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螺丝刀里的科学>一课中,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螺丝刀很容易起出螺丝钉,引出了轮轴的定义:像螺丝刀这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相似文献   

2.
赵健 《知识窗》2002,(6):26
在诗圣杜甫的遗篇里,有一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的政治性抒情长诗,题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内中有句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据宋人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谈及杜诗时曾如是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006年10月第2版)第11课<民族团结>,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部分,这样写到:"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都明白"败北"即是"打败仗"、"失败"的意思.那么,失败为什么又称"败北"呢? 原来"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它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动形象地指明该字的意思是"背对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乖也,二人向背."  相似文献   

5.
易君左(1899~1972),字家钺,号意园,湖南汉寿人,著名散文家、诗人.曾加入文学研究会,被鲁迅列入"京派作家".担任<国民日报>主笔、<兰州日报>社长.擅作游记散文,被台湾文坛誉为"中国现代游记写作第一名家".  相似文献   

6.
宣杨 《知识窗》2002,(9):32
一字诗 一家文学刊物刊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把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网"字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被"字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在被动意义之外,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或者有损害等语义.本文拟就<四世同堂>"被"字句的补语和否定式进行数量统计和句法结构特点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被"字的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赵健 《知识窗》2002,(8):30
晚唐诗人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长安县)人.文宗大和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武宗时数为刺史,官至中书舍人.由于他是"老杜"(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姓杜的唐代诗豪,后人称其为"小杜".他擅长绝句,尤其是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其中一首题为<江南春>的,写得最是明媚流转,富有情致,被辑入<唐宋诗举要>.  相似文献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句精辟的治学格言. "书山"与"学海"两词最早是汉代学者杨雄说的.他在<法言·学行>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发表": 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曾到杜甫船上拜访,当面吟诵自己的诗给杜甫听.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时,一切旧的观念甚至语言,都重新受到估价,当时的许多工作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譬如女性的第三人称,虽然文言中统统由"他"字表示,但终嫌笼统.在当时,这个问题被对语言研究颇有兴趣的刘半农先生注意到了.在一番思索后,他主张造一个"她"字,来承担表示女性第三人称的任务.不久,周作人在<新青年>的一篇译文按语中,提及了刘半农的这个想法,结果引起了中国文化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辞旧迎新的春节前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但在申奥成功、加入世贸、足球出线等等喜庆氛围中,隐隐传来阵阵难以遏拒的"叹息":假冒伪劣、"诚信"危机,足球"黑哨",学术腐败…….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出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围绕"准则"的出台,权威人士发表访谈;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节目还独家公布了有关"准则"内部会议的录音.一时间,社会舆论纷纷扬扬,公众传媒见仁见智,各种"看法"、"说法"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13.
"幽默"探源     
江舟 《知识窗》2005,(9):53
据<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幽默"是一个外来语,英文写作humour,其义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幽默"一词就已见诸文人所作的辞赋中,如<楚辞·九章·怀沙>中即有"朐兮杳杳,孔静幽默"一语.不过,此处"幽默"与现代的幽默意义并不相同,而是"沉静无声"之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中运用的意义,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如何在<基础>课中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一、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生字“请”。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读好请求的语气。三、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教学过程: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齐读课题。一、棉花对比1.课件(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文把棉花当成了人来写,我们称呼她为……,仔细观察一下棉花的颜色、样子、叶子,用一个词来形容。()的棉花姑娘2.课件(2):这么漂亮的棉花姑娘,以前可是这样的,请你再来说一说。()的棉花姑娘。二、新授1.找出小动物:棉…  相似文献   

16.
"惹"字,以心为形旁,与心有关,意为"令人动心、动意".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出奇不意地使用"惹"字,使其文章"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尽得风流. "惹"在唐代诗词中: 唐代一个名叫薛涛的女子写了一组<柳絮咏>,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是: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相似文献   

17.
李忠 《知识窗》2004,(10):12-13
唐代乐妓薛涛才情丰沛,艳丽动人,<全唐诗>上载有关于她的一段介绍:"(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游,流落蜀中,遂入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 薛涛大约生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及笄之年已辩慧知诗,兼擅书法.八九岁时,父亲手指庭院中一株梧桐起句:"庭院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她应口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此话后来变为谶语,待父亲病故,举目无亲,联句中的"枝叶"竟然成为她沦落风尘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是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著名中学语文教材.美国中学在语文教育界大多会选择三部教程:<英语>,主要讲解语法知识;<拼写>,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文学>,介绍各种题材的美国文学读本.读过之后,惊叹这套教材从选文到课后练习设计匕给人的耳目-新之感,在编辑排版,知识传授和"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上充满想象力.特别是它的课后练习,在国内教材普遍只关注选文的情况下,更具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培基先生的<落花生>英译本所引汉语原文属于"底"字误用版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态度.通过比较,许地生的译本更佳,尤其在遣词造句上能更好的再现原文语言风格,可见态度直接影响译文质量.译者须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态度才能使译文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20.
"文明"溯源     
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持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