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被誉为诗的王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不朽诗作,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古典诗词很讲究结句的高妙,宋代姜夔曾说过:“一篇全在结尾,如截奔马。”欣赏诗词结尾的高超艺术,是欣赏全篇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诗词的结尾有一个现象,许多诗词在结束时提出疑问,振起全篇,激人思索,令人虽掩卷而思不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赏析古诗应从了解诗人、诗词的背景资料,赏析诗词意境,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等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诗词鉴赏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人们在欣赏诗词时常有的一种感受。这表明欣赏者对欣赏对象(诗词)还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这是欣赏的初级阶段。中学生本身的欣赏层次大多属于这个阶段,他们需要引导才能进入较高的鉴赏层次。怎样引导他们达到这个目标呢?  相似文献   

4.
一、感受"意境"欣赏评论诗词,意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欣赏评论诗词时常常提到诗意、诗味,"诗意""诗味"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鉴赏诗词需从意境入手,注意领会意境。  相似文献   

5.
针对文章的结尾对理解整篇文章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反问句式结尾,以排比、比喻句式结尾,以诗词结尾,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结尾,以单个词结尾几种方式,并说明了指导学生活学活用这几种方式对提高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的诗词作品中,思念送别题材的诗词特别多,这些诗词的结尾往往是作者精心构思之处。有的在结尾刻画不堪思念之苦、离别之痛的形象;有的在结尾祝愿对方、安慰对方或愿对方不辜负相思;有的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现实不可能实现的情景,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断人肝肠的离别;有的在结尾大胆想象,把离别思念之愁、之苦、之痛写得形象可感;有的在结尾用特定动作表达思念之情,离别之意。本文将对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思念送别诗的结尾作一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7.
欣赏评论诗词,意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欣赏评论诗词时常常提到诗意、诗味,“诗意”“诗味”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鉴赏诗词需从意境入手,注意领会意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向学生推介诗词欣赏的入门技法,探究方式是一个恰切的选择门径,以李白的诗歌为观照对象,鉴赏诗词时抓意象、会意境、探情感,记手法、析诗词、究情感,从而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开阔艺术艺术视野。  相似文献   

9.
唐惠忠 《新作文》2004,(6):35-37
所谓微型小说猜读续写是指将挑选出的微型小说的结尾(有时是中间部分)删去,让学生猜测原,并续写出来,然后师生比较续篇与原作结尾的优劣,欣赏作品艺术技巧的一种学习活动。选取微型小  相似文献   

10.
朦胧之美     
开头、结尾都是诗般的语言,读来有一种诗意美,开头入题,结尾又再次点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除此之外,本还有两点值得我们欣赏。一是善用总分结构。无论是第三段,还是第四段,都是上来先写一个总括句,然后才是具体的分述。这样的结构,为阅读时把握段落大意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应试作,适当注意使用一下这种手法,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阅卷老师来说,他们一定喜欢。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赏析古诗应从了解诗人、诗词的背景资料,赏析诗词意境,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等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对古典诗词的欣赏理解是历年来高考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而这又是很多考生倍感棘手的问题.其实,要深入理解古典诗词并不难,尤其是掌握了一些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的传统内涵之后,欣赏古诗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下面本文就对一些常见意象进行举例分析,希望能达到解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赵翠霞 《山东教育》2002,(17):46-46
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尾应当是一个能供学生思考、探索、联想、创造的“省略号”,而不应该是得之即不顾其他的“句号”。也就是说,音乐课堂的结尾给学生的印象,不应是“音乐理论知识讲完了、歌曲学会了、或者欣赏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只要掌握上面所学的内容就行了”,而应该是“上面所讲所学所欣赏的只不过是音乐宝库中现在阶段应掌握的极少一部分,而对某些知识来说,只是引子,只是开始。要真正领悟其中三味,只有靠同学们自己去进一步努力才行”。音乐教学本身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尾应是“省略号”。首先,我们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多是极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浩如烟海,经常阅读吟诵一些诗词名篇能够陶冶性情,提高文学修养,得到美的享受。如何欣赏古典诗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包括欣赏水平、知识结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倾向等。总之,因素很多。这里简略地谈一些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严明 《现代语文》2006,(1):88-89
在中学教材里,诗词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诗词意境优美,形象鲜明,情感丰富,是我国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精华。中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不仅可以了解我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能陶冶情操,培养性情。然而,由于时代的久远、语言的变迁以及诗歌体裁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使目前学生在阅读和欣赏诗词时还存在一定难度,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因而,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也就成了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是文学殿堂中的一株奇葩,但是古诗词含蓄蕴藉,有些诗词使用大量的典故和代语,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欣赏诗词时产生一种晦涩或雾里看花之感,终是不明诗中真谛,渐渐地就不感兴趣了。我们可以把握好感受诗境、读懂诗情、欣赏诗景、参悟诗理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渐入古典诗词的欣赏佳境。一、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相似文献   

17.
“留白”是中国古代创作诗词、书法和绘画作品的一种艺术技法;“补白”是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一种借助想象再创造的欣赏艺术。微型小说因为其篇幅短小精悍,情节简单,结尾出人意料而又蕴含哲理,往往简笔勾勒人物和白描环境,给语文教师利用留白和补白艺术,进行高效教学,留下了设计创新的空间。下面以澳大利亚的作家泰格特的微型小说《窗》为例,谈谈在微型小说教学中,巧妙留白,精彩补白,提高微型小说教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诗词的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近年来的中考更是加强了对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鉴赏诗词,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初中诗歌赏析的重点应该放在理解诗歌的语句;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品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9.
新批评与清真词的含混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批评是20世纪初产生于英美批评界的一种理论。含混也译为歧义,它是新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西方论中一个很在参考意义的欣赏学作品的方法。清真词的含混有原因含混;意象含混;感性含混等。含混给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丰富了对学作品的特性的认识,深化了对学社会效果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20.
周洵 《文科爱好者》2004,(17):43-51
复习指要 1、正确默写教材中的古诗词名篇名句。2、正确理解所学的古代诗词,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3、有意识地积累古代诗词,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完成浅易的诗词欣赏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