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星效应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2,(2):144-144
几天前参与了一个大话题讨论,大概是要每个人谈谈对中国网球在世界网坛到底能排第几位的看法.话题的引子是从李娜的2011年的法网冠军说起的。我个人认为.李娜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对中国网球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然而这一贡献还不至于大到一夜之间把中国带入网球大国、网球强国的行列那般夸张。  相似文献   

2.
离娜近一点     
熊凌洁 《网球》2008,(9):44-48
李娜永远是中国网球最奇异的一道风景,你可以说那是好李娜,因为她总在中国网球不精神的时候突然给大家提一口气,你可以说那是坏李娜,因为她时不时地发点小脾气,但你就此认为李娜不可捉摸,那就错了,那只是因为你离她不够近,还差那么一点点。即使是在奥运会连克扬科维奇和大威打进四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轻松活泼的李娜,她其实很会笑,特别是在远离球场的时候。都说当运动员压力大,但李娜总有自己的方式来化解,她有老公,有妈妈,有那么多喜欢她的人,还有数不清的在奥林匹克网球中心为她守候的球迷。  相似文献   

3.
《网球》2011,(12):28-29
虽然她在美网之后只有一场胜利回馈球迷,虽然她总是被各种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缠住无法脱身,但有什么事实能比中国的第一个大满贯单打冠军更重要?对于中国网球有什么年份能比2011更重要?李娜是中国网球放出的天宫一号,她从此被悬挂天边.她引来的仰视可以建设雕像,建设庆功会,建设网球,可以建设体育.可以建设中国的道德水准和文化水准.她成功地展示了个性的力量,虽然个性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东西,个性是中国体育最喜欢埋没的东西,但每个人2011之夏的回忆都如此悠长,我们一起被李娜的炫目性格晃晕。  相似文献   

4.
何霞 《新体育》2005,(1):35-37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李娜”两个字,电脑屏幕上弹出的N条资料,绝对 乎你的想象。这也难怪,偌大的中国,“李娜”再普通不过。但是父母给予 姓名,自己打造牌——  “李娜才是中国女子网球第一人。”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孙芳如是说。 “天生就是打网球的,她近乎男性化的球速、落点、角度,在国内女网 手中十分鲜见。”湖北籍网球教练潘兵如是说。 “我是来享受网球快乐的。”204年10月,在广州为中国网球夺得首个 WTA(女子网球协会)巡回赛单打冠军的李娜如说。     没错,就是这位复出后创下中国女子网坛新…  相似文献   

5.
陈妍 《网球天地》2010,(8):76-79
按照前一天专访的约定,(本刊)在李娜输给小威的那天下午找到了她。稍稍有些担心,因为之前的新闻发布会李娜的心情有点差.看起来也不太愿意多谈。不过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在和我们开了一个有惊无险的小玩笑之后。李娜在电视采访天台的草地上和我席地而坐,随性地聊起了她的网球人生。  相似文献   

6.
《网球天地》2012,(1):4-4
2011年的中国网球.在李娜法网夺冠的高潮中经历了最为昂扬的时刻.问鼎四大满贯单打桂冠.无疑是中国网球发展历史中重要的里程碑。大满贯是中国几代网球人的梦想.而中国乃至亚洲人第一次真正站在这个世界主流职业体育项目的核心地域,李娜的成功所引起的关注是空前的。更具重要意义的是.中国网球所迈出的探索的一步对于整个中国体育界未来的改革创新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手之殇     
温网结束后三天,一名比利时网球记者率先在自己的Twitter上面爆料了李娜和教练卡洛斯分手的消息,在中国的网球媒体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作为中国网坛标志性的当红球星,李娜的职业走向某种程度关系到许多年轻网球记者的职业走向,也关系着根基薄弱的中国职业网球发展的市场推动力。时至今日,李娜并没有在任何官方场合对此事做出正面回应,只是由她的经纪团队出面轻描淡写地确认了这一消息,并且表示尊重李娜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8.
行云 《网球天地》2014,(11):54-55
当北京、上海和广州迈入网球赛事第二个十年时,亚洲一姐李娜的家乡、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武汉市迎来了WTA赛事在这里的处女秀。 9月19—27日,9天时间里,位于二妃山脚下的武汉光谷网球中心每天涌进络绎不绝的人群;中心球场里,莎拉波娃、小威、沃兹、科维托娃、布沙尔等轮番登场献艺,却再也见不到李娜的身影。就在开赛前几天,李娜宣布了退役的消息,她将永远错过这项家门口举办的高级别赛事。  相似文献   

9.
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李娜充分施展了她的接发球战术,以克制对手的攻势,对其取得胜利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法国2011网球比赛和李娜的简介,分析李娜在法国2011年公开赛中球技表现,尤其对其发球、接发球战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炼其精髓以给网球爱好者或者专业网球人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娜是我国最优秀的网球女选手之一,也是世界女子单打排名前十的选手。她总共经历6次澳网比赛,2010年表现突出,进入澳网单打四强。2011年再接再厉进入决赛并获得亚军,这是中国选手在四大满贯女单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本文对李娜在澳网7场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国选手李娜两盘完胜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成为中国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创造了中国网球的新历史。作为李娜的球拍赞助商,BABOLAT(法国·百保力)中国总代理——广州宝力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锦盛先生第一时间接受了我的专访。  相似文献   

12.
邱友益 《网球》2012,(11):87-87
1 作为亚洲级别最高的综合性网球赛事,2012年中网汇聚德约科维奇、莎拉波娃、阿扎伦卡、李娜等巨星.在九天时间为球迷上演精彩纷呈的网球盛宴。10月6日,李娜和莎拉波娃的半决赛引爆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座无虚席。相比赛场内的人声鼎沸.钻石球场西广场同样是人潮涌动.丰富多彩的嘉年华活动,让广大球迷们流连忘返。其中,2012中国网球啦啦队官方选拔邀请赛更是众多活动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王旭 《网球天地》2014,(11):70-77
2014年9月19日,李娜向全世界发布了自己退役的消息。职业网球赛场,从此再无李娜的身影。 李娜之所以是李娜,就是因为她是李娜,就像那个在球场上无比凌厉的李娜一样,谁都不知道她引拍侧身之后,下一个球将打向球场的哪个边角。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极具标签色彩,因为只有李娜做得出这种选择,而往往这种选择会引发外界极大的关注。 这就是李娜,这是专属她的永不妥协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2000年8月,中国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收到国际网球联合会发来的函电,中国女网选手李娜获得了进军悉尼的最后一张外卡。至 此,9月进军悉尼的中国网球运动员有持外卡参赛的女子单打选手 易景茜、李娜,正选女双选手李婷、李娜,而我国著名女单名将李芳 因受膝伤困扰,排名跌落到123位,已经无缘奥运。中国网球的奥运 时钟正式开始了倒计时。 在时间上,中心从1998年就开始了奥运备战 “网球这个项目有其特殊性,它不是在 奥运会开赛前有一个预选赛,而是参照开 赛前一年的成绩,及 1999年9月到2000 年9月之前这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王继宏 《网球天地》2011,(11):33-33
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原本是李娜的期待,也是球迷的期待。美网首轮失利后,李娜马不停蹄出席了很多场外活动,长达一个多月没有正常比赛的她很想在北京找回失落的手感。而球迷们在等了大半年后,也终于能在主场欣赏新科法网冠军的献艺。  相似文献   

16.
李娜,在职业道路上辉煌过、挣扎过。虽然同是在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可她总是感觉像“有人把她喂养长大,却无法得到想要的自由”。实际上,她自己得到过自由,但她最终还是回来了。其实,李娜的天赋险些献给羽毛球。由于父亲曾是一名羽球球员,5岁时,李娜被送去学打羽毛球。但一年之后,她被武汉市业余体校的网球教练夏溪瑶教练看中,才踏上了自己的网球之路。 1994年她参加了湖北网球队集训,两年后,李娜正式入选湖北省网球队,那年她刚满14岁。李娜曾说,从6岁开始打网球起“悲伤比快乐多,都是在为别人打球”。14岁之前,她为父亲的“全国冠  相似文献   

17.
历时14天的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紧张激烈的角逐中落下了帷幕。作为每年四大满贯赛事的第一枪,各国好手纷纷出场,给网球爱好者来带了一场场视觉盛宴。让中国球迷激动的自然是武汉姑娘李娜的出色表现。此役,她过关斩将,挺进决赛,收获亚军,创造了个人澳网最好战绩,同时也成为了亚洲女选手中成绩最好的一位。李娜,成为了中国女子网球新的标志。"娜样风采",从中国逐渐蔓延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8.
李娜是中国网球乃至中国体育的一个 异数。她曾退出过国家队,后来应领导之邀 再度出山。对于网球和国家队,李娜曾经说 过这样的话:"我打球是因为我喜欢,假如 有一天我失去兴趣,那我就不会再挥舞球 拍。网球不是生活的全部。"她甚至表示, "进国家队如果影响到我的学业,我宁愿不 进。"进退之间,本色不改。  相似文献   

19.
一姐李娜     
刘彤 《网球》2014,(3):38-4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李娜便习惯性的被媒体称为中国"一姐",当时这个称号更多的是突显她在中国女子网坛的地位。但是这几年,随着李娜成绩和影响力的不断攀升,"一姐"这两个字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现在的李娜不再单纯的只是中国网球的开荒者,而是渐渐成长为中国体育在世界的代言人。在澳网勇夺个人第二个大满贯冠军之后,她的成就、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都达到了一个中国运动员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她也被看作是"后姚明""后刘翔"时代中国又一个享誉世界的体育巨星。  相似文献   

20.
娜一刻     
serra 《网球》2011,(3):44-47
特立独行的李娜在无意中为中国搭好了通往大满贯的云梯,她制造了中国网球的黄金时代,也制造胜负背后的巨大喧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