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  相似文献   

2.
我采写的消息《小车司机“解放”啦》,在获得“厦华杯”全国副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及厦门市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福建省好新闻一等奖。这篇560字的消息是2000年从一个会议中“捡”来的。回顾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我感受到,文山会海虽然枯燥,但众多的文件和会议中确实蕴涵着有用的信息和新闻线索,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跳出“会议”抓新闻,就一定能在文山中淘到“真金”,在会海中逮到“活鱼”。身为党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8年,似乎与党政会议报道结上了不解之缘。采写这条消息时,我刚从家乡闽西北的一家党报调到厦门日报半年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3.
《北京日报》1986年“短新闻和会议消息写作竞赛”评选中,我采写的百字短讯《京郊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获得了一等奖。评委们对这条消息的评价意见是:作为报道北京市一条战线重大成就的报道,只有100字,而且在短短百字中,新闻的时间、地点、原因、何事等5要素完全具备,还有典型的新闻由头,现场描写,内容充实,事实准确. 获奖之后,我再次一字一句地把五个月前见报的这条消息咀嚼了一遍,回顾当初采访时所付出的劳动,写作时花费的心思,感到这偶然的成功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必然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揭晓的2004年度河南省好新闻评选中,濮阳日报选送的一条不到600字的消息《“台湾张廖简全国总会”去掉“全国”二字》,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消息类一等奖。作为这条消息的作者,回想采写过程,我体会到,没有政治家办报思想的指导,没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就不会有这  相似文献   

5.
我是云梦县的通讯员。1986年底,我采写的《云梦涌现百余家农民经纪企业》一稿,先后获得全国首届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农民报系统1996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中国记者》编辑部的同志要我说说这篇消息是怎样写成的。我的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积极投身到农村改革的浪潮中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一是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是怎样想到要写这篇消息的呢?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县农村也出现了喜人的变化。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步步深入,尤其是以农副鲜活土特产品流通为特色的经销业,更是十分活跃。在这种五业兴盛,百  相似文献   

6.
我采录的新闻《我县农村兴起“土沙龙”热》被评为南京市1986年度优秀广播稿一等奖、省优秀广播稿二等奖,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我前年才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写起新闻来仍感到功力不足,谈采访体会,真不知所措。不过,想到这篇消息的采写过程颇有戏剧性,也就凑出两条,勉强算作“体会”吧。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学着写了一篇新闻稿件,拿给一位通讯干事看。他看罢后说,稿子语句还通顺,就是没有抓住特点,所以显得平淡,给人留不下什么印象。接着,他给我讲了抓特点的重要性,可我还是搞不大懂。请问,写报道为什么要强调抓特点,怎样才能写出有特点的报道来? 吴凯吴凯同志: 在采写新闻的实践中,抓特点是很重要的。啥叫特点?特点就是差别,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比如,花有千万种,而每种花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名称的花,颜色姿态也各有不同,比如菊花就有数百种之多。同样叫柳树,南方的杨柳离了水就难以成活,而北方戈壁滩上的红柳却格外的耐旱。这就是特点。我们采写新闻报道,就是要抓取报道对象的特点,着力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人采写的《珍贵的财富》一稿(载于《大众日报》1997年12月23日一版),得到令自己受宠若惊的回报;在获得1997年度大众新闻奖一等奖、1997年山东省好新闻一等奖、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后,又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捕捉到这条新闻线索,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一个新闻事件,别人报道了,还有没有再报道的价值?我的切身体会是:有!我采写的《民企包建中方县城》,就是一个从“新闻”里面挖新闻的典型例子。这条消息先后荣获2002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湖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虽然几年过去了,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感慨颇多。2002年10月7日,《湖南日报》A2版的一篇题为《民企建县城引发大争论》的通讯,引起了我的兴趣。这篇文章记述了湖南省中方县将占地5000亩、投资近12亿元的新县城整体包给民营企业———湖南武陵城集团建设,从而引发一场是利还是弊的大争论。读罢此文,我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把…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我和同事侯法洁等采写的录音报道《乐亭人的生育观》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人口好新闻三等奖、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河北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河北省人口好新闻一等奖等奖项。下面,我就采写这篇报道谈一谈体会。  相似文献   

11.
我想,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每年都希望能够采写出一两篇精品吧?我曾在《阳泉矿工报》担任过记者,现任阳泉煤业集团三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两篇作品被市级以上报刊评为好新闻。熟悉我的同行说:“你小子有搞新闻的命,好事都让你碰上啦!”果真是命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采写精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光靠碰是碰不上的,下面是我采写新闻精品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商讨,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12.
消息《个体贩运大军搞活湘粤赣边境流通渠道》(载《湖南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见报之后,在读者中,特别是湘粤赣边境地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获得全国1986年度好新闻一等奖。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新闻实践中,更好地增强创优意识,精心采写新闻。这篇消息的采写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头脑中有没有刨优意识,或创优意识强不强,情况是大不一样的,稿件的质量当然也是大不一样的。具体到这一篇,我们的创优意识,重点体现在选择主题、深入  相似文献   

13.
深入”的要求,我还有许多、许多事情要做。没有想到,我采写的这条仅有几百字的“豆腐干”新闻,能被评为1997年度四川省新闻奖的一等奖。最近,《新闻界》的编辑同志要我谈谈这条稿子的写作经验。我想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说什么“经验”,不如说说自己怎样耐“冷”...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第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里,我采写的通讯《各族人民为他“送行”》在《新疆日报》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自治区卫生厅特向全疆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学习杜东亚同志的高尚医德、良好医风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篇《通讯》已先后获得1990年度《新疆日报》民族团结报道一等奖、同年《新疆日报》好新闻一等奖、新疆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8省区民族地区报道好新闻一等奖。不少同志问我这篇采写报道的经验,我说除了新闻事实典型等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来讲,主要是激情,是激情使我产生了强烈的采写冲动,是激情激励我一定要把它写成佳作。新闻作品首先要有素材,有“原料”,但又不是一大堆材料的简单组合,它要受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材料、观点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情感、激情总是有阶级性的,我所说的“激情”,  相似文献   

15.
我和通州人民广播电台张国梁同志采写的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获得了1997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同主题、同内容的广播专题节目《图案里面也有“法”》也获得了1997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回顾这两篇新闻作品的采写过程,我觉得,立足于唯物辩证法“联系”与“矛盾”的观点,对基层记者和通讯员来说,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抓住亮点新闻的“指南针”。采写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和广播专题《图案里面也有“法”》,可以说是我将“把握联系,找准矛盾”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过程的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6.
做记者二十多年,作为重要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虽然写了不少,有的还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有的获得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一对亲兄弟两个状元郎》),近8000字篇幅的《益民之歌》发表后,还被江苏省淮剧团改编成六幕大型淮剧上演。但时过境迂之后,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物通讯么,人物通讯就应该这样采写么?  相似文献   

17.
如何用短消息反映重大题材?别人已重点报道过的新闻,怎样写出新意?我的切身体会是:细心、用心、精心。2004年12月27日,刊发在《许昌日报》一版的短消息《许昌非公经济连创6个“全国第一”》,就是这样采写出来的。这条消息刊发后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给报社打电话说,没想  相似文献   

18.
获悉《岳西五千农民“走西口”》 (以下简称《岳》文 )一文被评为 2000年度全省经济好新闻一等奖时,距我写作该文的时间已过一年了,那是去年春节期间酝酿、采写完成的。要谈采写体会,我想是“四心”帮了我的忙,这也是我日常从事新闻报道所做到的,更是我的为人之本。   一是拥有一颗赤诚之心。新闻是历史的记载,是时代的留言。搞报道的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始终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抱有一颗赤诚之心。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紧贴时代,政治性和思想性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以小见大,普…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笔者去年6月初发表在《西安晚报》的消息《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见报稿附后)一稿,在获得全国晚报红塔杯短新闻竞赛二等奖、陕西省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总结这篇稿件的采写经验,我以为关键是真情做笔写心声、即怀着真挚的情感,写出群众的心声。去年5月下旬,我在县农机公司采访,得知申店乡何家营村妇女何俊英买了台联合收割机出省割麦。职业的敏感使我断定这是条好新闻。我顾不得吃午饭,匆匆骑车赶到何家营采访。恰逢何俊英正在家中整修机子准备出征。她快言快语,讲述了她婆家和娘家劳力少,三夏大忙时节往往几昼夜不能合眼,累得她生病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