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有一类动态型题目,需要用到中间的不变量作为解题的基础.所谓中间不变量就是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所共有的物理量,它是连接上下问题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隐含就是这个不变量在解题中不出现,也不须求出.对于这类习题学生感到复杂,无从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此必须认真分析题意,掌握物理规律,挖出这个不变量并求出这个不变量.  相似文献   

2.
溶液组成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溶液组成习题中那些不易察觉,但又直接影响解题思路甚至解答结果的已知条件.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极易忽视它,出现错解甚至解不出来的现象.如果明确隐含条件的隐含形式.那么对正确揭示隐含条件,解答含有隐含条件的题目.将大有帮助.本文拟谈谈初中化学里溶液组成习题中常见的隐含条件的隐含形式.  相似文献   

3.
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是分析和解题的依据,在已知条件中,往往还隐藏着“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就是指在题目中未明确表达出来,而客观上已存在的条件。“隐含条件”往往隐含在有关概念、知识的内涵中,含而不露,极易被忽视,从而导致解题出错或解答不完整,甚至造成解题困难。若能及时发现和运用隐含条件,不仅可以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物理习题中“条件”是解题的前提和根本,但有些习题中某些条件是不明显的,由于这些隐含条件的存在,导致部分同学在解题时陷入难以应付的困境,下面结合一些常见的包含了隐含条件的例题谈谈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一、从物理概念上挖掘例1 关于惯性的说法,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相似文献   

5.
在热力综合习题中,气缸活赛问题是常见的,命题者往往设置l『一些隐含条件,把气体的状态参数、变化过程的某些情景隐藏起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直接找到解题的必要条件。其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手段,正确分析习题所反映的物理过程和状态,从而找出这些被隐含的条件,达到考查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抓住不变量巧解一类题举例凤台县古城小学马良富有一类分数应用题,分率的单位“1”在形成式上好象相同,但实际上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解这类题时,最容易出现错误.但这类题中有个不变量,只要找出不变量,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其解题思路是:先求出不变量,再求所求问...  相似文献   

7.
在初三物理总复习习题教学时,有一类动态型习题,需要用到中间的不变量作为解题的基础,所谓中间不变量就是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所共有的物理量,它是连接上下问题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隐含就是这个不变量在题目中不出现,也不要求求出。  相似文献   

8.
李津 《初中生必读》2011,(12):33-35
溶液组成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溶液组成习题中那些不易察觉,但又直接影响解题思路甚至解答结果的已知条件.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极易忽视它,出现错解甚至解不出来的现象.如果明确隐含条件的隐含形式,那么对正确揭示隐含条件,解答含有隐含条件的题目,将大有帮助.本文拟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有一类动态型题目,需要用到中间的不变量作为解题的基础。所谓中间不变量就是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所共有的物理量,它是连接上下问题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隐含就是这个不变量在题目中不出现,也不要求求出。对于这类习题学生感到复  相似文献   

10.
许多物理习题,在叙述性的语言中往往存在关键性的词语,例如“至多”、“至少”、“恰好”、“缓慢”、“迅速”、“瞬间”、“变化”、“变化率”、“最大”、“恰好”、“刚刚”等,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词语处,要作出标记,反复咀嚼,从中捕捉解题信息,本人经过长期分析研究认为,要提高物理解题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寻找提示导语,根据导语确定解题所需的条件,规律;②分析关键词语内涵,导出解题所需的隐含条件;③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全面综合分析题意,谨防题设“陷阱”.下面结合例题作些分析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物理习题中,往往有许多条件不明确地显现,而是隐含在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模型、运动轨迹、函数图象、示意图中.学生往往局限于文字表面的意思,误认为“条件不足”而无从下手.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仔细推敲文字叙述的条件,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等深挖隐含条件.揭示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这不仅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解题评讲后的反思中发现。有些外表不断变化的习题中往往隐含着隐性不变的条件。如能挖掘并能运用.可以大大的提高解题的速率。  相似文献   

13.
初中的物理题目,往往存在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可隐含在题目的已知条件、物理过程、物理图像、定律应用范围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就能够越过“思维陷阱”,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那么,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呢?有以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千变万化的数学问题中常常隐含着某个“不变量”,而这个不变量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几何问题中的面积就是常见的“不变量”,灵活巧妙地利用这一不变量求解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之为“面积法”.下面举例说明.一、证明代数问题例1已知:x、y、z、r均为正数,且x2 y2=z2,z x2-r2=x2  相似文献   

15.
顾升康 《物理教师》2003,24(2):24-25,28
物理习题中的条件是解题的前提 ,有些题目已知条件不直接告诉 ,而是明而不露、暗而不影、若明若暗的条件 ,称之为隐含条件 .如果不会识别习题中的隐含条件 ,就会导致解题失误 .许多初中学生对于解答这类题型的习题 ,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是他们还处于套公式解决简单问题的水平上 ,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分析能力不强 .笔者认为 ,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 ,引导学生分析、求解这类习题 ,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充分挖掘并利用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这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现就这类习题的解法举例分析如下 :1 …  相似文献   

16.
习题中的某些条件虽客观存在,却在题目中含而不露;虽为解题所必需,却没有直接的文字叙述,这就是条件隐含。对解题者来说,解题的过程就是发掘条件、正确思维的过程。因此,了解条件隐含的常见方式,无论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是培养学生严密的解题思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无疑都是大有裨益的。初中物理习题中的条件隐含虽然多、杂、散,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有些力学问题中,隐含条件是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对这类题若不仔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抓住临界状态的隐含条件,则往往会使解题思路陷入困境,现对这类问题分几种情况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考电学试题中经常有一些明而不露,暗而有影.若明若暗的条件,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它对正确解答习题有很大的干扰作用.如果不会识别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就会导致解题失误.因此快速准确地找出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是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一般地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隐含的条件.一、从物理现象中去寻找有些隐含条件包含在物理现象之中,因此深刻领会现象的物理本质是挖掘隐含条件的关键.例1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两个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动,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A.电流表坏了或未接好;B.从a经过L;…  相似文献   

19.
孟拥军 《新高考》2006,(7):9-11
经过近三年的高中物理的学习,许多同学在做题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一些问题看上去不难,但感觉“条件不足”而陷于“一筹莫展”的境地.的确,一年一度的高考物理试题对考生而言,突破的难点不仅在于某些综合命题中物理过程的复杂多变,更在于试题中物理条件的隐散难寻,因而无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如何迅速识破高考命题中的隐含条件,选择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简洁高效地完成解题,应该是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重点培养的重要能力.高考命题中条件的隐含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已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高三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教师疲于找题,学生疲于解题.解题成了学习物理的主要内容,能否解出高难度习题成了学生能力高低的主要判据.这种以习题数量和难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是导致当前师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