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主义思潮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凝聚民族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另一方面它又会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阻碍国家的发展进程。而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开放等特点,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青年教育上勇于面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挑战,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青年树立健康的、理性的民族主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思潮影响下所形成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追求"民族大义"的口号下一方面联络了民众,促成了民族国家的成型,另一方面却包含了民族利己主义、排外主义的因子。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虽然有爱国主义的积极内容,但因它并非建立在普遍理性基础上,包含了对个人权利的忽视和对本民族的情绪性美化,是需要超越和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体育催生民族情感、加强民族认同,是研究体育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经典范式。然而体育与民族主义绝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本土化的民族体育可推进或分化当地民族认同的进程。认同的分割性导致种族、阶级、性别成为影响体育与民族主义关系的调节变量。全球化时代,体育充当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也成为非西方国家维护民族文化的利器。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5.
1840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当这种隔绝状态被暴力所打破,接踵而来的是解体的过程。梁启超正生于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过渡时代",由他的民族主义衍生出来的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成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选择问题。本文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基础上,探讨其个人自治思想与共和爱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两种思潮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族主义一种表现形态的"国族主义"在中东的埃及和伊朗颇具典型性。埃及和伊朗作为中东地区"具有历史渊源的民族",其国族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基础、文化积淀和政治环境,两国的国族主义的发展有其共性和特性。就国族主义的演变轨迹来说,两国在共同经历了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之后,便分别走向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民族发展之路:埃及走向纳赛尔主义,随之进入埃及民族主义的回归期,伊朗则迈向君主制民族主义及后来的伊斯兰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建构、重构与解构三个方面,韩国民族主义兴起有着历史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从民族主义的建构与重构角度,韩国在进行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对于中国朝鲜族态度发生了由"亲"到"疏"的转变,韩国的民族主义正在重构而这种重构与民族主义的两面性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韩国民族主义今后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香港著名作家徐速是一位爱国的作家,他的创作体现了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在爱乡土爱民族文化传统和盼望国家现代化自由民主进步上,并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现代爱国主义的进步性精神,超越了传统的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困境,关键在于受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民族定义不是普遍真理,而只是源于西欧历史的特殊理论,它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在我国“民族识别”过程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我们从语言、地域、经济以及心理素质去深入探索民族的本质——文化。民族是文化关系的“纽结”;民族的本质就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分层次的,文化的核心和深层本质,就是民族所以为民族的核心和深层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有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问题的阐释集中反映在其核心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中民族和民权两大主义的相关论述。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理和民族的独立自强,孙中山主张恢复民族精神。为此,他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提炼和阐释,通过古今中外纵横比较,肯定和赞扬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的文明成就,应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成为实现民族主义或民权主义的基本路径和具体办法,从而将其转化为为现实革命服务的救国理论。孙中山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根本取向,同时又顺应世界潮流开放辩证地对待中西文化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术是近代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在“新旧”“中西”之争的近代社会语境中,肩负着中国体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术的现代化转换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改革提供参考。近代“天下”观念逐渐消亡而国家意识勃兴,民族主义、文化冲突等因素使传统体育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挣扎。伴随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土洋体育之争”,在处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发展关系以及中国体育变与不变等问题上,改造出兼备中西文化特征的体育共识。近代国术向现代体育的转向既是一种自救的变革,也是区隔过去、抗争西化,从传统武艺向现代体育的转换。内嵌到历史发展的国术变革,不断被注入新的意义,并展示出与近代国家民族命运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大一统"民族现的内涵涉及华夷结构、华夷尊卑观念、以华变夷观念和华夷一统观念,在客观上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功不可没.通过强调"大一统"的理念.把维护中央权威,强化封建集权统治机制作为"一统"的首要任务,使公羊学派的"大一统"理论产生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存在着互动关系,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90年代,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表现出新的特点,导致人们对民族主义的存在发生质疑,然而民族主义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蹴鞠作为中华民族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种游艺形式,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最强音。蹴鞠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诸多的曲折与坎坷,然而其历经千年始终能够停留在人们的视野中,也正说明中国文化的韧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全世界在文化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有害的倾向: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和文化上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蹴鞠的发展必须走文化交流这一条路线,才能抵制这两种文化问题的侵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文化交流,才能拯救我们的蹴鞠。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西体育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冲突始终与近代中国社会所处的情景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近代中国社会中所存在的文化保守主义情结在不同时期内一直对中国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文化保守主义在纠正西方体育的过度膨胀与扩张、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保持世界体育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化保守主义自身所具有的文化逻辑,使得中西体育文化交流中会出现民族主义和文化焦虑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这个热爱和平的国家遭受了未曾有过的巨大灾难。一系列的割地赔款让这个古老的国家不堪重负。战争促成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战争也让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存在的差距,他们怀着民族自强的决心虚心接受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文明,而象征力量与武力的体育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背景来探讨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目的在于揭示西方体育的传入与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军国民主义在二者之间发挥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