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舟运动起源于中国,是一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带有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群众性和竞技性。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龙舟运动成功地成为了亚运会项目,龙舟运动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是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那种团结拼搏的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龙舟运动的起源,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教育功能,阐述了龙舟运动课程的开设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以温州龙舟民俗文化的缘起、发展历程及嬗变为切入点,对温州龙舟民俗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透过龙舟民俗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之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温州龙舟民俗历经千年的洗礼、嬗变,也具备了现代龙舟运动的现实意义,将会为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冰上龙舟是一个新兴的民俗体育项目,目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每年都会举办冰上龙舟大赛,从冰上龙舟比赛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的促进着手,探讨目前冰上龙舟与商业文化融合所处的现状、问题,得出:冰上龙舟与商业文化的融合策略是:遵循政府正确引导;发挥市场作用和地域优势;结合地区特色文化,深入开发商业文化功能;推动传统体育赛事开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荆楚民俗体育长江三峡龙舟竞渡的历史渊源。结论:长江三峡龙舟竞渡产生的渊源与荆楚文化传统、龙舟习俗、纪念屈原有关,新时期长江三峡龙舟竞渡得到空前的发展是受到国家、地方及港澳台龙舟赛事的影响与启发。长江三峡龙舟竞渡传承和发扬了荆楚文化、爱国精神、龙舟精神,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推动了湖北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身体文化在现代社会遭遇双重处境:文化殖民及文化革命导致传统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发传统重回。在此双重处境下,传统身体文化面临双重问题:一、舞龙、龙舟、抢花炮等传统身体文化源于祭祀,即有民间信仰根源,这与宗教祛魅之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均有冲突;二、民俗本真性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相冲突。本文认为:承认传统身体文化的民间信仰根源,既有利于社会和谐,又可使祭祀身体文化摆脱灵肉二元之尴尬;要保证本真性,一要尊重遗产地意愿,既不可强制其移风易俗,又不可强制其保持传统;二要放弃对原生态的猎奇心态;三要把握舞龙"人丁兴旺"等具体吁求背后的核心价值,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而以现代价值代之。  相似文献   

6.
龙舟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各种竞技比赛的开展推动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龙舟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竞技比赛,代表着一种新的校园体育文化形式顺利的步入大学校园。本文从现阶段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入手,在论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征,龙舟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化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龙舟运动这一体育赛事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及推动作用,并对构建积极的校园龙舟文化,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龙舟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文化现象,在历史上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形成民族风格、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当代龙舟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竞技、娱乐、文化融合的性质,对推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分别从文化形态学物质、制度和价值3个层面分析了龙舟———中国这一古老文化运动,进而深刻揭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体育运动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民俗体育项目得以迅速发展,其中龙舟运动在成为全国竞技运动正式比赛项目后,逐渐在高校发展并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竞技龙舟运动在训练或比赛中易导致体育风险事故的发生,或给学生的身心和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帕累托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高校竞技龙舟运动风险因素为研究对象,以高校竞技龙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为调查对象,对其龙舟运动的风险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运用帕累托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高校竞技龙舟运动风险的主次风险因素,提出对高校竞技龙舟运动的风险防范对策。得出以下结论:(1)高校竞技龙舟运动的主要风险为组织管理因素风险、场地器材因素风险、运动员自身因素风险和教练员的影响因素风险;其他因素风险为次要风险;裁判员的影响因素风险为一般风险。(2)组织管理因素风险主要表现在赛区组织、运动员管理、学校管理方面;场地环境因素风险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龙舟场地、龙舟器材方面;运动员自身因素风险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行为活动、心理、知能技能方面。(3)无法去控制体育运动自身不可避免的风险,但可以因地制宜地应对风险,运用预防控制法、风险规避法、风险转移法进行针对各类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9.
倪依克 《体育科学》2004,24(4):73-76
在比较传统龙舟竞渡与现代龙舟运动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社会价值取向、以及组织与竞赛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升其整体地位,融入世界主体文化以及现代中国龙舟运动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龙舟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105-106,119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老文化的漫长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和由此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以龙为主体的活动。龙舟竞渡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龙舟竞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形成了包括发展地方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在内的龙舟文化。本文通过对龙舟文化的起源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的论述,有助于人们加深对龙舟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严石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7):657-658
对2012年中国龙舟大赛8次不同地点比赛的成绩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群众龙舟整体水平不高、各地龙舟竞技水平参差不齐、男女项目发展不平衡、男子项目最好成绩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对发展我国龙舟运动及提高竞技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三因子"理论框架下,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对一个县域龙舟竞渡文化的时空变迁进行考察,并以此个案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中国龙舟竞渡文化的发展趋势和传承动力。研究认为:中国龙舟竞渡文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物质文化将向多样化的社团娱乐工具转变;制度文化将形成多元化的社团龙舟制度;精神文化将形成多元化社团龙舟的礼仪竞技精神。但在其变迁中,礼仪经济始终是中国龙舟竞渡文化共同的经济基础,"礼仪"是贯穿各时期龙舟竞渡文化变迁共同的、核心的文化基因。基于以上认识,进而认为中国传统龙舟即礼仪龙舟,"礼仪竞技"是民间传统龙舟竞渡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三因子"理论框架下,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对一个县域龙舟竞渡文化的时空变迁进行考察,并以此个案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中国龙舟竞渡文化的发展趋势和传承动力。研究认为:中国龙舟竞渡文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物质文化将向多样化的社团娱乐工具转变;制度文化将形成多元化的社团龙舟制度;精神文化将形成多元化社团龙舟的礼仪竞技精神。但在其变迁中,礼仪经济始终是中国龙舟竞渡文化共同的经济基础,"礼仪"是贯穿各时期龙舟竞渡文化变迁共同的、核心的文化基因。基于以上认识,进而认为中国传统龙舟即礼仪龙舟,"礼仪竞技"是民间传统龙舟竞渡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挖掘和阐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体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以龙舟文化为例,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史学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龙舟文化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对不同历史时期龙舟文化进行辨析。研究认为:龙舟文化大体沿循“原始性龙舟文化→节俗性龙舟文化→娱乐性龙舟文化→竞技性龙舟文化”的变迁形式,在此基础上,对龙舟文化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进行阐释。提出不同历史时期龙舟文化价值的发展特征和规律与社会背景紧密互动。最后,通过探寻龙舟文化的价值演进趋势、挖掘龙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炼龙舟文化的精髓,得出增强龙舟文化认知有利于抒写中华文化自信,激发龙舟文化认同有利于坚定中华文化自觉,促进龙舟文化传承有利于践行中华文化发展理念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本文分析了传统龙舟竞渡与现代龙舟文化的发展,以及龙舟文化无形资产开发的社会学问题。提出了龙舟运动开发的措施,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推进龙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汉族龙舟和傣族龙舟异同进行比较,同时根据傣族龙舟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傣族龙舟运动的发展要融入民族社会大众体育生活,融入全国与世界体育的潮流,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发展,在与民族地区旅游,经济互动中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苗族独木龙舟和现代龙舟起源、发展、活动时间与地点、参与人群、器械及规则等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论:苗族独木龙舟和现代龙舟都已列为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举办比赛或活动时间相对固定;对龙文化的崇拜程度都非常的高,以祭祀和赛龙舟的方式祈福,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然而苗族独木龙舟与现代龙舟在器械构成、比赛水域、赛道、划舟姿势以及胜负标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海洋民俗体育的内涵、流变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民俗体育是海岛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借助海洋资源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海洋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古代吴越文化的影响下,出于生产生活、娱乐身心、抵御外辱的需求,古人神灵信仰与后人娱乐生活两种意境结合的海洋民俗体育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涉海性是海洋民俗体育活动的裁体;渔民生活与交融的活动形式是海洋民俗体育活动的内容倾向特征;丰厚的精神内蕴是深厚的人文核心.随着社会的变迁,海洋民俗体育活动发生了较大的流变,从娱乐性、随意性转向竞技性、正规性,由娱神、娱己到娱人,同时,其内涵、传承方式、活动形式等都发生了改变.海洋民俗体育活动在与现代生活、现代体育日益融合的同时,其延续和发展正经历着种种困境,需要有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来保护和促进海洋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