吧。”“黄盖的信中还写了其它…  相似文献   

14.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15.
放虎归山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想在混乱中夺取天下的刘奋,因无立足之地,到处奔波,经常寄人篱下。公元194年,做了徐州牧的刘备被吕布打败,不得不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们知道刘备不是个平常人,提醒曹操戒备他,刘备度日如年。不久,淮南军阀袁术率军开往河北,与袁绍结成兄弟联盟。刘备觉得这是一个脱身的好机会,就对曹操说要在半路上截击袁术。曹操同意了刘备的请求,让他带领5万人马前往徐州袭击袁术。刘备立即率军出发了。曹操的谋士郭嘉、程昱听说曹操放走了刘备,急忙去见曹操。程昱说:“从前刘备做豫州牧时,我们就建议杀掉他,丞相没听。现…  相似文献   

16.
《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中,两个主人公曹操和刘备,一般认为曹操是个傲气十足的奸雄,而刘备是个韬光养晦,谨慎沉着英雄。而我认为俩人孰为英雄尚需斟酌。课文写刘备“就下处后园种菜”,关、张二人问他“为何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刘备却避而不答。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他韬光养晦很深。然关、张乃刘之兄弟,当年桃园结义,歃血为盟,何等亲近?刘备对此二人都不信任,此可谓英雄?其二,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入府,刚至府内,曹操只问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就把刘备吓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论英雄时,刘备推三阻四,乱论英雄;当曹操单刀直入、说破英…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观沧海》注:“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辨:①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曹操死的这一年恰是东汉结束的这一年。曹操应是东汉末年人。②魏国是曹操死后,曹丕建立的.之后,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至此,魏蜀吴三国形成。也就是说,曹操死后九年,三国才正式形成,怎能说曹操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呢?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  相似文献   

19.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简称《本志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这段话表明了他确确实实“尊汉”“拥汉”、是东汉朝廷的“忠臣义士”。藉以排除人们对他的猜疑。实事果真如此吗?令不妨从东汉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进行一番回顾,并结合曹操的《本志令》进行探讨,就可证明曹操所说的上面那段话,不但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而且是“欲盖弥彰”,完全是欺人之言了。考察曹操有无“不逊之志”,应根据曹操本身实力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曹操的本志初衷。考察曹操能否代汉称帝,又须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来自朝廷内外的阻力。今可就此二者,试作剖析于后。  相似文献   

20.
试析曹操不敢代汉称帝之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简称《本志令》)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这段话表明了他确确实实“尊汉”“拥汉”、是东汉朝廷的“忠臣义士”。藉以排除人们对他的猜疑。实事果真如此吗?今不妨从东汉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进行一番回顾,并结合曹操的《本志令》进行探讨,就可证明曹操所说的上面那段话,不但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而且是“欲盖弥彰”,完全是欺人之言了。考察曹操有无“不逊之志”,应根据曹操本身实力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曹操的本志初衷。考察曹操能否代汉称帝,又须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来自朝廷内外的阻力。今可就此二者,试作剖析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