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惩罚是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控制和纠正的常用方式或手段 ,其基本功能在于消除学校中的违规行为或某些不需要的行为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广义的惩罚包括口头批评、训斥、谴责、暂时剥夺权利、体罚及变相体罚、处分等形式。虽然有些惩罚形式 (如体罚、变相体罚等 )为我国教育法规所明文禁止 ,但有调查表明 ,多数学校管理者仍然认为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适当的惩罚对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犯错误的学生不可能仅凭老师的“和颜悦色”就知错改错。也就是说 ,在这些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中 ,惩罚有其存在…  相似文献   

2.
陈力  向敏 《中学教育》2005,(12):45-46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教育现实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  相似文献   

3.
现在教育界祟尚赏识教育,认为靠激励手段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一至不能谈“批评”,甚至谈“惩罚”则色变,似乎说到“惩罚”教育就是体罚或变相体罚。随着新闻媒体频频报道教师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的“丑闻”,对教师的指责声使得学校、教师面面相觑,草木皆兵,仅仅靠爱心、耐心去说服教育学生,可是当遇到屡犯错误的学生时,耐心教育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苍白而无奈。  相似文献   

4.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5.
体罚或变相体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严格禁止的教学违规行为,但个别老师却认为,体罚是老师树立威信所必要的“震慑行动”。因此,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屡禁不止。时有发生,给老师本人和学校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有的甚至触犯刑法,严重影响教师的声誉,破坏教育的形象,违背了教育是传播文明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李会霄 《中学文科》2007,(9):156-156
“谈惩色变”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思维定势造成的结果。一说到惩罚,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体罚或变相体罚,把“惩罚”与“体罚”看成了一个等同的概念,看成同一类的处罚了。其实,并非如此,“惩罚”与“体罚”有着截然的区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惩罚的艺术     
杨欣 《教育革新》2007,(3):22-22
惩罚和体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体罚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而惩罚则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
谈惩罚教育     
在现在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教育,社会、学校大都提倡赏识教育,避免惩罚。杜绝体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谈罚色变,放弃惩罚,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它将失去教育力度,使学生思想涣散,行为会随心所欲。应该明白我们所说的教育惩罚与体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等同。教育惩罚是纠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手段,通过惩罚能引起畏惧和悔恨,从而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并通过意志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体罚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某些问题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校园惩罚忧思录祁连山近几年,当校园中的体罚不断被新闻媒介爆光时,各种变相的体罚仍然还在一些校园中潜行。它同样严重损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并成为学校教育中一股令人忧虑的浊流。随意性的惩罚●红旗的一角与抹布安明是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一次学校大扫除,他忘了带...  相似文献   

10.
只要存在学校教育,只要需要教育发挥其在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的职能,教师惩罚行为就有其继续存在的基础。但是,体罚对学生身体的直接侵犯所体现的暴力倾向,以及体罚对学生权益的剥夺所映射的等级思想和人意识弱化,却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惩罚的使用逐渐重视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开始注重惩罚本身的教育性、寻求惩罚的调适和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2006,(9S):48-48
一向呼吁父母不能体罚孩子的首相布莱尔坦言,自己也曾经打过年长的三个孩子。当被问及怎么可以体罚孩子时,首相不紧不慢地回答:“当孩子做错事,淘气过火,或欺负别人时,父母应该适当地给予惩罚。不过这里的打,只能算是小小的惩罚,而不是体罚,更谈不上虐待。”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惩罚对违规行为实行的是“零容忍”制。政府为学校制定了体罚的实体合法性标准和程序合法性标准。教育惩戒遵循的是“有法可依、违纪必究”原则。中国高职教育应借鉴美国教育惩戒机制,明确教育惩戒的合法地位。高职院校在法律规范基础上,建立具体、明确和量化的校规,公开、公正、合法行使教育惩戒权。  相似文献   

13.
当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时,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遗忘了教育还应该包含着适当的惩戒,我们的学生似乎也越来越脆弱得受不了任何的批评.目前,社会、家庭、学校中不少人谈罚色变,甚至有些人把"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混为一谈,影响了教育者对惩罚这一必要的教育手段的使用,阻碍了对学生的教育程度,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惩罚的必要性、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惩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506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的惩罚现象。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中的惩罚行为显著减少;惩罚方式隐性化,以罚站听课、留堂、罚抄作业等变相体罚为主,其次是心理惩罚,直接体罚较少见;惩罚行为存在城乡差异、学校等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严重,市、区一级学校比省一级学校严重,男生比女生严重;学生遭受惩罚后的心理创伤比身体伤害严重,且农村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受伤程度更深;学习问题是教师惩罚学生的首要原因,其次是纪律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俊宇 《吉林教育》2004,(10):45-45
近年来,广播、报纸、电视披露和报道了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于是,面对学生的过错,教师茫然不知所措了:几千年米教育界一直使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惩罚,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相似文献   

16.
是否应该体罚学生,如何惩罚学生,不是新鲜的话题,而是近十几年来学校、社会长久以来争论不休但又争而未决的话题,还是一个困扰着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重大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7.
《宁夏教育》2005,(6):70-70
把握目的的正确性。对学生实行适度的惩罚,其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提供承认并改正错误的机会。学校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惩罚为辅,坚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身心为前提,坚持耐心、反复诱导的原则,反对无原则地滥用批评惩罚,严禁体罚。  相似文献   

18.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被广大教师普遍使用,它是对学生不良行为所作的否定评价,包括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等。惩罚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但必须运用得当,并符合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否则,便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不当惩罚是指目前学校中存在的体罚、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19.
最近,报上接连登了几起因体罚学生而出现的死亡事件,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注意,《中国教师报》也发出了征话题“不是体罚的惩罚”。惩罚与体罚很难把握。但是越难越值得我们探索,希望大家都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老师体罚学生的极端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不断有学校和教师因为"惩罚"学生被学生及其家长告上法庭,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严禁教师体罚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