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于凤至弥留时才知道惨案的真相于凤至,字翔舟,祖籍山东省海阳,其父晚清时由山东闯关东后先到吉林省伊通县满井乡落脚。1997年农历5月初8日,于凤至出生在怀德县南崴子乡大泉眼村。1916年于凤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长子张学良,在吉林省辽源县的古镇郑家屯(今为双辽)结为伉俪。1918年她在东北大学毕业以后,在沈阳大帅府进而专伺内务。1990年这位贤能智慧的夫人在美国洛杉矶城外一幢豪宅里病逝以前,曾经对去美访问的东北张学良研究会的故乡同仁们,流露了她对伊通满井娘家人的怀念之情,并希望来访的东北乡人为她寻找娘家人的下落…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7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和谜团,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得到张学良的"通风报信"?  相似文献   

3.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3,(7):49+52
@孟非:张学良和赵四的绯闻满城风雨后,夫人于凤至用自己的私房钱在帅府一墙之隔的地方买下一栋小洋楼接赵四来住。张和赵唯一的孩子就出生在这栋洋楼。于凤至知道二人是跳舞认识的,她亲自安排装修时特意在楼里留了一个舞厅。夫人只有两个条件:1.赵的身份只能是英文秘书。2.我出现的场合赵  相似文献   

4.
贝贝 《档案时空》2007,(3):39-39
“跟随张学良夫妇长达19年、93岁的王凌阁在1986年8月28日第一次向舆论界吐露张府家事秘闻——”大元帅张作霖被炸的前3年,我被抓到帅府,主要是服侍少奶奶于凤至。那年张学良25岁,于凤至28岁,我是32岁。  相似文献   

5.
正公主岭市凤至小学,始名第二新民小学,为少帅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倡导,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拨款所建。公主岭市档案馆的怀德县历史档案2号全宗6号目录2915号卷里仍珍藏着由少帅张学良签批的指令,令怀德县县长李宴春对新建校舍"派员验收"及奉天成记公司与怀德县公署签订的建校施工合同等珍贵档案,详细地记载了于凤至为家乡办学的历史。于凤至,字翔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五月初八日生,怀德县大泉眼村人,奉天(沈阳市)女子师范学校肄业,  相似文献   

6.
《湖北档案》2001,(11):4-8
1989年6月1日,是张学良89岁大寿,王冀教授来看他,出乎意料,张学良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  相似文献   

7.
1940年春天的一天,掩不住一脸忧郁的于凤至只身来到美国求医。那是于凤至一生中最刻骨铭心、最痛彻肺腑的几个小时。 当于凤至醒来的时候,她下意识地看看自己的胸前,喃喃地自语道:“我成了一个残疾人,还能昂首挺胸地面对这个世界吗?还有勇气面对张学良的爱抚吗?”  相似文献   

8.
封小平 《浙江档案》2004,(11):30-30
对于中国人来说,八年抗日战争,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提起抗战,就不得不使人们想起"西安事变",想起张学良将军.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珍藏中,有他写给部下何柱国的两封信.阅后沉思,感怀良久.张学良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西安事变"是他短暂政治生涯中最高尚的一刻.他用非常手段和自我牺牲精神促成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和解,为发动抗战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9.
(三)巧除叛赋,痛断情缘 时间已是晚上转钟一点过了,寒气上升,凉风袭人,帅府里已失去往日的热潮,而是一片冷寂.于凤至披上羊绒鹤红氅,爬上三楼,见张学良办公室还亮着灯.她推开门,黯淡的灯火把张学良高大的身影投映在淡蓝色的窗帷上,在她的眼下,丈夫的容颜明显憔悴了许多.张学良精神忧郁地伫立在那副油画像前,那是当年大帅戎装佩剑的英姿多么威风,凝视着画两侧父帅自题的对联,禁不住失声念道:"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似乎浑身增添了许多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在事变核心人物张学良的身边,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准尉秘书汤宝田,他职位虽不居高,却追随张学良左右,经历了事变的整个过程……多少年后,当一位名叫汤远珊的老太太打开父亲生前所留下的秘密日记时,她才恍然发现,自己的父亲—一位平淡无奇的乡村私塾先生,竟然曾是东北军少帅的秘书、西安事变的见证者。而这段无人知晓的特殊经历,都被父亲汤宝田写入了自己从不示人的日记之中……  相似文献   

11.
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次有张学良和杨虎城旧部袍泽及亲友出席的宴会,以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在这次集会上,周恩来回想起当年他在延安两次会晤张学良将军的往事,同时即席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席间许多和张学良一起参加“西安事变”的东北军旧部和中共重要人士,耳闻周恩来的讲演泪水潸然。特别是张学铭和张学思,对他们  相似文献   

12.
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张学良》是著名编剧王朝柱在相继完成《开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在上海》和《长征》这三部长篇电视连续剧之后的又一篇力作。剧中描写了张学良从发动西安事变到在美国夏威夷病逝的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刻画了张学良从一个为停止内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到最后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心路历程。这是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所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去世了,一个影响了中国20世纪进程的人物,一个众说纷纭、毁誉交加的人物,离开了这个充满矛盾纠葛的世界。纵观张学良的感情生活,除了身后空穴以待的结发妻子于凤至、陪监伴狱五十春秋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与张学良这个让世人难以忘怀的名字紧密相连的,还有三位特殊的女性,她们分别是宋美龄、谷瑞玉和蒋士云。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却幽禁了张学良,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辗转幽禁之地达13处,湖南沅陵风凰山便是幽禁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于凤至,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将军的夫人,字翔舟.1897年农历五月初八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原怀德县)南岁子乡大泉眼村.  相似文献   

16.
烫手"密件"被小心保存 西安事变后,人们都知道蒋介石是1936年12月25日由张学良送走的,但不知道蒋在惊惶失措中丢下了大量密件,也不知道这批密件的情况,更不知道这批密件是何时、何地、由谁、怎样取走的.  相似文献   

17.
秋雨飘飞,阴霾低垂.10月15日晚,惊闻张学良将军与世长辞的噩耗,古城西安的市民为之黯然神伤.65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也将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中国现代史上,从此"张杨"并称,"张杨"之名,名播天下,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的时候,作为“西安事变”发生地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我们有责任向陕西各界人民群众和专家学者进一步介绍我馆珍藏的有关“西安事变”方面的档案资料。陕西省档案馆收藏有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和“西安事变”的部分档案资料。陕西是杨虎城将军的故乡,是“西安事变”的发生地,中共中央当时就住在陕北,保存和遗留下来“西安事变”的档案资料较为丰富。陕西省档案馆在全国…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将军夫人于凤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五月初八生于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大泉眼村。1929年,夫人为报答家乡父老养育之恩,在家乡创办两所新民小学。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有关方面进行谈判与协商,以及在中共方面的帮助下,达成了协议.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不顾有关人员的劝阻,毅然决定亲自陪送蒋介石到南京.在临行前,张对同事们说,我亲自送蒋到南京,这一着是要抓住他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