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企业报不能没有文艺副刊。副刊除了办出企业报的特色以外,还必须具有综合报的特点,以适应多层次读者的需要。这和企业搞改革一样,企业报的文艺副刊也应该是一块开放型的园地。报纸的副刊(尤其综合性的文艺副刊)要杂,形象地说应该是一个小吃店。各人进店都能找到各自喜爱吃的东西。也就是说,在有限的版面上,当具备五性,即新闻性、文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地方性。依据这个观点,韩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副刊在读者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990年3月份安钢报搞了一次民意测验,从中发现,读者看报的顺序一般是先一版后四版或者先四版后一版(一版是要闻版四版是副刊)。由此可见,企业报副刊的传播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办副刊的编辑、记者们,应该把副刊版面内容办得更接近现实,贴近生活,适应读者。不能说副刊追求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不好,也不能认为副刊求博、求奇、求杂欠妥;而应当让所致力的这一切,首先建立在思想性之上。安钢报的副刊主要有文艺版,文化生活版,科普天地版,双文明好人好事版,广采博闻版;有时  相似文献   

3.
7月8日,由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报纸文艺副刊好作品评选,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揭晓。这届全国报纸文艺副刊好作品评选,是受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委托,由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72家中央、省、地、市、县报、专业报、部队报纸的988篇作品参加了评选。这次评委会的组成,是由中国新闻学会和部分中央、省报的文艺副刊部负责同志或代表,以及报纸文艺副刊研究会负责人组成的。评选中,评委们对参评的散文、杂文、特写、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报纸副刊作品,进行了认真阅读、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土资源报》是面向全国国土资源战线的一张行业报,是伴随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而诞生的,由原《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土地报》合并而成。其副刊在原来两报各有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注重研究副刊动势、静势规律,并运用于办刊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副刊应当保持强烈的动势,但不能完全摒弃、排除相对静态性的内容。副刊广义上分为综合性文艺副刊、专题性副刊、专业性副刊。副刊是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报纸的规律制约它要讲求新闻性(当然以副刊的形式),使内容具有动态性;同时,副刊又是有别于新闻纸的独特版…  相似文献   

5.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由于地、市、县报同省报、全国性大报的任务不同,读者对象不同,因而副刊也不尽相同。它的副刊如何才能办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呢? 江苏张一丁地、市、县报的副刊应该怎么办?没有固定的模式,其规律也在探索之中。但是,办副刊的努力方向是明确的。首先,地、市、县报的副刊不能走办杂志的路子。杂志容量大,可以登较长的文艺作品或大篇幅介  相似文献   

7.
党报文艺副刊是党报版面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张党报如果没有文艺副刊就很难说这是一张完美的党报。而文艺副刊作品的体裁除了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篆刻、文艺评论以外,围有花边的杂文则是党报副刊的旗帜和灵魂。历代名报和名报总编都十分重视打造副刊杂文这个品牌。  相似文献   

8.
留稿与抓住特殊作者,说的是两个问题,因而需要分开来说。留稿所谓"留稿",是指有的来稿质量"可以"甚至很不错,但由于时机不对,暂时不宜发表,需要一段时间,以选择时机发表出去,取得良好的见报效果。办文艺副刊之所以要留稿,这是由报纸文艺副刊的新闻性所决定的。我历来认为,报纸的文艺副刊与文艺刊物是不同的。其最大的不同,便是报纸的文艺副刊带有一定的新闻性,文艺副刊版上的文章与其他版面上的文章有某种一致性。而纯粹的文艺刊物则可以不考虑新闻性的问题。办文艺副刊,要讲"动静结合"。本来属于文艺作品或知识类的文章,一旦…  相似文献   

9.
元三 《青年记者》2009,(17):47-48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不新”是困扰着县(市)报同仁的普遍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一现象的成因以及克服的办法谈一孔之见。所谓县(市)报新闻不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刊发的新闻已时过境迁,二是指刊发的新闻早已传播开去,三是指刊发的新闻重复雷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上讲,县(市)报条件差,刊期长、层次低、离读者近,欲“新”不能。先说条件差。县(市)报大多是仓促上阵,设备、条件都比较落后。许多县(市)报没有印刷厂,印刷上受制于人,报纸延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5,(5)
试说企业报文艺副刊的特点及选稿标准文/陈玉恒企业报文艺副刊作为报纸文艺副刊的一种,应具有新闻性、文艺性、通俗性。但是,企业报又是企业主办的。以刊登企业内部新闻为主的、向职工发行的定期出版物。这就决定了企业报文艺副刊与党报、行业报、专业报和晚报不同的个...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已有县市报百余家,大多是县市党委和政府的机关报。从宏观看,是国家、省、地(市)报纸的补充;从微观讲,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由于发行范围多限于本县市,因此,奠定了县市报的地方性特色。作为县市报的副刊,在整个报纸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其地方特色更不容忽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所谓地方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民俗发展空间上所显示出  相似文献   

13.
以传播信息、繁荣经济为宗旨的信息专业报要不要办文艺副刊,如何办好文艺副刊?这是提高信息专业报质量的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文艺副刊是我国报纸的特色和传统之一,它“起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多刊登不属于新闻报道和政论范围而带有消闲性质的文艺作品,历来是深受读者所欢迎的。我国的综合性报纸长期以来也都很重视副刊的作用。然而,文艺副刊在我国的信息专业报上的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第五期上刊登的《怎样办好地、市、县报的副刊?》一文,很受启发。但我们是专业性的小报,专业性报纸的副刊怎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呢? 广东李斯李斯同志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研究。象《上海副食品信息报》这样一张专业性的报纸,如何办好自己的副刊,这也是本报从创刊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编辑部曾有这么一种想法:一份报纸的三个版面讲的都是猪、禽、蛋、菜,货源预测,市场动  相似文献   

15.
报纸发展到今天,纯文艺体裁的作品逐渐失去其在副刊的领袖地位,而副刊在一些新生报纸出现后,因其扩展自己的领域,以前副刊中常见的散文也进入了大散文时代.散文则成了家庭生活类报纸的主要体裁,那么传统副刊的散文有变化么?是怎样的变化?本文以<家庭百科报>副刊版--"青园茶坊"为例,试分析副刊散文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陇南日报》对办好文艺副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实践证明,“稿件体裁要杂”是市州报纸办好文艺副刊值得借鉴的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想从报纸副刊文体的变化上探讨一下报纸副刊改革的态势。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近年来报纸副刊文体形式的一些变化。众所周知,传统的报纸副刊文体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形式,这些形式无一不属于文学式样。因此,我们的报纸副刊也多叫文艺副刊,报社管理副刊的部门也多叫文艺部。它的命题和职责都很明确,是报纸中负责编发文艺作品的地方。那时报纸文艺版,是报纸中的文艺。然而现在却不同了,副刊中的这种“文艺”特征在明显减弱,而其“新闻”和“娱乐”特征则大大加强,原有的副刊版面和格调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特征,于是扩而张之的“周末版”、“星期刊”则应运而生,而原有的副刊版面也被大大地改造了。它们被改造和扩张的共同点是:不再仅以副刊原有的那些文体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代之以更新颖、更写意、更酣畅、更真实的装潢走向社会、人生和市场。有趣的是,这种文体的变化还带来了报社机构名称和版面名称的变化,“周末版”、“星期刊”取代了一般意义上的“文艺副刊”,而且大有比叫一般意义上的“副刊”更时髦、更新潮;即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副刊,也不再使用“文艺”两个字,不再叫“文艺部”而改称“副刊部”或“综合副刊部’了。这实在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变化。对于副刊同行来说,不管你有意无  相似文献   

18.
作事不能有头无尾,写文章不能有上无下,所以这一篇的标题是《“杂”与“专”(下)》。事实上,原定的计划是写成上、中、下三篇。上,概说“杂”、“专”;中、下从几个方面说说如何作到编辑所需要的“杂”和“专”,以及如何把“杂”与“专”统一起来。这是个挺麻烦的问题。简简单单,大而化之的讲,只要一句话,说说什么“眼勤”、“手勤”之类的意思就行了,可是要认真剖析剖析,说点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20.
副刊,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副刊几乎与现代报纸同步发展,人们常将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称作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纯文艺副刊或纯学术副刊曾经占有报纸不小的版面,尤其是纯文艺副刊,高峰时几乎每天一个版。然而,曾几何时,这类纯文艺副刊受到新闻版面的挤压,逐渐萎缩,各类都市报以及党报对纯文艺副刊已不再强求,有的还在坚持,有的早已砍掉。如《城市商报》,虽然每周出两期《春来茶馆》专版,但编辑方针明确是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杂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