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40年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提出了"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即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依此理论,个人的社交圈将不断放大,最终成为一个大型网络.基于该理论,SNS网络应运而生,并成为互联网新的关注点.SNS, 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的缩写,泽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是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的SNS起步虽晚,但发展迅猛,其中的翘楚就是崛起于2008年的开心网.  相似文献   

2.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SNS网站的理论依据是六度分隔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①  相似文献   

3.
基于SNS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NS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可直接翻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①SNS源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的六度分割理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相似文献   

4.
刘阳 《青年记者》2009,(20):73-73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SNS网站的理论依据是六度分隔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发展开始步入社会化阶段,社会化的展现形式即人际关系的构建,上世纪60年代诞生的"六度分割"理论则是网络人际关系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十年以前,轰动一时的"三千美金环游世界"还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神话。而今天,在这个连找陌生人当司机都不是新鲜事的时代,不管是住在陌生人家里,还是睡陌生人的沙发,都成了我们穷学生出游时首先考虑的选项。当然,对于与陌生人共享资源这个概念,我向来是怀有戒心的。网络时代,谁知道网上和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次参加学  相似文献   

7.
SNS的全称为Social NetworkServices,一般翻译为"社交网站"或"社交网",它是根据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莱姆(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建立的交流手段.2005年以后,中国的SNS网站兴起,大学生对SNS社交网站的热衷程度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8):69-76
尽管跨文化传播的鼻祖霍尔从未提及"陌生人"这一概念,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实存的"如何与陌生人有效相处"这一核心命题依然旁证了"陌生人"在某种程度上为跨文化传播思想之渊薮。古迪昆斯特将此概念与跨文化传播的并置开启了众多学者围绕陌生人的文化适应问题而进行的理论探索。这些以传统移民国家为背景并大多基于陌生人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在交往场景的移动化、网络化和个体身份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新常态,陌生人经验已经普遍化的后现代语境下时刻面临失去解释力的风险。对谁是陌生人及如何与之相处的再审视和再思考表明,培养跨文化人格,成为超级跨文化交流者似乎是跨文化传播研究视阈下每一个可能的"陌生人"解决旧困局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9.
潮流新品     
如今一家人已很少再为看哪个电视频道而“争抢”,但“抢”着用电脑的事儿还是时常发生。于是,双显示屏笔记本应运而生。 这台笔记本有一个20英寸的显示屏,显示屏被分割成两个部分,其右半部分可以旋转180度,键盘也可以分为独立的两个。这样你就可以和家人或朋友同时使用这一个电脑而不致相互干扰。即便是你一个人使用这台  相似文献   

10.
曾经看过一则轻松小语:"当你已经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你会把它通通吃掉呢?还是把其中五个苹果送给朋友一起分享?" 如果你把六个苹果通通吃掉,那只有你一个人吃到苹果的香味,你也只能吃到一种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其中五个苹果拿出来与五个朋友一起分享,那么就会有五个人分享到这苹果的香味,同时你也换来五个珍贵的友谊.改天您可能从他...  相似文献   

11.
社交网络(SNS:Social NetworkService)即为社会化网络服务,包括独立SNS(如Facebook、人人网等)、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作为大众信息共享的社交平台,每天都传输着大量的网络用户的共享文件。美国心理学家米格兰姆曾提出社会学中的“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一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即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可以扩展自己的人脉。①通过聚合产生效应,通过互动与分享,形成舆论,各类社交网站逐渐受到关注。社交网络的基础是人际传播,而其凭借互联网超强的兼容能力,与电视、移动等以大众传播为主的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使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接触陌生人     
徐斌 《新闻实践》2014,(6):F0003-F0003
你,有没有想过去接触陌生人呢?我说的是身体接触,与一个随遇的、完全不熟的陌生人,像朋友一样握着、搭着、搂着……美国摄影师Richard Renaldi(理查德·雷纳尔迪)用五年时间,实施了一个摄影项目:他在街头寻找完全陌生的两个人,邀请他们在身体发生接触的情境下拍摄肖像,就好像亲密的朋友、亲人那样。看这些照片,如果不知道背景,我们真的会把这一对对陌生人当成朋友或亲人。  相似文献   

13.
10多年前.3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走到了一起,维系他们在一起生活的理由是雇用关系。一个主人。两个帮工,三人各负其职、各司其责,月底结账。6年前,辗转来到河南安阳的主雇3人因为一场车祸而彻底改变了关系,主人卧床不起.两个帮工却出乎意料地同时选择留下,一个打短工,一个捡破烂.挣了钱除养家糊口外,还要帮主人治病。这个已维持了10多年的互助家庭究竟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样的互帮互助能让这个家庭走多远?记者赶往安阳进行探访。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15.
"作为行政官员,你做任何事情,你要想到全世界都会知道,任何人都可以到法院告你。有这两条,你就会依法行政,守住两个底线——一个公开,一个依法。如果不依法办事,造成决策失误,会造成更大的浪费,甚至腐败"  相似文献   

16.
安华 《出版经济》2001,(1):58-59
在美国任何一个人想办出版社,只要有资金即可以提出申请,所以资金是关键。不论是个人独资经营还是多人合伙经营,筹集资金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大概有6种资金来源。 (1)自筹资金 不管你是否想成为资本家,预期创业需要的资金大部分要由个人筹措。一般说拿个人的财产作抵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社会心理学的"陌生人"视角,分析了网络陌生人的人际不确定性和情感正向性特征,讨论了陌生人复杂互动如何导致社会化媒体内舆论领袖和议题涌现,并实现情感和信息的极化与放大;再通过"不确定性"的理论视角,讨论这种陌生人复杂互动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间共振、潮涌,导致社会化媒体传播和动员能力的突生性和意外效果,进而生成网络社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受公众欢迎,其平民化、去中心化、即时传播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陷。作为新媒体的一种,SNS的出现正是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全名为Social Network Service,直译为"社交网络服务"。SNS的建立参照了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并认为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SNS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与其自身的信息传播特点密切相关。一方面,它实现了低成本维护和扩大人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这一概念由美国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在《美国法简史》中首次提出,他指出:"在当代世界,我们的健康、生活以及财富受到我们从未而且也永远不会谋面的人的支配。我们打开包装和罐子吃下陌生人在遥远的地方制造和加工的  相似文献   

20.
王淼 《采.写.编》2016,(5):155-157
一个简单由琐碎生活组成的平凡故事,改编自这部影片导演的亲身经历.《我们俩》讲述了一个快90岁的独居老太太和一个20岁小姑娘从争吵不休到相互依赖,两个陌生人的情感故事.这部影片使用简单却能够深入人心的技巧进行拍摄,通过影片中两个人"忘年交"情谊由陌生到亲近转变的讲述,以简单平凡的情节打动人心,引发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引起人们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关注,和唤起我们对老人生活和心理的关心和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