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01年12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开始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以中央电视台为主体的中国电视机构开始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进入国外收视市场。一方面是各种国际频道的运营——目前央视有国际中文频道、英语新闻频道、法语频道、西语频道、阿语频道和俄语频道6个国际频道,覆盖全球140个  相似文献   

2.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0,(10):29-30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单就"硬实力"而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国家对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以说,我国对外电视正处在一个绝佳的发展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但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依然存在着"外忧"与"内患"。  相似文献   

3.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3,(2):30-33,1
"二级传播"是指大众传媒的影响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舆论领袖把自己获取的信息传递给受其影响的大众。在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整体布局中,整频道在海外播出固然重要,但在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中,以分时段播出等方式开展"二级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路径。具体而言,电视对外传播"二级传播"策略可以包括四个方面:"整频道"落地与"部分时段"落地并举,充分利用目标国媒体开展二级传播;电视传播与视频传播并重,利用视频发稿模式实现二级传播;"播出"与"互动"兼顾,制作和传播符合新媒体传播模式的节目;"走出去"与"请进来"并用,提升节目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4,(1):20-20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13日下午,"十年回顾,十年展望"五洲传播中心与新西兰自然历史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新西兰广播部长克雷格·福斯、新西兰驻华大使伍开文出席了签约仪式。五洲传播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是国内最早开展纪录片国际联合制作的机构之一,与新西兰自然历史有限公司的合作始于十年前,双方合作拍摄了30多小时的中国主题电视纪录片,传播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后,双方将全面深化合作关系,在节目开发与制作、传播渠道拓展、影视衍生品开发、人才培训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以国际  相似文献   

5.
武术国际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武术国际传播三重不同形式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武术国际传播宜借助大众文化层面"功夫"的品牌效应及其背后的市场化经验,大力推广标准化、系统化的健身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国际培训,在武术修习人群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推动武术"入奥"进程。  相似文献   

6.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4,(10):27-28
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00年,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Going Global)",将对外传播与"城市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战略"并称为四大基本国策,这标志着我国将对外传播工作提升到历史性新高度。那么,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传播竞争力的根基是什么呢?国际传播研究的一种答案是——语言是文化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图苏(D.K.Thussu)指出,"在近两个  相似文献   

7.
<正>影视剧和新闻一样在国际传播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在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我国影视作品"走出去"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以"宣传品"的身份出现,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其产品属性。在当前形势下,影视作品只有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才能有效发挥其"宣传品"的作用。因此,我国影视作品"走出去"要立足国际市场,在内容、制作、渠道等方面提升专业化、国际化水平,通过提升影视产品的市场价值来实现其文化价值和政  相似文献   

8.
正一般而言,传播力是传播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既着眼于传播的硬件和范围,也取决于传播的精度和效果。本文尝试从对外图书出版能力、国外发行能力和国外实际落地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图书走出去进行传播力分析。对外图书出版能力对外图书出版能力,是衡量图书走出去传播力的重要评估参数。我国图书走出去生产环节,是一种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对外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的一项外宣工程,致力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启动至今,我国国际传播整体实力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以广播影视领域为例,截至2015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中、英、法、西、俄、阿和英语纪录7个频道,进入171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在全球建立了2个海外分台、5个中心站和63个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56个国家开办了102家海外落地分台,播出频率134个;在海外建成8个地区总站、32个记者站和23个海外节目制作室。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已经建成了美国、亚洲等9个平台,全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广西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不仅仅是简单的区域性国际传播,其担负着面向东盟说明中国、展示国家形象的重任。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黄金10年",广西电视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提升在东盟各国的落地覆盖率,同时加强媒体合作和文化交流,把同在这一区域的东盟国家媒体不断联合起来,形成了长效的媒体互动模式,搭建起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媒体平台。一系列对外传播的探索与尝试,打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国内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国家2000年提出文化"走出去",2004年提出中国传媒"走出去",2008年开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在国际传媒舞台发言出声。作为一个在电视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在非洲电视市场耕耘近十年的文化"走出去"企业,四达时代在这里做了什么,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是以广播影视为媒介和载体,通过各种途径,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以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2002年上半年,宜宾市电视台由原宜宾有线电视台与原宜宾电视台合并、组建而成以后,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国际传播的力度,这既是我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全球化态势下传媒市场的发展规律。从电视国际传播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目前在布局上仍存在重内容、轻渠道的问题,在主体方面则存在重官媒、轻民企的问题。本文以四达时代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其在非洲市场的渠道建设、节目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举措,探讨中资传媒企业"本土化"的策略,以及对强化我国电视国际传播能力的作用。渠道:中国电视国际传播最大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与中国经济的崛起相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必然。出版行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领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因此,出版业"走出去"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起着关键作用,更应该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7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美国国际广播改革法案》(U.S.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Reform Bill,H.R.4490),标志着美国国内针对美国广播理事会(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BBG)的改革拉开了序幕。近些年,美国国内对BBG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国际广播的传播影响力受到质疑。"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重新意识到公共外交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面向中东的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组建了中东广播网(Middle East Broadcast Networks,MBN),但美国在中东的形象不升反降,导致这种情况的  相似文献   

16.
流动、复杂与不确定的时代背景重构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2022年我国的国际传播研究在理论取用、研究维度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系统性和本土化特征。重振全球交往理念,促进跨文化对话,既标志着国际传播研究的范式回归,亦是国际传播研究所取用的核心理论框架。作为经典议题的国家形象研究热度持续,人工智能、计算宣传等研究维度则拓新了国际传播研究的视域。实践中的国际传播体现出鲜明的共情性特征,包括符号化、艺术化、故事化和视觉化等在内的共情策略融入国际传播格局。依托文化产业出海的国际传播实践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应重视基于多渠道的平台化生存转型。未来研究可在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进一步提炼国际传播的本土化理论,以期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学术研究的现实效能。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现状与策略图书走出去肩负着实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拓展国际出版市场的多重责任和任务。近年来,我国图书走出去的规模日渐扩大、模式不断丰富、影响持续增强。但是,在传播扶持政策、企业生产、发行营销和落地覆盖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和改进之处。需要加强地域战略布局建设,加大推动对外出版企业走出去力度,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步伐。同时,培育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继续得到中央高层的持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实践能力稳步提升,亮点频现。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发展,媒体技术的革新,国际传播实践正处于新一轮变革的前夜。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也需要传播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真实、立体的陕西形象,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该文聚焦陕西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红色文化外译和对外传播现状的调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陕西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的跨文化传输,使红色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向世界讲好中国减贫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中国减贫故事的国际传播既不能落入西方的话语窠臼,也不能陷入“自说自话”的情境。应对中国故事进行国际化表达,构建中国故事的海外叙事体系,提升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和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外合作出品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是推动中国减贫故事“出海”的一次有益尝试。该片采用“第三者”叙事,汇聚多方力量讲述普通中国人圆梦小康的故事,通过拓展外宣渠道,创新话语体系,有效助力减贫故事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