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提起豪放词,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相似文献   

2.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相似文献   

3.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相似文献   

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5.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座落在长江之滨的黄州赤鼻矶上。《黄州府志》记载:“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从前江水流经矶头。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作过形象的描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迄今崖石上还留有篙点和冲洗的痕迹。唐代前后,赤壁就是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6.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是苏轼的千古绝唱。开头写出的是这一名作的上阕后半和下阕前半,这是赤壁词的主体部分。赤壁词的主体部分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即“赤壁之战”的图景。诗人苏轼用“如画”的江山,衬托出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其中,  相似文献   

7.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整体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前人之述备矣,让我受益匪浅.而词末“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关乎整首词的风格,还有探时的必要.在这里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从整首词来看,前边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说明是在白天,苏轼在赤壁眼见长江的雄姿;后边写“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江上既已出现明月,则说明已至夜晚,东坡居士把酒临江,邀月同饮.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苏轼在赤壁至少呆了一天,即从  相似文献   

8.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怀古词的代表。全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苏轼为什么这样悲叹“千古风流人物”的一去不复返和颂扬这些人物?为什么这样赞美祖  相似文献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檐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相似文献   

10.
张港 《语文知识》2001,(9):9-10
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自古传诵的炼字改诗佳话,而苏轼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却鲜为人知。其实,《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也是颇能让写作者深思的炼字改诗典型事例。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轼这首词,通常版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大段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中有一类以描写如画江山为主,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相似文献   

12.
微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角几何代数。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作业。遥想十一当天,长假开始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作业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谪居生活。元丰五年(1082)词人游览赤壁,写下了这首堪称“古今绝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怀古词。登临怀古,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的主题。这类作品常常是诗(词)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  相似文献   

14.
<正>《哇啦哇啦报》现场报道: 北宋的苏东坡曾在湖北黄州赤壁矶住过,并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在 这首词里,苏东坡遥望江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叹息"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少年来,人们诵咏着这气势如虹的词章,都想到赤壁一游,欣 赏壮丽的景色。 应读者的要求,在"五一"长假来临前夕,《哇啦哇啦报》记者亲赴赤壁探路,却 意外地发现:站在赤壁矶上,脚下是一片宽广的平原, 而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滚滚长江。记者东张西望,最后只 在崖壁下找到了一个小小的池塘。 真是太奇怪了,这是怎么回事?《哇啦哇 啦报》记者将跟踪报道,查明  相似文献   

15.
原词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赏析案例读这首词,我们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读懂它的思想内容,二是看看它的豪放风格。一词的上片借景发论抒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洗净尽。我们眼前,此时此刻只剩下一位在风雨飘摇中傲然屹立于长江岸边…  相似文献   

16.
湖北境内,名曰“赤壁”者有六处:汉阳、汉川、武昌、蒲圻、黄州、崇阳。黄州赤壁,位于黄州西北隅长江故道之滨。“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矶头赤壁当天倚,下有山根插江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其江山形势,颇似“三国周郎赤壁”。难怪在黄州做剌史的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诗中,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的赤壁写了。苏东坡被贬黄州,登临赤壁,抚今怀古,也权把黄州赤壁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有一幅著名的浮世绘(风俗画)"神奈川海浪里",画的是大海中汹涌澎湃的巨浪,浪花奔腾,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浪里.苏轼有一首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句.从物理海洋学的角度来分析,上述日本的画和苏轼的词描写的浪花都很准确、也很科学.日本浮世绘里画的是深水中"风浪"的浪花.顾名思义,也就是风吹成的波浪的浪花.风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着重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科教学都要有计划地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较之各学科来,语文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毛泽东《沁园春·雪》,描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北国大好风光;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唱出了“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朱自清的彩笔描绘了《春》、《绿》、  相似文献   

1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为词人游览黄州赤壁时所作。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将写景、叙事和抒情糅合在一起,大开大合,气势雄健,抒发了不尽的感慨,在词史上很有地位。上片具体描绘赤壁古战场雄伟壮观的景象,气势夺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便以如椽巨笔描绘滚滚东…  相似文献   

2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宋代大词人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一首怀古词作。这首词正好体现苏东坡雄贯千古的豪放词风。词的上阕,描写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开篇一句,气势非凡:大江劈空而来,滚滚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江流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以抒发怀古之情。“人道是”三字,让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