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声乐教学中不仅是歌唱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精神状态、歌唱心理往往对学生学好声乐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尽快克服不良心理障碍,掌握发声、歌唱技巧。  相似文献   

2.
声乐是一种特有的演唱模式,这种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演唱的审美能力。本文首先论述了声乐教育审美价值,其次分析了审美能力提高歌唱的作用,再次是分析了学生歌唱审美能力的培养,最后,对审美想象在声乐艺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曼君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1-113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想象贯穿于声乐教学、演唱的全过程。想象丰富了歌唱意识,歌唱意识也影响着想象力的发展。运用声乐艺术心理学原理来论述想象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作用及歌唱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歌唱活动,古往今来就寓于人类的文化、文明的历史发展中,然而歌唱的声音、歌唱的欲望,自始至终都被精神状态影响着.本文通过歌唱的根源、声乐演唱中意识的分析为声乐学习者进行梳理,解决学生学习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王培新 《成人教育》2004,(12):71-72
歌唱艺术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声音训练教学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进行歌唱情感体验时,更不能脱离情境、情绪和情感的想象。而在成人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声乐情感教学旨在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把握发声机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进行正确地歌唱。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歌唱发声时的思维、想象、情绪、情感等整个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歌唱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丰富歌唱者的意识内容,想象的发展也受歌唱者的意识、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实践证明,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歌唱艺术。因此运用音乐美学、声乐、声乐艺术心理学,提出歌唱想象力对歌唱者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歌唱者的歌唱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是一种抽象的事物 ,演唱者应运用感觉、意识、想象、意志、情感等心理手段 ,对歌唱与发声的生理机能进行调节与控制 ,提高歌唱水平和歌唱能力。  相似文献   

9.
如何激发和培养歌唱者的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离不开想象。想象丰富着歌唱者的意识内容,想象的发展也受歌唱者的意识、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实践证明.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歌唱艺术。因此本文运用音乐美学、声乐教学研究、声乐艺术心理学,提出关于歌唱想象力对歌唱者的影响,及如何培养和激发歌唱者的歌唱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鹿凤琴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26-128
在高校声乐专业课教学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基础,引导学生建立声乐演唱的自信,并通过一定的感觉训练和歌唱情感的培养,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可以进一步完善其歌唱心理机制。坚持心理因素和歌唱技巧并重,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达成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歌唱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歌唱心理的概念以及歌唱心理对歌唱效果的影响,分析演唱者中紧张心理的产生原因;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音乐的感知、注意力、记忆以及内心听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简要论述声乐教学中对良好歌唱心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专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中专音乐教育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语言,更加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多多接触与了解外国的优秀作品,合理初步掌握基本的音乐常识就是识谱视唱能力与演唱技巧,合理培养基础的歌唱表现能力,还有对音乐的知觉能力和鉴赏水平;不断培养优良品德,提高陶冶高尚情操,培养活泼乐观的情绪,深刻发展形象思维技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目前高校等艺术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科系的声乐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学习心态、歌唱心理和审美情感等心理状态及知识结构的分析,得出这几个难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教育体制和学科建设的不完善.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有利于高校音乐学科建设和地方音乐教育体制具体改革的设想,希望能对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地方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竭尽绵薄.  相似文献   

14.
歌唱心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技巧的正常发挥,只有善于控制和调节自我心理状态,才能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克服依赖思想,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心理学在少数民族学生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与学必须建立在心理调控的基础上,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歌唱艺术心理教学法,多方位地启发和诱导学生去感受、建立、理解歌唱内在与外在的艺术规律,将复杂的歌唱生理过程心理化、简单化、情感化、自动化,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声乐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齐易 《保定师专学报》2003,16(3):110-112
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形势下,由于近几年来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高师音乐专业演唱、演奏技能类课程教学有所变化。应正确认识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对学生负责、对音乐教育负责的态度,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高师音乐系不能无限制地扩招。  相似文献   

17.
心理素质对歌唱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职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声乐理论教学、实践辅助教学两方面强化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加强对学生表现欲、记忆力、自信心、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达到一个理想的歌唱心态,以使学生尽可能正确、规范、完善地去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运用“形象启发法”进行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象的认识音乐作品,掌握演唱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