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课堂或办公室里,常有教师斥责学生说:"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不会做?""你根本没有听讲,就当然不会做呀!""你为什么这样粗心呢?"……学生因智力差、计算粗心或上课不听讲把作业做错,的确是常有的事,但不见得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就一定是学生的问题.不久前,我听了一节加减法速算新授课.这位老师的教法是: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应该是最有魅力的课,为什么长期以来却不受学生欢迎呢?教师讲风过盛,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是不容回避的问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读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说书学生做题--置身于绝大多数语文课堂,听到的是大小先生的慷慨激昂,唯独少了莘莘学子的朗朗书声.长此以往,造就的只能是没有个性的教师,没有个性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师露西在中国教大学生英文写作 ,她的课深受学生的欢迎。然而令她烦恼的是 ,每当她询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 ,同学们都会紧张地埋下头来。露西不明白 ,为什么美国学生的问题多 ,而中国学生不爱提问?是他们全明白了吗?其实中国学生的疑惑也很多 ,可是他们脑海里压根就没有提问题的意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经过十多年的教育 ,已经建立了这样的一个信念 :回答问题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 ,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和嘲笑 ,有谁能保证自己的回答和提问每次都是正确的 ,不被批…  相似文献   

5.
在下乡搞教学调研中,笔者发现有一位教师并不善于做观摩课、比赛课,令人惊讶的是她的教学效果特别好。她既没有靠加班加点,也不留大量的作业,但是,在全县、全镇的期末抽考和各种技能比赛中,她的学生成绩经常是名列前茅。为什么她教学效果这样好?有没有秘诀?为了探秘,我在她任教的班上随堂听了数十堂课,深受师生融为一体的教学气氛让所感染;并发现她有“四个绝招”,即:学生讲老师听;鼓励学生多问;引导学生争论;科学安排练习。第一绝招——学生讲老师听《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放手让学生表达,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得…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自主评价能力是教师长期培养的结果,而保护学生自主评价的热情,更是持续自我评价的保证。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评价的绝对主体,很少去关注学生自主评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常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认真听讲?为什么书写要工整、为什么发言要积极?为什么老师、父母对考试分数会有那么高的要求?我想其中除了家长、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艺术等原因之外,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的缺乏是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孩子,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这是父母经常嘱咐孩子的一句话.作为老师,也一再强调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然而,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何为认真听讲,以及怎样认真听讲.他们没有养成“听”的习惯,也没有掌握方法,不会“听课”.因此教给学生“听”课的技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常常教育学生"上课要听讲":眼睛注意看、耳朵注意听、脑子跟着想、精神要集中。这是我们老师对学生上课听讲的要求。于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总是学生听,教师讲。"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老师希望学生通过听讲和笔记,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但其实,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对"听讲"的要求,不再囿于老师的讲,更要听同学怎么讲,再思考自己讲什么;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所以,从另  相似文献   

9.
汪菊娥 《广西教育》2010,(28):31-31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一个班级,有的老师上课,学生能认真安静地听讲;有的老师上课时,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时常中断,认真听讲的学生很少,教学效果低。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反差呢?除学科差异外,可能就是教师的魅力与威严在作用了。常听到学生们议论说:某老师很“凶”,很严格,我们要乖一点;某老师比较“好说话”,我们可以随便一点……一语道破天机啊!看来教师的确需要威严。可是,  相似文献   

10.
主题班会课究竟应该怎么上?这是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老师永恒探索的一个课题。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导、学生演的预设性班会课,上海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的窦广娟老师两堂原生态的班会课让我们耳目一新,也引发我们思考:她的课没有那么多的预设,学生主持过程中也不断跑题或走偏,但为什么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什么课后学生会有那么多发自肺腑的感言?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马兰霞老师把这样的课称之为“生成性主题班会”,突出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把功运在“真实”二字上。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知道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教导我们;我们应该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要点: 一、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要听老师的话。 二、听从老师的教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育新小学四年级三班上学期来了一位姓张的女老师,有的同学说:“刚毕业的新老师,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不听她的话,她也没办法。”同学们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揭示课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她虽然不是班主任老师,可她也在辛勤地教我们学习,我们要听老师的话。那么怎样才算听老师的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相似文献   

12.
《给梅老师的一封信》中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美的真谛是什么?”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 信中提到的梅、闵两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差别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笔者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梅老师缺乏对孩子的爱心,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当学生考砸了时,梅老师没有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而是劈头盖脸地臭骂了学生一通。不知她想到没有,自己是出了一口气,可学生会怎么想呢?特别是挨训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老师我们希望学生专心听讲.用心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细心跟随教师的教学流程。这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而老师自己在专心听讲方面是否成为学生的表率,让我们回到课堂中去听一听,看一看。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讲课能使学生爱听,能把学生吸引住。但这一良好愿望,并不都能完满地实现,学生感兴趣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 我们对部份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各科任老师在课内有何要求;你旁听哪位老师的课?爱听什么样的课?你认为理想的课应达到些什么要求等问题。从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老师的标准不符时,老师会有礼貌地让学生坐下。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被有礼貌地要求坐下时,这时的老师往往自己会急切地把结论倒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最直接的答案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一些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气愤地说:“这节课我原来设计得挺好的,但课堂上学生偏偏不配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真是节外生枝,让我恼火!”是学生不配合老师,还是老师不关注学生?笔者根据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有这么两句话:“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出息的。”“我总是考虑着前途的问题。”某老师费了一番心思后,改为“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前途的。”“我时时刻刻想着前途的问题。”另外一个学生在作文里慨叹“前途”的“渺茫”,而某老师却只在文章后面批了“文字清顺”四个大字。人们问他为什么只批这样几个字呢?为什么不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呢?这位老师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语文教员,不是政治教员,我批的是文章,不是思想。”解放已经快八年了,这样的教师现在应该不多了吧。但是,把教  相似文献   

18.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4,(28):13-13
一次,我听一位教师讲《狼和小羊》一课,执教老师很认真,教学过程有板有眼,课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课堂秩序乱成一团,学生做小动作的挺多,虽然老师一遍遍地提醒要认真听讲,仍无济于事。课后,老师也抱怨,今天学生怎么了——不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19.
在课间跟年轻老师聊教学时,经常听到他们抱怨:"一、二年级学生什么也不懂,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根本不听讲。"还有老师皱着眉头说:"低年级孩子一上活动课就像炸开了锅,根本不听老师指挥。"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解决青年教师遇到的这些困难,使他们能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胜任教师工作?如何使低年级特别是新入学的孩子尽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已习惯地认为: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这种理解,在语文学科上,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教师用组织与指导这一思想来控制学生。我们来看看这样的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前,有老师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晏子去楚国,发生了哪三件事?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个凭借,即以问题导读,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