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角度叙述是文学作品创作中重要的写作技巧之一.福克纳在自己的作品中亦是多次用到多角度叙述。本文则以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文本,详述作品中隐藏在文字间的多角度叙述,并试阐释此种写作手法对于塑造人物性格产生的影响。以期达到读者对于多角度叙述写作手法的更深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从立体派绘画看《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最为成功的一部小说.有些评论家之所以将它赞誉为文学中的“立体派”作品,是因为福克纳在创作中打破了传统的小说时空观念而着重以人物的意识流程为线索,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对人物工笔细画,使人物形象的各个侧面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四维空间的层次感。而立体派绘画的艺术追求,创作原则和革新精神正好也体现了这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对人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专家、学者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福克纳小说中的种族冲突、美国南方制度以及小说的多角度叙述、时空变幻等方面。只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福克纳小说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挖掘了福克纳的作品对人性的探索;探索现代人在失去人类古老的美德之后人性的堕落;探索社会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探索种族主义对人性的践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品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采用普遍分析与典型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墓督教原型人物和意象的象征意蕴,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特别是对他自己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论福克纳小说的反复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独创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独立的艺术存在价值。反复叙事手法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福音书的影响,福克纳创造并使用这一手法是为了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认识,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勇士——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及其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迪默以社会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她的创作能维持想象与真实的平衡,虚构中贯穿着真实,用真实的历史逻辑性地演绎出合乎情理的虚构。在艺术技巧上,她善于运用象征、时空交错、视角和叙述方式变换等手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作家李锐的作品《无风之树》以第一人称变换视角的叙述方法,描写了在特殊时期一个名为"矮人坪"的村庄两天之内的动荡,写出了李锐对"中国问题"的独特观照。作者坦言在创作过程中曾受到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影响,着重体现在叙事角度、语言艺术等方面对福克纳r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具有艺术手法的独创性与多样性,糅合了意识流技巧、时序倒错、多角度对位、神话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具有艺术手法的独创性与多样性,糅合了意识流技巧、时序 倒错、多角度对位、神话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吴伟业在创作《圆圆曲》时,采取的是一种开拓性的叙事手法,采用“复调”的叙述,时空的跳转,淡化了的讽刺意味。“反讽”的应用,表现出作者创作时的两难境地。本文从《圆圆曲》艺术形式之叙述人的变化和叙述时空变换的角度分析《圆圆曲》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的抒情特质向为评论关注。自诗经以来,抒情诗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学的主要类型。这些作品在时间的表现上,呈现出有异于写实传统的叙述结构的特质;在“情节”的处理上亦有了新的表现方式:不连贯的片断,跳跃随意的衔接等等。而现代学中的“现代”义与传统的抒情性相生而有的学作品,除了反映学类型本身的转变外,同时反映的是现代社会的多元与多义。  相似文献   

12.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小说有三种表现技法: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和感官印象,相应地便有三种意识流小说文体。施蛰存用内心分析的技法创作小说,刘呐鸥和穆时英用感官印象,因此,他们的小说应该属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意识流文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索尔·贝娄文学生涯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的深入研究发现,从小说创作技法的角度来看,这部充分体现索尔·贝娄小说特点的作品有力地说明了索尔·贝娄是一位堪称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家。作家先后运用了意识流、歧义与反讽、象征意义、变换的叙事角度以及时空交错等手法,而这些无一不是现代主义作家常用的技法。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在小说的写法上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运用"意识流"手法,在发掘人物的内心活动及刻画小说中的每个人物,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流露出福#克纳作为南方作家内心深刻的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对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进行一个系统的层次梳理,辨析意识流创作中各种时间观念对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文章从客观时间、主观时间、空间的时间化三个层次论述三种不同情景层次下的时间观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不同表现,推导出时间这一特殊叙事因素为意识流小说的叙事基点.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于1950年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且是最受误解的作家,其创作手法上的实验与尝试非常引人注目。其叙事手法别具一格且堪称一绝。本文试从多角度叙事的选取及小说的复调性质对于《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艺术进行剖析,在与福克纳的另一部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技巧和效果比较中,来凸现其卓越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8.
"意识流"是京派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对西方"意识流"的接受与运用体现了京派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之间的紧密关系,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通过大量非理性、非逻辑的内心独白,比较成功地写出了人物的潜意识;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对空间场景进行了无序而大幅度地调度与切换,有效地运用了"意识流"的主要技巧——时空蒙太奇。两部小说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共同代表了京派意识流小说的成就。朱光潜"静穆"观念中对直觉、顿悟等文艺心理因素的强调,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中对转瞬即逝的感觉、感官综合的重视,彰显了京派文艺审美观念与西方"意识流"理论的相通性,并推动了"意识流"在中国文坛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叙事学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从人物原型、情节原型和结构原型三方面来阐述《织工马南传》在神话叙事原型意义上的深层结构,挖掘出潜藏于《织工马南传》表层结构下的叙事手法和艺术,弥补了以往有关《织工马南传》叙事艺术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小说以其细致入微的叙述手法和独特的人物刻画而傲立现代主义文坛,而它结构安排上的“随物赋形、寓形于物”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其美学意义。以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为例,分析了意识流小说在文理结构、“重要的瞬间”、象征性意象和音乐相似性方面的审美特性,从结构美学的角度验证了伍尔夫的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