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数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小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第七册时 ,已借助操作、直观对分数 (基本上是真分数 )有了初步的认识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建立单位“1”的概念 ,理解、建构分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 ,我们在总结、反思以往多年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实践。教学中我们注意多种媒体综合运用 ,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 ,用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可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内容见下图:由右面的知识网络图可知,分数  相似文献   

3.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深圳市蛇口育才二小黄绪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五册30~32页、沿海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七册33~37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并使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次听课,教学内容是第十一册的分数应用题例2:“苍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由于学生初接受这样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般需借助示意图才能理清题中的脉络。可这位年轻的教师。只在学生初步感知题意的基础上.就一次性地搬出了教例中的“成品图”,结果使大部分学生弄不清数量关系,列不出算式,对所授内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中的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而要把握好这个重点就要让学生亲眼看到,伽利略是通过怎样的一个实验去推翻曾经在人们的思想中存在了长达二千年之久的错误观点的。若只是给学生“说”实验,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版第五册《大气压力》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玻璃杯、火柴把充气的气球提起。我的设想是利用“拔火罐”原理,用火柴加热玻璃杯内的气体,然后倒扣在气球上,从而将气球提起。而学生却是受到了“水杯倒置,水不外流”的启发,从而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把气球按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再将水杯翻转倒置,水杯内的水不外流,而且气球被顺利提起。学生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同样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然课教学体会点滴吕兰英(北京市房山区河北乡磁家务小学102412)一、小故事导新课小学自然第六册第三课《磁铁》,与前边的知识没有联系,为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新的知识领域,我以讲一个小故事来引出新课:“从前,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母子二人,儿子天天上山砍...  相似文献   

8.
浅议体育教学过程的自练阶段教师“反馈”用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的过程、学生都有转入以自练为主的练习阶段,此时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练习的“反馈”用语应能使学生产生自豪、增力的情感,给练习者一个努力有效的成就感,保护学生积极练习的“动机”;在学生自练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使用不良的“反馈”用语而使学生产生“沮丧”情绪、使学生产生“努力是费力而无效的”消极练习情感。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第七册《风》一文 ,是该册“空气”单位的重点 ,要求学生认识风的成因。在能力培养方面 ,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教材中实验所用的长方体的透明实验箱 ,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只是农村学校一般难以准备有这么多的实验箱 ,不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需求。若只是让教师一人演示 ,离讲台较远的学生看不见“风”的流动 ,教学效果差。我在教学本课时 ,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 ,选用学生喝过的空饮料瓶来做空气对流的实验 ,既解决了实验器材的不足 ,使学生都能看见“风”的流动 ,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我校从今年开始起,增添了初四年级。我有幸担任了第一个初四年级的教学工作。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使我逐步熟悉了新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也掌握了初四年级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的难点、重点以及中考复习的内容、要点等。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第三册书,而第四册书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复习。它利用新的词汇和句型,再现前三册的一些重点语法。所以利用一年的时间来以新带旧复习初中的内容,迎接中考,这恐怕在以前的历史上还没有。另外,按照新大纲的要求,现在的学生照过去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作教学是小学语教学的重头戏,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归根结底是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作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  相似文献   

12.
《植物怎样“喝水”》是小学自然第四册内容。植物“喝水”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很难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看出其“喝水”的过程。为了克服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几分钟时间内,直观形象地观察到植物“喝水”的全过程,认识根茎叶在“喝水”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我设计了如下的一组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探索,要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对仪器的亲近感。在“教”学生实验知识同时,更要让学生“做”实验。课堂活动教学观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透过教学内容的显性的物质外壳来把握其隐性的深层的精神内涵。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自己要深刻领会课文的意义内涵,发掘课文的艺水魅力,体味作者的创作初衷,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及时、准确地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带动学生走到文章深处,一同感知,一同欣赏,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到位”。  相似文献   

15.
对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今天的体育教学的新理念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怎样以“问题”作为中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本将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设计是回应理念、凝聚智慧、纵横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不仅应把智慧用在课前预案的设计上,更应用在根据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上,及时将课堂生成的问题融进新的教学设计之中,使教学设计与教学动态、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理念中把探究学习作为科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观察实验启发讨论──《热对流》一课的教学设计郑奕财(江西省赣州市南外小学)在《自然》第七册中,十七课《热对流》是继热传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第二种方式。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根据课文的目的要求,我的教学思路是先指导...  相似文献   

18.
《导体和绝缘体》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十一课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教材首先从实验出发,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的电路。依次在两鱼夹间接入材料。通过看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验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或绝缘体时,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一一接入鱼夹间,看到的现象是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学生得出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教材的结论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这样的矛盾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材编写错误;有的说书本没有以事实说话;有的说自己的实验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学设计”的教学中存在操作性差、实践性弱等问题,现代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新的特征和教学要素。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教学设计理论并加强设计实践。这种模式强调反馈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活动交互方便、教学反馈及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