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武术     
G852.02 9413383武术基本功教法之研究[刊,中]/王金榜//浙江体育科学.—1994(2).—34—35参3(SML)武术//基本功//基础//教学法//效果//质量G852.099 9413154武林奇杰封天孀[刊,中]/范文义//体育世界.—1993(2).—33(MXB)武术//历史//人物//封天霜//河北省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四种体育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人们对目的论体育观的认同度高于手段论体育观.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生物体育观的认同度高于人文体育观,且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今后我国武术持续发展战略:武术发展定位要以人民大众为主体,兼顾国家需要;在坚持武术健身功能前提下,向休闲娱乐转化;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武术发展策略;武术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坚持武术的民族特色是今后武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奇葩,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然而在武术走向世界体坛的同时,我们的学校体育却没有把武术作为中国的国宝加以弘扬,这不能不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4.
我国汉代文献中多是人物传记文章,对具体的武术活动未做详细描述.汉画像石中存在武术图像,但是通过这些图像研究武术技艺还处于提及阶段.运用资料收集法及实地考察法对汉画像石中武术动作进行统计和分类,明确了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武术内容的手法、身法、步型、步法、头部的具体动作细节,为今后的武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也期望为中国武术界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文物史料.  相似文献   

5.
武术     
G850.8 9411938第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金牌和散打冠亚军榜[刊,中]/本刊编辑部//体育博览.—1994(1).—24(XY)武术//世界锦标赛//成绩//2届//1993G852.0,G80 9411939中国武术理论结构形式初探[刊,中]/陈荣亮//福建  相似文献   

6.
武术与奥运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不同的时代又具有各自相对稳定的武术价值取向和武术形态特征。今天,武术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将努力挖掘武术的多元价值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将不断致力于它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奥运会是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世界体育盛会,武术进奥运会是指竞技武术的一部分进奥运会,这是武术事业在一个阶段内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又是武术事业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武术走向奥运会的历程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已不再是…  相似文献   

7.
武术是东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武术在走出国门向世界迈进的今天,单从体育这个角度去认识武术、发展武术、推广武术是不能全面再现武术的。武术的全部内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缩影之  相似文献   

8.
武术学人     
《搏击·武术科学》2012,(5):4-F0002
刘树军(1964~),男,博士,上海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武术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现为体育休闲系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运动休闲娱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9.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纪要》提出,武术要积极,稳步地向外推广。国家体委领导同志在1983年全国体工会议上又指出,武术要“在国内广泛开展,并逐步向世界推广”。中华武术推向世界体坛,提到议事日程上了。但是,实现这一目标,需作极大的努力。本文就当前武术推向世界体坛的某些问题,略作浅论。克服两种思想障碍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武术是“土”体育,推向世界体坛是幻想。“土”体育能推向世界体坛吗?回答是肯定的.任何一个国际体育项目,就其前身无不属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是从我国古代军事技艺中衍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支传统体育奇葩.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到世界的体育文化,并被世界人民所喜爱.所以,把中华武术仅仅理解为攻防搏击技术的集合,则会导致不少人认为中华武术仅仅是冷兵器技艺遗存或械斗技能的规范,而走上了形似而神失的异路.真正的中华武术不仅仅是腾、拿、躲、闪的攻防技术,还有依据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原理,对拳法进行形而上的诠释和它依据哲学理念演绎创编出新的拳术.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是对格斗实践的升华,而武学文化是对中华武术的升华与浓缩.这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育运动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只有掌握了解这一理论体系,才能真正认识、学习中华武术;才能真正理解、弘扬中华武术;才能真正推陈出新、发展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我国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为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丰富我国的文化做出了贡献。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用价值观的理论来研究武术运动的价值,这对于我们全面、科学地认识武术运动,充分发挥武术运动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尽快把武术推向世界,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双重意义。本文运用辩证法中价值观的理论谈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武术     
G850.1 2002599 1从奥林匹克思想看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选项[刊,中,A]/李忠京//福建体育科技.-2002.-21(增刊).-1.3参8(SJ)武术//奥林匹克主义//竞技体育//奥运会//民间体育//套路//文化中国武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本文研究发现只有武术套路形式在武术中起着文化载体的作用,而且在武术套路的几十年发展中,竞技套路如长拳、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意义并从人文意义的角度深刻挖掘武术的文化内涵,对我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武术应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发展,最终进入奥运舞台。  相似文献   

14.
陈平 《体育师友》2001,(6):10-11
武术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教材.多年来,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且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然而,经过走访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走入了误区,过分强调武术的艺术性,而忽略武术的技击性,因而使武术变成了"舞术",导致许多学生对武术套路失去兴趣,认为套路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相似文献   

15.
武术应如何走向世界——武术向现代体育转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文化学意义上对武术融入现代体育、走向国际体育舞台做了一番思考。认为,武术与现代体育评价方法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两者如何统一?统一的交点在哪儿?是武术走向世界,为世界所接受的关键所在。武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能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不仅弥补了现代体育在发展和影响现代人生活方面的某些不足,而且以其独特的东方式的自然宇宙观,影响着现代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历次的体育教材改革中,武术教材始终占有一定的位置。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深受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也深得国外许多体育爱好者的欢迎。然而,何为武术?武术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种版本的武术教材给武术所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给广大体育教师正确理解武术教材的本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武术的本质,笔者搜集了十几种具有较高权威的文献资料,比较它们给武术所下的定义,从中找到大家公认的内…  相似文献   

17.
武术作为我国古典体育项目,是世界人们喜爱的运动,也成为目前小学必修课程。小学低年段是学生学习武术的关键阶段,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中对武术指导存在阻碍性因素。对此,本文探究小学低年段武术教育的意义,关注小学低年段武术教育的阻碍性问题,提出小学低年段武术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目前,武术"临近的属概念是体育"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武术包括军事武术、传统武术和武术运动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军事武术和体育是相异的关系,传统武术和体育是交叉的关系,武术运动和体育是包含的关系.整体而言,武术和体育是交叉而非相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套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把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成为一项世界化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我们当前应明确的目标。竞技武术套路世界化较之传统武术有自己的优势,但要真正融入世界竞技体育之林也还有一定距离。武术工作者应全面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从多方面去探索、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使竞技武术套路今后能立于世界现代竞技体育之林。  相似文献   

20.
武术走向奥运的方略:保留与割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精粹,是国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武术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武术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代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体育事业日新月异,我国在世界体育版图上的地位日趋重要,武术这一中华古老文明的代言者进入西方文明主导下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成为亿万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强烈愿望。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这种愿望更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迸发出来。一时之间,众人都在谈论武术入奥的问题。武术能否进入奥运会,已成为当代武术发展的首要任务,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