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棋迷失《兰亭》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他被称为书圣。王羲之杰出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与围棋名手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修禊”时所作的诗序,共有三百二十四字。王  相似文献   

2.
陈根远 《收藏》2001,(8):63-63
东晋永和九年(353),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和江左名士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禊礼”。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畅叙幽怀,饮酒赋诗,好不惬意。王羲之乘酒兴,欣然为大家所写的诗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又称《兰亭叙》、《禊帖》。  相似文献   

3.
正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山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当日所作37首诗被汇编成集,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作序,写就冠绝千古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史上《兰亭序》原墨迹已失,墨迹摹本以唐朝冯承素摹写《神龙本兰亭序》(见图1)最能体现原貌;石刻本以唐  相似文献   

4.
戴玉山 《收藏》2007,(7):124-125
中国有文字以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捐,逐渐趋向规范化简单化。古人为了节省时间将书体由隶书演变为急就章、行书、草书,在实践中创造了简体字。甲骨文中,同一个字有笔画少的,也有笔画多的。被称为中国书法第一帖的《淳化阁帖》“王羲之书二”一页中就有“时”“东”“重”(图1)等简体字。唐颜真卿在《争座位帖》中有“师”“与”“顾”等简体字(图2)。  相似文献   

5.
王乃栋 《收藏》2006,(3):44-46
唐代著名的狂草书法《自叙帖》,是草书大师怀素和尚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一件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兰亭序》一样存在着难解的“千古之谜”的书法艺术品。由于《自叙》原作已佚,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墨迹是清宫旧藏的经宋代苏舜钦补写了前六行草书的古人摹本。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2,(6):136-137
古人学书法,讲究笔法,讲究师承。东晋王日广,与卫氏世为中表(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故得蔡邕笔法传于卫夫人,亦教授儿子王羲之学书法。王羲之早年曾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又博采众长,遂成“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大家。王羲之有7个儿子,其中...  相似文献   

7.
李举纲  樊波  罗小幸 《收藏》2006,(2):82-83
《张通妻陶贵墓志》刻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清乾隆年间于陕西西安出土。首题“大将军昌乐公府司士行参军张通妻陶贵墓志”,志文19行,满行19字,楷书,有方界格。  相似文献   

8.
陈根远 《收藏》2007,(4):111-111
《千字文》是中国旧时极为流行的一种蒙学课本。其由来缘于南朝梁武帝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当时他命人撷取王羲之遗世法书中不同的1000个字,供臣下学习。因1000个字杂乱无序,不便记忆,乃命侍郎周兴嗣将此编成四言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常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王永林 《收藏》2008,(5):176-177
中国书画的成熟是书在前而画在后,古人对书法作品较之今人更为推崇。如早在书法体系已臻完备的唐代,皇家就开始广罗天下法书,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将自己深爱的王羲之名迹《兰亭序》带入墓中,陪伴自己到另一个世界,爱书之深可见一斑。上行下效,书法作品收藏成为一种时尚。加之在古代,书法的实用性又非常强,文人士大夫及欲取功名者都要练就一手好字,  相似文献   

10.
乐明 《上海集邮》2004,(11):11-11
12月5日《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隶书始于秦,盛于西汉,鼎盛于东汉后期。名源于东汉。卫桓《四体书势》载:“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与篆书相比,形状改长方为扁平,书写方便,书法技巧也丰富得多。西汉隶书之点萌如儿  相似文献   

11.
周姝 《收藏》2007,(9):26-26
针对书画名作进行复制的行为由来已久。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他广收天下所流传的王氏书作,许多人踊跃进献,一时鱼目混珠,真伪难辨,于是让褚遂良进行鉴定。可见早在唐代,作伪的现象已可常见,作伪的手段已很高明,非专门家已莫能辨。唐太宗还让当时的一些著名书家临摹他最喜爱的《兰亭序》,作为礼品赏赐众臣。  相似文献   

12.
刘超 《收藏》2006,(5):118-118
由上海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书法至宝一日本与中国”大展3月13日在沪举行,其中,堪称“中国书法中的瑰宝”的王羲之《丧乱帖》在海外漂泊了1300多年后,首度回国“省亲”,一同展出的还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  相似文献   

13.
陈根远 《收藏》2007,(11):104-104
《张玄墓志》,北魏墓志的顶级名品。因避清康熙帝玄晔讳,清人习以张玄字(黑女)称《张黑女墓志》。该志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刻,正书.20行,行20字,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15日发行的《中国古代书法一行书》中的“兰亭序”,其上的“兰亭序”为唐代摹本,因卷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故又称之为“神龙兰亭”。后有人认为是唐代冯承素所摹,也称为“冯摹兰亭”。图1,用2002年兰亭景区管理处发行的《兰亭序》明信片制作。加盖“浙江绍兴,兰亭2”首日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15.
路远 《收藏》2010,(3):78-80
古代中国皇权至上,帝王个人的好恶对某一时期的艺术潮流和风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是,唐太宗李世民喜爱王羲之书法,亲自为《晋书》的《王羲之传》撰写赞语,对其书法推崇备至,以为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6.
王照宇 《收藏》2007,(4):76-77
中国的书画作伪历史悠久,据文献考证,早在两晋(265-420年)以及南朝的刘宋(420-479年)期间就已经出现。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举世所重,时人多有苦心搜求者,“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  相似文献   

17.
王永贵 《收藏界》2012,(9):75-79
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有两幅作品倍受世人争议:一幅是被视为中国书法史轴心和圭臬的《兰亭序》,另一幅是王羲之行书《洛神赋》。《兰亭序》曾引起过全国性的论战,而《洛神赋》却倍受冷落。王羲之《洛神赋》屡屡被斥责为"伪书",也有人把《洛神赋》认定为"集字本"。在当今鉴赏家的眼中,《洛神赋》由于在流转过程中,不仅缺少古代鉴赏家的题跋,还缺少鉴赏印签  相似文献   

18.
赵俊杰 《收藏》2023,(2):38-40
<正>墓志的装饰是唐代墓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时期所流行的装饰都受到所在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唐墓志断代分期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我们研究唐代的审美习尚和工艺美术之发展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墓志的装饰主要包括书法文字和墓志纹饰。书法文字是在墓志盖和志文上完成的装饰,唐代墓志盖题铭主要以篆书为主,兼有楷书隶书,  相似文献   

19.
万新华 《收藏》2017,(1):18-23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上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士贤达集聚兰亭,作修禊之会,分坐曲水之旁,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发表时评,即兴写下诗篇37首,后编辑《兰亭集》,推举王羲之写序。  相似文献   

20.
《隶书》邮票设计图稿观后,不禁生出几许疑问:其一,不知何故,系列名由“中国古代书法”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