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正>笔者作为评委参加了市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参加评比的22节课,大都采用了情境教学模式。如:带小朋友游公园、青蛙过河、小白兔学本领等。语言是体育情境教学的催化剂,运用恰当与否至关重要。语言要先"教学"再"情景"个别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幼稚。在规定的15分钟模拟上课时间内,教师忸怩作态,频频使用"小白(小白兔),你做得真棒,老师奖你一只胡萝卜!"尽管从整个教学设计上看,老师煞费苦心,但这类语言,不像上课,更像是在逗幼儿园的小孩子。  相似文献   

2.
<正>评优课的特点是教材临时通知,备课时间一般在1~2个小时之内且借班上课,教师不熟悉上课对象;同时,班级对所抽到的教材可能不熟悉,或者对执教教材一无所知。这几个特点是各种评优评先课的共性。针对这类课,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如何选择教学手段?对于这些问题,结合自己不久前参加的全市"三坛"评比(在这次评比中,不巧的是笔者刚好抽到主办方安排的排球正面屈体扣球内容,该内容恰好与上述的评优课的各项条件吻合)的情况和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在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各种体育教学大赛、优质课评比中,"借班上课"成了展示体育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绝好的形式,它更能严格地检测一位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下面,笔者就日前在江苏启东中学举行的南通市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现场会上的一节体育课为例,谈谈"借班上课"课前十分钟的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不久前,宁波市在北仑长江中学举行了初中体育优质课评比。该次比赛采取自选内容、借班上课的形式,课前教师不能接触学生。在这次比赛中,笔者既是比赛的参与者,又是比赛的观摩者。在参与和观摩比赛的过程中,笔者有诸多的感触,现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5.
<正>不久前在嘉善中举办了嘉兴市2008年普通高中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有幸观摩了本次优质课展示评比活动。在公开课与常态课存在诸多分歧与争论的时候,嘉兴的这次优质课评比让包括笔者再内的很多业内人士看到了一个可喜的转变,愈演愈烈的表演性公开课渐渐褪去自身的浮华,而一些贴近常态教学的比较"实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又成为了本次优质课评比中出现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正>本次活动以"单元课例模拟上课"为研究点展开了互动研讨。作为基层一线的教研员,笔者有幸指导了平湖市的一名体育教师,其对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体操:跪跳起"做了本次单元课例模拟上课活动的现场展示。在此,笔者结合本次活动的一些实践体验,对模拟上课这种教研形式做了如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有位博友曾给笔者留言:"正规上课"反而没有"放羊课"更受学生欢迎,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呢?这也是笔者经常苦苦思索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越是认真上课,可  相似文献   

8.
<正>在各级各类体育公开教学中,隔夜备课并"借班上课"的公开课形式避免了课前的过度训练,未知因素多,难度大,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力。如何针对"借班上课"的特殊性,上好公开课是值得广大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经历,结合其他同事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做好"借班上课"的课前准备浅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4年《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举办"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以来,得到了全国一线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笔者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每一届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一、三种角色,不同收获转瞬之间,5年三届的案例评比活动,笔者经历了三种不同角色。(一)组织者2014年,笔者毛遂自荐,撰写了《体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一文,被一线话  相似文献   

10.
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对参与区骨干评比中几位教师在模拟上课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作者自己对模拟上课的解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旨在为参与模拟上课的选手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进修学校执教近20年,参与了多年的体育新教师培训工作,并作为评委参加了多次新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近几年发现新教师在文化素养方面逐年提升,而且年轻气盛、精力充足、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但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为此,笔者结合目前新教师在试用期上课、优质课评比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体育新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培训的几点探讨,构筑一个使他们能尽早成为优秀体育教师的平台. 一、新教师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能力薄弱 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不深.部分新教师把"传授式"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对模块与单元理解不够清晰,甚至分不清不同的学习阶段,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否体现所要达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教学实践中,短跑练习单一重复、枯燥死板、运动量大,很难让大多数学生对其感兴趣。对此,笔者采取了下述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一:"追上它,给你自由"高一(1)班有几个篮球迷,上课铃响后,其他学生都站好队准备上课了,这几个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是八(4)班的体育课,笔者提前来到操场准备上课。这时,学生一起围了上来:"老师,我们被你‘害死’啦,现在腿都痛死了。"笔者愣了一下,马上想起昨天的体育课,笑着对他们说:"今天首先要  相似文献   

14.
<正>在体育优质公开课评选和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中,经常要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部分教师认为,借班上课和日常的教学一样,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往往在备课时把精力都放在对教法的思考和教材的处理上,而忽视了借班上课"借"的特点。笔者认为,两种类型的课有明显差别:第一,体育公开课必须按照特定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第二,由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的变化,需要建立起新的师生关系,这点也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因此,借班上课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5.
<正>模拟上课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语言、肢体语言、动作示范、组织走位等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虚拟的形式表达教师上课的全过程[1]。模拟上课多用于对教师的招聘、考核、评比等,因为它简化了教师具体的指导时间、省却了学生的学练时间,用时要比实践课短,方便对教师业务能力与基本素质的考核;上课教师面对的是教师、专家,甚至摄像设备,但授课对象却是学生,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体育》2021,(7):34-35
<正>2021年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笔者全程参加了水平一指定教材《爬行与游戏》单元14节课的评审工作,笔者结合本次评比活动中一节《低姿势匍匐爬行》课例,总结了基于"读取学生内心需要"的小学体育课堂新样态。一、读取学生内心需要,激发学生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17.
说课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说课,对于教师的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查,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四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第一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单元式说课评比活动在新疆喀什举行,要求参赛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专家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通过这次说课,促进了教师更深层次地去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教法,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达到了相互交流、切磋教艺、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刊针对本次活动进行组稿,以期能为广大一线教师进一步"内练素质,外塑形象",提高教学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省《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精神,市教研室在各辖市区初评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筛选,评比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和说课。笔者有幸参加了评委工作,评审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现作一梳理,供同行参考与批评指正。一、同一单元下的教案应力求完整,且有一定的递进性与关联性省"两课"评比通知中,对教案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一个完整教学单元(或章节、话题、框题等)或一个完整项目的教案,教学时数不少于8课时"(为便于选拔,市教研室  相似文献   

19.
上好器械课要关注的三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11年5月5日,笔者有幸作为"温州市陆经民名师工作室"的上课学员,参加了浙江省小学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课的主要教材是"水平二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在  相似文献   

20.
<正>第四届全国体育展示课于2010年11月3日~4日在宁波举行。前几届由于路途遥远,笔者没有参加。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笔者有幸目睹了此次盛会。在观摩中,有诸多感悟,现从上课教师的角度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