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秦明超  姬阳 《青年记者》2016,(17):25-26
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菲斯克是世界知名大众文化研究者,也是较早地将文化研究理论带进电视文化研究的学者之一.他积极吸收众家理论之长,灵活地将符号学理论、编码解码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运用到大众文化研究和媒介文化研究当中,并形成了自己颇具价值的理论.他始终站在普罗大众的立场研究大众文化理论,处处彰显着大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认为,消费主义时代里大众并不是处于弱势地位,也并不是没有声音、没有思想的意识形态受难者,而是随时随地地进行积极主动的生产者式文本创造,以生产出互文式流通的意义和快感来逃避或者抵抗单一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陈丹丹 《东南传播》2021,(2):136-139
传递当前主流话语的电视政论片在观照现实语境、现实情感和现实创作倾向方面做出探索,与此同时也有需要提升的创作思路。基于阐释视角将新时代以来电视政论片作为文本对象进行话语分析,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文本对象的主题与影像叙事分析,来观察电视政论片中的语义与情感如何通过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影响,实现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的转向,试图探索现实观照下社会个体以及社会与文化因素如何介入电视政论片创作,进而探讨政论片在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上的社会建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超 《东南传播》2021,(7):65-69
出于对结构功能主义、媒介技术决定论以及批判理论等传播学研究方法在分析大众媒介上的不满,雷蒙·威廉斯尝试从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来建构自己的大众媒介观.关于大众媒介的起源,他否定技术决定论,而是强调作为文化科技的大众媒介的诞生离不开复杂社会形构,而在大众媒介效果上,他指出不能仅从科技的"高低"而露出某种文化悲观主义.在此基础上,威廉斯提出改造大众媒介的两条路径:在对电视文本分析中提出了"流程"理论;同时倡导改变大众媒介所有权,建立一种民主的传播体制.  相似文献   

4.
电视基于拓展自身传播力、影响力以及文化传承的考虑,在电视文本的编制和传播过程中为其粉丝建构多元参与和表达空间,满足了粉丝诸多媒介使用意愿。通过建构文化发展空间,助力粉丝创造性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建构普通人价值展示空间,凸显粉丝个体社会价值;通过建构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空间,培育粉丝扎根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5.
卢媛 《新闻世界》2014,(12):206-207
大众媒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对都市文化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婚恋观的变迁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买房”与“结婚”之间的矛盾,来分析和考察大众媒介对都市婚恋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要求电视的叙事、主题和视听语言等复合策略能够支持并维护显在的意识形态价值信息,电视媒体是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心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心.电视作为一个共享的视听共同体,既要提供参与到民族共同体中的文化模式,也要实现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电视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在推进当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共同体实践进程中,应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潇潇 《现代传播》2015,(3):119-122
运用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本文解析了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产业链条和意识形态运作。笔者发现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中包括模式研发、模式分销和本土化改编三个主要环节。同时,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翻拍、改编有涉及意识形态方面,在意识形态接收和意识形态重构之后,中国生产者对境外电视模式的改编形成了意识形态混杂的产品,这是重要的传播学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常江  王晓培 《现代传播》2015,(4):102-106
本文使用"再现"理论与叙事学方法,对近年来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制播的11部(共24集)以"中国崛起"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进行文本分析,尝试解读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加以建构的意识形态机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之上,勾勒西方电视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主要叙事模式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特定的国际社会与文化语境之下对其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9.
王强 《东南传播》2020,(8):135-137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粉丝理论为依据,对电视竞赛类戏曲节目的形态进行分析。电视竞赛类戏曲节目以满足戏迷票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宗旨,力推他们登上舞台中央,通过激烈比拼,以演唱名家名段的方式体现自己对节目文本"使用"的满足感,实现对电视文本的主动建构,丰富节目内涵,传承戏曲精华。进而,二者携手提升节目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杨荣广 《出版广角》2015,(14):114-116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与我国现当代文化的源泉,典籍的对外翻译传播出版必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形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典籍的对外翻译出版传播必然涉及我国固有意识形态与传播对象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并由此对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及文本的接受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杨氏夫妇译介的《宋明平话选》,指出典籍外译中译者必将受到原语意识形态和译语意识形态的双重审查,从而阐明意识形态在典籍对外出版和传播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