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教师德性选择伦理的“终结”,即理想的德性或善的标准,一直是道德哲学孜孜求索的重要例题。有多少哲学大师和教育家不惜为此耗尽自己一生的智慧和学识而寻找最终解答。然而,在教师德性的思考中,人们逐渐远离了哲学的批判精神,用生活化的伦理态度代替道德哲学的思辨,最终以“无私”和“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善良道德赢得了最后的裁决,成为教师德性的哲学基础和逻辑基点。于是,教师德性观逐渐指向于一种“圣洁化”的道德理想,在教育实践的推演下,圣洁道德成为教师道德立法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呈现为精神特征极为明显、演变轨迹极为相似的两大结构体。其一为古典美育哲学,它与知识、理性、道德不分,美育潜在于智育和德育的精神结构中。审美教育哲学此时尚未找到它自己的运转轴心,而是紧紧围绕道德化或理性化的太阳运转;其二为现代美育哲学,它表现为对知识、理性、道德的超越性特征,与古典美育哲学利用知识、理性和道德所做的启蒙人性的工作相反,它针对的是近代社会以来,人在知识和道德对人的沉重异化和人性面临的分裂危机的现实基础上而引发的一场人性自我复归和整个上升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从此,审美教育哲学才始获有了它的本体存在和高度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价值哲学与人生、社会哲学学说。它是科学理论(历史主义)、哲学观点与价值学说(人本主义)的内在统一。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探讨人生、社会、道德现象的状态、规律;反思构建人生、社会、道德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探讨确立人和社会实践的行为法则;研究道德实践的机制和广泛运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是指它是科学学科还是具体的社会科学,在这个问题上尚有争论,我们认为,它仍然是哲学性质的,这是因为:第一,这是由其研究对象-道德观象的抽象性与广泛联系性所决定的。第二,道德作为人“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本身具有世界观意义。第三,在哲学史上,伦理问题一直是哲学思考与研究的中心问题。伦理学不仅是哲学,而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哲学而非认识哲学,是人生与社会哲学,而非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世界教育哲学研究面临着许多问题,集中地表现在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失落上。对于教育哲学的研究主题,人们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教育活动的哲学与教育学的哲学是现代教育哲学研究的两个主题。它们在现代教育哲学发展史上互相碰撞、此起彼伏,显示出二者之间具有逻辑的与历史的联系。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在这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具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哲学素养,应该是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中最普遍规律的基础理论。教育哲学素养则是指人们自觉运用教育哲学来思考和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诸方面问题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素质与修养。只要有教育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德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实践哲学课程致力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以促进其理性决策和立场表达,并改善学生认识自我、社会和世界的方式。该课程的设计涵盖了对道德、伦理、自我及社会问题的探讨,同时考虑到学生学习哲学资源的适应性,以确保课程内容得以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哲学家们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理论成果。人世间的真、善、美,生与死,人生的幸福与痛苦,正义与邪恶等无不在哲学家思考的范围内。哲学能启发人的智慧,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能使人深邃,哲学对人生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哲学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以哲学的思维和方法看待教育基本问题,或是把教育基本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研究的学科。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从教育的角度看,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来源于教育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杜威指出,哲学是最一般的教育理论,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从哲学的角度看,哲学是哲学家们基于生活经验,对人生进行反思的结果。哲学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理想、实现价值,从而选择一种更美好的生活。因此,教育哲学既是批判的,又是超越的,即批判和超越教育现实,追求教育理想。批判和超越是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是一门不断地对教育及其已有教育理论进行审问、慎思、明辩、重构和致远的学问,是用哲学思维方法来研究各种教育问题或把教育问题提升到哲学高度来思考、分析、批判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教育哲学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实践·实践哲学与教育",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实践哲学与教育哲学、实践哲学与教师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丰富了对教育实践的哲学理解。  相似文献   

10.
对交往的关注一直是教育虚拟社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以伦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哲学思考,旨在通过对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之伦理品性的分析彰显其伦理价值及伦理途径。为寻求合乎道德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行为,首先分析其伦理诉求,发现因主体的道德能力受到虚拟环境的不良影响、交往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道德控制、信息管理存在缺漏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中的伦理缺陷较为突出,需要伦理的规约。应用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启示我们:在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原则的制定上应体现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在方法选择上应保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操作管理上应做到自由与监管相统一,从而保证教育虚拟社区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与个性完满、寻求知识与德性的统一为伦理使命,促进教育虚拟社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