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掌握每一处不同的“说”。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气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  相似文献   

2.
学生爱“挑刺”,因着他们的灵光闪现,我也乐在其中。学习巴金的《繁星》(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有学生质疑文章第一节第二句好像是病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应该属用词重复。是否可以改为“……我最爱看天上闪烁的繁星”?我赞叹并鼓励。学习鲁迅的名篇《社戏》时,不少学生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一句中的‘或者’‘也许’是否也是用词重复?”我微笑着说:“有理由吗?”孩子们来劲了:“《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或许’,而‘或许’就是‘也…  相似文献   

3.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学习《识字7》。按照我的设计,学生学习记忆生字“情”。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呢?”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我们学过了竖心旁,再加上一个‘青’草的‘青’字,就是‘情’字。生:“我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记住的。我用学过的‘清、请’来与‘情’作比较,它们只是偏旁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面前     
在生活面前站着两人,两人都对生活不满,于是生活问他们:“你们对我期待什么?”其中一位疲倦地说道:“你本身的矛盾太残酷。这使我感到愤懑。我的理智无力理解你的真谛。在你面前,我的心灵里是一片莫名其妙的昏暗。我的意识告诉我,人是万物中最优秀的……”“你想问我要什么?”生活冷冰冰地问道。“要幸福!!……为了我的幸福你必须调解我心灵里两种相矛盾的原则:一是‘我想要的’,一是‘你应该给的’。”“那你就期待你应该得到的东西吧!”生活严肃地说。“我不想成为你的牺牲品!”他愤慨地扬声说道,“我想当生活的主宰,可我现在必须俯首弯腰…  相似文献   

5.
在生活面前     
在生活面前站着两人,两人都对生活不满,于是生活问他们:“你们对我期待什么?”其中一位疲倦地说道:“你本身的矛盾太残酷,这使我感到愤懑。我的理智无力理解你的直谛。在你面前,我的心灵里是一片莫名其妙的昏暗。我的意识告诉我,人是万物中最优秀的……”“你想问我要什么?”生活冷冰冰地问道。“要幸福!!……为了我的幸福你必须调解我心灵里两种相矛盾的原则:一是‘我想要的’,一是‘你应该给的’。“那你就期待你应该得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一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掌握每一处不同的"说".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气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个的"说"字.于是,教学此课,我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7.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案例 ]笔者在教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去”时 ,我先问学生一个问题 :“大家是不是去过水站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 ,学校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水站。那儿的水特别清澈 ,同学们都去过。所以当我的问题提出后 ,学生都表示自己去过。然后我又问 :“如果是你一个人 ,站在那清澈的水边 ,会是什么感觉 ?”许多学生都吐了一下舌头说 :“那挺害怕的。”于是我便说 :“柳宗元所说的‘以其境过清’的‘清’ ,就是大家说的那让人‘害怕’的感觉 ,所以他才说‘不可久居 ,乃去 ,’。”此后 ,又向学生介绍了柳宗元如何被贬永州 ,…  相似文献   

9.
苏版语文第九册《天鹅的故事》中有这么一段:老天鹅为了给大家找食,只身飞向天空,不顾个人安危,像一块石头似的撞击冰面。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欣赏Flash画面后,我问:“此时此刻,面对勇敢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一阵沉默后,几只小手怯怯地举了起来。一个孩子说:“我想对他说,‘你真勇敢’。”另一个孩子说:“我想对他说,‘你是一个英雄’。”我表示赞赏。“能不能多说几句,生动、有感情些。”我提示。一只手也没有了。突然,有一只小手果断地举了起来,我连忙有请:“好的,你说!”“老师,天鹅是动物,我们是人,它能听懂我们说的话吗?”…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平凡的生活中蕴涵着人间真情。“呼唤”不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吗?一次我在作文课上一提出:“谁能学学平日里你的爸爸妈妈,还有邻居朋友是怎样喊你的?”这下可捅蚂蜂窝了,学生们纷纷模仿:“‘妮,冷不冷,快烤火吧!’一放学回家,妈妈一边准备饭菜,一边问我。”“‘孬,快点回来吃饭哩!’星期日妈妈总是这样唤我。”“‘娅,给,用吧!’同桌说着把橡皮递给了我。”“‘媛媛,你妈没在家,来我家吃饭吧!’我一放学回家,邻居奶奶就喊我。”……这声声呼唤,喊出了人间的亲情、友情、乡情,喊出新鲜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  相似文献   

12.
赵建 《语文天地》2010,(1):38-39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谁来读?你读的荷叶不圆,也不绿。谁来读?圆是圆了点,还不够圆……就一句话,读一次,再读一次,读出感情来,读出感情来……当前这种‘以读促悟’的课堂似乎是语文回归的路标了。殊不知,在长达九年的语文学习中,如此‘有感情地朗读’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这几句话出自笔者最近看的一篇文章,对于文中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面前     
两个对生活不满的人站在生活面前。“你们期待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呢”?生活问道。其中一个人用倦怠的声音回答说: “包含于你一身的矛盾是铁面无情的,这使我恼火,我的理智企图理解存在的真谛,却无能为力。在你面前我的心灵被困惑的昏暗笼罩着。我的自我意识告诉我,人乃万物之灵……”“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呢?”生活冷冰冰地问道。“幸福!……为了我的幸福,你必须把我心灵里两个产生矛盾的基础:我的‘我想要’和你的‘你应该’协调起来”。“你只能期望你应该得到的东西,”生活严肃地说。“我不愿做你的牺牲品!”人高声喊道。“我想要做生活的主宰,可是却‘应该’把  相似文献   

14.
那一只纸船     
这节课是冰心《纸船》的教学。一堂的咿咿呀呀,孩子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停顿和重音读得有板有眼。下一步,该交流“备读”的内容了。所谓“备读”,就是在课文旁作的批注,说明这样朗读的原因。说过了“从不肯”,说过了“一只一只”,说过了“很小”的“很”,说过了“抛”。之后,一个孩子一下子跳到了“有一只”上面:“我觉得‘有一只’的‘一只’要重读才好,但我还没有想好原因。你们看,就像这样读。”说完,她给大家示范了一遍。“对呀,为什么只希望‘有一只’呢?‘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总希望每一只都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每一只都流去…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   一、积累文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我"和父亲对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黄丹青 《家长》2023,(21):125-12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文字的过程,强调脑、耳、口、眼的协同,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这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低段学生的朗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语文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相似文献   

17.
学习目标:   一、积累文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我"和父亲对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各年级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读。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就是运用恰当的语气、声调,把文章的思想、感情、气氛,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现行教材,是很重视朗读训练的。很多课文后的作业题中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的要求,我是这样指导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进行着一场多层面、多向度的对话过程,“师—生”、“生—生”、“学生—文本”、“语文—生活”之间的对话,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结构,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地位的民主平等,心灵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让对话引领语文课堂,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懂得‘独白’,……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有位教育家说过:“……朗读,是出声诵读。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