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审意见 一、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志强,生于一九五五年,潍坊市寒亭区人,现任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院长.长期从事民间年画的抢救保护及收藏研究,收集整理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年画三千余幅.编辑出版有《潍坊民间孤本年画》(山东画报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潍坊清末年画》(山东画报出版社二○○一年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中华书局二○○五年版)等,在国家级书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相似文献   

2.
9月25日,原省人大副主任、潍坊市委书记王树芳做客潍坊档案馆,接受潍坊电视台和潍坊市档案馆现场采访。这是潍坊市档案局和潍坊电视台今年联合举办的《口述潍坊》栏目计划采访人之一。作为潍坊改革开放重大变革的决策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亲历者,王树芳重点对潍坊撤地设市、潍坊国际风筝会和潍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了口述回忆。  相似文献   

3.
老城墙、旧街巷诉说着岁月沧桑,名人志士、民间艺术印证了潍坊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工厂、商铺图片反映了老城区的产业变迁,闹市村居、街头巷尾的生活瞬间生动再现了潍坊淳朴的民俗风情。近日,由潍坊市市长许立全作序,潍坊市档案局编著《百年潍坊掠影》正式出版,该书以421幅珍贵档案照片,真实而又形象地记录了潍坊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近日,一条关于“寻找潍坊城市记忆,潍坊市档案馆有奖征集馆藏照片”的启事,在新华网客户端累计点击霣超45万次。市档案馆与《潍坊日报》《潍坊广播电视报》等主流媒体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联合启动征集馆藏照片和馆藏音像档案活动,两家报社负责对外宣传,征集启事通过电视报专门账号发布到新华网客户端,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和点击,点击量突破45万次。  相似文献   

5.
潍坊市档案馆珍藏的无声黑白影片《潍县大观》.,无疑是镇馆瑰宝.凡到该馆参观者,都争相观看.潍坊档案、文化界知情者谈及该片,无不津津乐道. 一、影片来历与拍摄 194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解放潍县,在清理旧政权遗留档案资料时,发现一件特殊战利品,它就是无声黑白记录片《潍县大观》的拷贝.  相似文献   

6.
《潍坊古籍书目》的编辑是潍坊市图书馆、博物馆与院校系统图书馆进行馆际合作、开发古籍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回顾总结了该书的编辑过程,并就潍坊市古籍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思考,探讨了博物馆馆藏古籍转交图书馆保管的意义与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不平凡的1997年已经过去,潍坊档案事业度过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一年.市县档案馆加速了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全部配齐了微机,部分县市区新上了光盘系统.市档案局成立了计算机中心,对全市档案管理现代化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制定标准、培训人员和监督指导.全面完成1995年制定的村级建档三年规划,近万个村实现村村建档,共建立文书、会计、村民、科技、户籍、声像等门类档案近400万卷册.强化档案宣传和执法工作,在《中国档案报》举办题为"翱翔在风筝都的绚丽彩鸢--潍坊档案事业在腾飞"的专版;在市普法办举办的普法一条街竖立《档案法》和《山东省档案条例》永久宣传牌;开展了全市档案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竞答活动.  相似文献   

8.
许多地区尝试利用当地各种各样的特点或者优势,借此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诸如哈尔滨的冰灯节,淄博、景德镇的陶瓷艺术节等,这些都业已表明是一条成功的路子。潍坊人酷爱风筝文化。潍坊风筝名扬天下,由此,1988年潍坊被定为“世界风筝都”。一年一度的风筝会,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的朋友多达几十万人。在此期间,商业界和企业界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博览会、产品展销会、定货会和用户座谈会等,这就为广告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此,潍坊日报展开了广告活动的整体策划,积极促进经济形势的发展。1987年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他们连续出了三期彩色对开《潍坊日报》海外版特刊。1990年第七届潍坊国际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实施山东省、潍坊市两级党委政府关于建设“平安山东”、“平安潍坊”的战略部署,充分认识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自觉维护稳定大局,确保全市档案系统的稳定、平安、安全,潍坊市档案局近日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建设“平安档案室”、“平安档案馆”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档案馆、室的安全保卫、技术防范、工作人员的责任及档案本身的保管、利用安全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在全市档案系统广泛开展了建设“平安档案室”、“平安档案馆”活动。 潍坊市档案局开展建设“平安档案馆”、“平安档案室”活动@魏效通  相似文献   

10.
东斟灌村是潍坊市下辖寿光市洛城街道的一个普通行政村.2014年4月和7月,潍坊日报对其组织策划了两次重点报道共五篇稿件,全部在潍坊日报头版刊发,其中这两次报道的开篇稿件都在头条位置刊发.尤其是7月18日和21日刊出的《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实践——东斟灌村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探析》(上、下)得到潍坊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反响良好.同时,这也是在媒体关于东斟灌村报道中首篇提出基层治理能力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我从采写潍坊日报创刊号头条新闻·到撰写纪念潍坊日报创刊10周年社论,悠悠10载笔耕路,深深一段报纸缘。1984年4月23日,我奉命从诸城来潍坊筹办市委机关报,从报纸通讯员走上了党报记者编辑岗位,历任潍坊日报政治文教部主任、经济部主任、理论评论部主任,一干10年,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盛夏酷暑,热浪翻滚。北京“小雨姐姐”给山东潍坊的小朋友送来一场喜雨。 “尹世霖童诗朗诵大赛潍坊赛区决赛,现在开始!”小雨姐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儿童节目主持人孙怡在雨点般的掌声中说。时间是7月28日晚,地点在潍坊市潍柴文化宫。 “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朗诵的题目是《我爱祖国》。”一位十来岁的女同学花朵般地站立舞台高声朗诵:“……我爱日,我爱云,我爱祖国好清晨。红日东升云朵美,伟大祖国更雄伟。”  相似文献   

13.
"珍惜"是《中国梦想秀》的关键词,这不单是选手们的心声,也包含着栏目组所有同事的期盼。第六季《中国梦想秀》将在9月27~29日三天进行录制,播出时间为10月11日。做一只寻梦的蜗牛有人说过,在金字塔塔尖上只存在两种动物,一个是老鹰,一个是蜗牛。如果说《中国好声音》是一只翱翔的老鹰,那么《中国梦想秀》就是一只从2011年起不断向金字塔尖攀爬的小蜗牛。在第六季《中国梦想秀》中,节目亮点有三:第一点是坚守,因为《中国梦想秀》是一个让老百姓圆梦,  相似文献   

14.
(一)今年7月1日,《潍坊日报》将迎来自己的庆典:创刊10周年。10年,这虽是历史的一瞬,但经过改革大潮的洗礼,今日之中国及潍坊,同1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惊人巨变。作为与此巨变相适应、相同步的《潍坊日报》,其发展变化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请先看几个剪影——1994年1月8日,由《潍坊日报》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  相似文献   

15.
初夏时节,到潍坊乡村走一走,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还欣喜的发现,潍坊市的档案工作也在新农村建设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独领风骚,绘出了道道绚丽的色彩,颇为引人注目。日前,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公布了75个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市、区、旗),在山东上榜的6个县市中,潍坊就占了2席,被国家档案局领导誉为全国第一,潍坊经验也因此在全国档案界走红。  相似文献   

16.
孙巍 《青年记者》2017,(30):83-84
《大众日报》作为一张省委机关报,版面上的每一篇文章都大大小小有一定的影响. 但潍坊市法院系统“摘镜匾”这则新闻,在《大众日报》第一版发表后所产生的影响力,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 除了连连获奖、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外,这篇新闻还被定为全国上百万法官晋级考试的一个题目. 当时的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高新亭同志,是我在领导干部中最要好的朋友.他官至山东省委副书记,每次与大众日报社的同志见面,几乎都要提到我,提到“摘镜匾”这篇稿子.他每次到我驻站的地市,都请当地的主要领导约我见面叙谈.  相似文献   

17.
正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是非常适合放风筝的。放风筝既能健身又是娱乐,所以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已成为北京历史悠久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记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盆,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这是市民放风筝的盛况。《北京竹枝词》也有:"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相似文献   

18.
由全国25个省、区的109家地市报参加的“潍坊华光杯新闻言论”征文,于8月30日在北京评定揭晓。在评出的获奖新闻言论作品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0篇,三等奖45篇;另有160篇言论被评为入选作品。这项由各地市报挂统一徽记的新闻言论征文活动,是为配合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山东省潍坊日报社  相似文献   

19.
1948年4月1日,曾山同志奉命担任中共潍坊特别市委书记兼军管会主任,是中共潍坊历史上第一任市委书记。在潍坊解放前后,他成功地领导了潍坊的接管工作,为潍坊的建设和发展铺平了道路,揭开了潍坊历史上新的一页。为调查了解父亲曾山同志当年工作生活中形成的有关档案资料,2006年9月,总参管理保障部政委曾海生少将一行3人到了潍坊,省档案局局长张奎明、济南军区档案馆馆长冀忠党、潍坊市委副书记赵兴涛等陪同参观。9月28日,曾海生一行到达潍坊后,分别听取了省档案局局长张奎明,潍坊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孙金生,潍坊市档案局局长徐智刚的情…  相似文献   

20.
《北鸢》出版至今,引发了媒体和学界的诸多关注,是葛亮继《朱雀》之后耗时七年写就的又一部长篇巨著.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其出版的价值意义:人物群相的民国寄怀、古典意象的文化喻义和儒商风范的当下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