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物质的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关于着火点是这样定义的:使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笔者觉得该定义不妥,容易使读者误解。既然是最低温度,就应该只有一个,而且不可改变,即高出或达到该温度就能燃烧,低于该温度就不能燃烧。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按课本理解应为低于40℃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燃烧,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实验告诉我们:对固体燃料而言,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的大小,组织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着火点越低;导热系数越小,着火点越低。对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而言,火焰接触…  相似文献   

2.
把一小块白磷迅速放入盛有沸水的烧杯中,虽然沸水的温度(100℃)远高于白磷的着火点,但它不能在沸水里燃烧。将一支大号试管  相似文献   

3.
学好概念是化学入门第一步,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这里和同学们谈淡学习化学概念的方法。一、巧妙同化所谓同化就是用自己熟悉的事件作“比方”来帮助理解新概念。比如学习“着火点”概念时,一些同学理解不清这样的道理: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但物质潮湿后,更难燃烧。对这个难点,我们可用同学们熟知的考试中的“及格”作比方:及格有一个固定的分数标准(物质有固定着火点),但同一名同学在一些试题难度不大的考试中能及格,而在一些试题难度高的考试中不能及格。是因为及格的分数标准随试题难度升降了吗?不是。是因为在试题难度大的考试中,得分难以达到及格的标准(物质潮湿时温度难以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4.
<正>一、燃烧与灭火1.易错指数:2.易错点辨析:(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可燃物的着火点)。注意: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1)实验方法:a.对比实验法:如图1,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5.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6.
燃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一直是各种化学命题中的热点.下面就结合具体实例,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一、依据书本实验,进行常规探究图1例1(河北中考题)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8.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白烟对空气会有一定的污染。本人现对这个白磷燃烧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即消除了白烟对空气的污染,变成了一个环保型的实验,也使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更容易掌握物质燃烧应具备的两个条件。往A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白磷,B试管装少量红磷,广口瓶中装少量的水,并把装置按图1方式连接好,然后往烧杯中倒入85℃左右的热水。结果看到A试管中的白磷由于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燃烧产生白烟,产生的白烟通过导气管流入广口瓶的水中,防止了白烟对空气的污染。B试管中的红磷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能燃烧。这样使学生…  相似文献   

9.
记我的一次成功 听说过“着火点”这个词吗?着火点是某种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的温度。纸的着火点是183℃,就是说只要它的温度达到183℃,  相似文献   

10.
1 操作步骤和现象a .如图 1所示 :切下豌豆大的一粒白磷 ,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若此时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 ,没有明显现象 ,因为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 )。图 1 白磷燃烧b .用酒精灯加热 ,使水温上升至 44℃左右 (可用温度计测量 ) ,观察到白磷逐渐熔化 ,形成略带黄色的油状液体 ,位于烧杯底部。此时若借助于玻璃管 ,对准液态的白磷通入空气 ,可见到白磷与空气接触燃烧 ,发出闪烁的白光。继续通入空气 ,直至油状液体消失 ,得到澄清溶液。c .向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立即显红色。2 两点说明a .白磷是剧毒药品 ,使用要小心 ,尤…  相似文献   

11.
白磷是一种燃点很低(~40℃)的非金属单质,在空气中极易发生自燃,所以总是浸没在冷水中保存。冬天温度低,白磷又硬又脆,不易切割,如果是学生实验需要较多的小块白磷,切割起来就更加麻烦。笔者在实验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十分简便。a.在25~30℃水中切割:用镊子夹取出试剂瓶中的白磷,立即放入盛有25~30℃水的浅容器(如培养皿、结晶皿)中,白磷变软后,用小刀在水中切割成所需大小的白磷即可。注意水的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温度再低时白磷发脆,不易切割且易出现小碎渣。温度再高即接近其熔点(44.1℃),白磷太软也难以切割。生实验,需要较多的红…  相似文献   

12.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例1(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解析: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错误;B.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错误;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错误;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正确. 答案:D  相似文献   

13.
我按照课本第60页的小实验用纸做了一个纸锅,用纸锅把水烧沸腾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着火点是183℃,由于水沸腾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和纸的温度不可能超过100℃,当然纸就不可能燃烧.但食用油的沸点约为250℃,那么,沸腾的食用油能否将纸  相似文献   

14.
非稳态过程导热系数测定及仪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傅里叶导热基本定律,采用固定热面温度、测定非稳态过程冷面温度及积分法测定传导热量的方法,建立导热系数的简单测定方法.对冷面温度和测得的导热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0℃时的导热系数及温度系数.此方法及基于此方法研制的仪器用于导热系数测定,测定结果与资料的给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物质在空气里燃烧的急剧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同学们在描述燃烧概念时,常出现如下误区。  相似文献   

16.
低温魔术师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最低气温为-88.3℃,被称为"世界寒极"。在月球阴面,最低温度为-160℃,而在宇宙深处,最低温度达-270℃。寒冷到底有没有尽头呢?科学家回答:有,这就是"绝对零度",为-273.15℃。低温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能使物质的性质发生很大变化,温度越低则魔法越奇异,它还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呢!  相似文献   

17.
高中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比较实验和初中白磷的燃烧实验共同忽视了一个问题——污染。白磷有剧毒、有恶臭如蒜味,误食0.1g就能致死,而且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浓烟也散失在空气中,造成污染,为此进行改进。一、装置用500mL的锥形瓶,配上安装有温度计的胶塞。二、操作与观察1.先取绿豆粒大小的红磷(用滤纸吸干水分)放在一玻片上(取破试管的小玻片),投入锥形瓶底部的一侧。2.取白磷,观磷火。白磷放在水中长久,可能表面已经氧化,可在水中用刀刮去氧化层,这就露出了白磷的真面貌——淡黄色蜡状(实验室用的是黄磷),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具有趣味性。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学生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学生的心灵升华,为其未来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并在探究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例如.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将氧气通入到放置在温水中的白磷上方,会有什么结果?”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但听到最多的是:“白磷在水中怎么可能燃烧呢?”然后老师就这个问题进行演示实验,发现温水中的白磷却燃烧起来了,顺势告诉学生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只是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跟氧气接触。学生顿时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这是人们共知的常识,但这只是一般而言,却不能包罗万象。水为什么能灭火呢?这需要从化学反应的道理来解释。我们知道,任何物质能燃烧都需要两个条件:即物质的着火点和空气。如果缺任何一个条件,火就会熄灭。普通物质燃烧时,水泼在火上,能将温度迅速下降到燃点以下,还能将燃烧物与空气隔开,由于缺乏空气中的氧气,火也就熄灭了。  相似文献   

20.
情景 某地商场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