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质”与“量”的分歧由来已久。纵观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百年发展史,各学派之间的对峙表现在研究方法上正是“质”与“量”对峙的结果。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质”与“量”的研究方法对人复杂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究各有优势和缺陷。我们认为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采用多元方法将质和量的方法进行融合,使之可以优势互补,从而更加有效地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同时,我们认为这也是未来心理学整合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晶娟 《文教资料》2011,(34):120-121
“移情”概念最初出现在美学领域里,心理学家们随后将“移情”引入了心理学领域,并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围绕“移情”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作者从“移情”概念的发展脉络出发,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移情相关研究的基本状况,对现有的关于“移情”概念研究的文献资料做了简单梳理和评述.发现美学和心理学领域里的“移情”概念其实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当前国内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形式”是比较准确的表述。对与之相关的几个主要问题,如人的心理形式应划分为哪些方面、注意的摆位、对心理过程中“情”的部分的界定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四“失”入手,概述了心理学研究历史过程的四个重要转折点及其发展的曲折,提出心理学研究不能忽视“人”并对两种文化进行整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日渐兴起,“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案例研究”等思想和做法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学们应用于教育研究过程之中,教师个人生活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学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岳春燕 《新疆教育》2012,(20):24-24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界定。这首先表现为:它比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教育都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伟教授题为《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的章,指出: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否则,“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之类的教育倡导,便有些可疑。  相似文献   

8.
赵昕 《文教资料》2010,(26):27-29
《已故上校的女儿们》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著名的《园会集》中的一篇短小精悍的佳作,作者现代派风格的高超写作技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曾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权主义批评和心理学批评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但鲜有从新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细读法”解读。本文试用“象征”“张力”理论对其进行“细读”.从而更深层次地揭示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和理解文章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使得音乐教育研究水平得到提高。本文以“哲学思辨”“历史思辨”“调查法”“个案研究”等八类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组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其目的在于,梳理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现状,并促进研究方法在学科领域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如何用现代声乐理念理解“三种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只有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是集音乐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声学、语言学、哲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美声”、“民族”、“通俗”是三种风格。以往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错误理解应当纠正。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特别是教育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在概念上,教育研究和教育的科学研究是有区别的。就教育的科学研究而言,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套通行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形成研究假设、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并形成研究结果。我国教育研究与世界教育研究相比,存在很大差别,具有群众性参与、行政参与和以思辨为主等特点。一方面,可以说,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研究体系,另一方面,在中国加入世界的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遵从教育研究的通行规则和方法。提倡基于科学的教育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应该成为我们的选择,从而使教育的科学研究真正地科学化,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制订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学视域中,教育学所承受的种种诘难均来自教育学知识的困境。教育学知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中介性等特质,其内在地要求以"整体知识论"作为知识确立标准,并诉诸方法论的多元,最终实现多重的价值目标。在这个知识主导的新时代,教育学对外应确立起自我的公众角色,成为大众的普遍之学;对内则应充分展开自我反思,再造真正属于教育学的个性化文化制品,走向教育学形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科学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前提下,改进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应清醒地认识目前音乐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了解不足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武翠红 《教育学报》2012,(2):113-123
在本国师范教育改革和欧美新教育史学的双重影响下,战后澳大利亚教育史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新教育史学兴起,阶级和性别成为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分析范畴,福柯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方法指导下的教育史研究盛行。另一方面,运用传统教育史学模式研究教育史的仍大有人在,教育传记的撰写一直盛行,传统传记和集体传记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教育史学的势力,和新教育史学家一起推动了澳大利亚教育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对音乐的研究也随之加深,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然而,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并非是单一的、独立的,而是和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历史学、音乐社会学等研究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的。本文将从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历史学、音乐社会学这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杜威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世界很多国家在诸多领域都有人对其思想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着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域。这本身似乎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1912年蔡元培首次“介绍”杜威到中国教育起,时至今日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已历经90余年。在此期间,从“杜威引入”到“杜威批判”再到“重新认识杜威”,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走了弯路。反思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教育既要突破以往以自身需要切割、肢解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框架,又要避免把杜威教育理论当成普遍真理“削足适履”运用于中国教育实践的操作模式,才能真正理解杜威和他的教育思想,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也才能最终从“独白”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7.
詹艺虹 《培训与研究》2006,23(3):120-122
当前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中钢琴教学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复合人才;钢琴教育必须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实施多元一体、兼顾普及与提高的教学。由此,在众多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中,研究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更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丰富了新媒体的教育内涵。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技术、环境和心理上做好准备,适应市场法则,熟练掌握新媒体,改变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变冲击为机遇,找到适合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in this special issue focus on race focusing and reimaging research. In this commentary, I acknowledge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y highlighting the authors; 1) creative focus on important problems, 2) thoughtful use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methodologies with attention to rigor, and 3) acknowledge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historical contexts for researchers. In addition, I present my thoughts on some of the challenges moving forward for researchers who focus on race focusing and reimaging inquiry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20.
"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沉默的螺旋"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心理机制,因而这一理论在该领域具有适用性。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对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应该批判地借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在舆论引导、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不健康的螺旋、不平等的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沉默的螺旋"理论提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学生中的"沉默"现象,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