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狄马 《教师博览》2014,(8):50-53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成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不惜觍颜事敌,终获成功.流风所及,甚至一篇普通的中学生作文也总是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求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获得成功。中学生也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怎么造成的?谁该对这苦难负责?在这些文章里,现实的苦难远远没有浪漫的抒情重要,而且好像还该感谢苦难似的。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国的传记作家喜欢描写传主的不幸,给人一个印象:他们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是靠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而是靠苦难本身的孕育。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最后忍辱负重,终获成功。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时候,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中国人在讲到苦难时,喜欢引用司马迁在《报  相似文献   

4.
懂你     
杨旭敏 《新读写》2012,(12):63-63
午饭时,饭桌上摆了一道素菜:苦瓜炒蛋。母亲一直往我的碗里搛鸡蛋,自己却只吃苦瓜,我好奇地问:“苦瓜很好吃吗,妈?”母亲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我便自己尝了一块。好苦呀!随口吐了出来。对母亲说:“妈,苦瓜好苦,好难吃,你为什么还尽挑这个吃?”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等你做了母亲,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5.
脑洞     
有的人,洗个澡都不忘娱乐自己,以至于衍生各种奇葩的洗澡娱乐方式,你洗澡时喜欢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6.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要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你父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了解你自己     
李敏  李韵 《少年科学》2009,(2):44-45
你了解自己吗?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什么地方最牛?你最不喜欢自己的哪一点?来做个测试吧,看看你到底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郑忠利 《初中生》2008,(1):43-45,49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相似文献   

9.
杨柳     
丰子恺 《华章》2011,(3):19-20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树,我似觉得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喜欢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缘?其答案不可得。  相似文献   

10.
云毫子 《音乐世界》2012,(23):15-15
E:如果没有当艺人,你最想做的职业是什么?陈怡:想做幼儿园老师.因为很喜欢小朋友。E:压力大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方式来放松自己?陈怡:压力大的时候很爱哭,也会自己一个人在家里自娱自乐,还会一个人去KTV唱歌。E:如粟可以有足够时闻的休假让你去安排的话,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境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的蹉跎?况且这时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去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相似文献   

12.
很多职业人都曾经或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从事一种职业一段时间后,才突然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能够做什么,于是希望能够从事一个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可是取舍辗转间,料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让人措手不及。了解职场的自己,早一步和晚一步之间,带来的差距会有多远?造成的损失会有多大?这些问趣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诗经》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其言善哉,谁可否认?单说母亲和母亲角色之外意义上妇女的劬劳吧,她们什么时候做得比男人少啊?然而人间最不公道的事恰恰在,她们做什么,她们如何做,却大抵由男人规定着。历史只有一种例外,那就是母系社会的男人不具有这种特权,而是一切由女人说了算。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曾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了。”母亲说:“是的,你应…  相似文献   

15.
与苦难对话 什么是苦难?一个是苦一个是难,“苦”是外在的东西,“难”是心灵上的东西。 苦难自身有个发展过程,比如小孩子刚生下来遇到打针,觉得很疼,这是皮下神经的感觉,成长中会摔伤,感觉就是痛,痛已经带有一定的心理投射了。一个人的疼痛到了一定程度,或者持续一段时间,身心感受叫痛苦,伴随心理的郁闷与压迫,需要解脱,这种痛苦扩大到一群人、一个民族便是“苦难”。  相似文献   

16.
米祈 《成长》2005,(5):69-69
米祈:乳腺增生会遗传吗?我母亲在两年前检查到乳腺组织有增生,还做了手术。我今年22年,胸部比较丰满,听说胸部丰满的女性更容易得乳腺癌,我很担心自己会得母亲那样的病,我是否应该开始注意保养乳房?  相似文献   

17.
师者平凡     
小时候就一直盼着自己能做一名教师。对于老师,我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那时候正住在乡下,在一群忙于生计的妇孺间,老师总是那么干净整洁,总挂着淡淡的浅浅的笺。选种淡淡和雅致一直让我神往.让我总是不停地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什么时候才能跟老师一样啊?不停地想,不停地想。因为喜欢老师,我总在谋堂上举起小手,因为喜欢老师,每一行字都写得细致认真;  相似文献   

18.
那天学习《我与地坛》,围绕“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的问题,我要求学一生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活得最苦的母亲”?学生在热烈地讨论,学生在积极地发言,可是我还发现有一个学生在静静地流泪,她没有参与讨论,她更没有起来发言。她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人偷偷地、静静地、默默地流着泪。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教师博览》2010,(2):19-21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20.
我是小学五年级男生,很喜欢唱歌。可是每当开口唱时,大家就取笑我“五音不全”。到底什么是“五音不全”呢?我喜欢音乐,也喜欢唱歌。因为被大家说成“五音不全”,就不愿在众人面前唱歌了。这样下去的话,我可能会不再喜欢音乐了。请问有没有纠正“五音不全”的方法?这个问题有点头痛,因为我自己也不见得唱得好。像你这样的烦恼,很多人都有。所谓“五音不全”就是指“唱歌跑调”,是因为听得少而造成的。所以,只有通过多听、多练,耳朵听熟了,才不会跑调。有条件的话,不妨做一些模仿练习。看样子你对在人前唱歌失去了自信。要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