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媒体扫描     
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9月初,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接受贝塔斯曼记者采访时指出,制播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节目成本,丰富节目内容,转换运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制作节目,改变各台自制自播节目的模式。目前改革的重点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级、副省级电台电视台。制  相似文献   

2.
王朋进 《视听界》2014,(5):31-35
作为市场主体的电视台和节目制作机构如何适应制播分离推进这一政策变化,如何在这一新的市场机制中运作有利于己的方式,以实现有效的制播分离?本文以欧美节目市场为例,分析完善的节目市场需要什么、节目市场如何形成"人才蓄水池"、节目制作流程如何规范等问题,指出中国电视节目市场实现有效的制播分离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蔡晨 《报刊之友》2014,(3):117-120
在目前国内制播分离模式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进入民营节目制作公司的就业机会增多,但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导致制作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也与传统的电视台有所不同。笔者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实习生,通过在某民营节目制作机构的实践,以及观察其与合作方--某地面电视台,在制播分离模式下的合作方式,得出了一些本专业人才在此新形势下发展方向的心得。  相似文献   

4.
刘勋 《现代传播》2004,(5):134-135
随着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 ,我国各级电视台在继续发挥喉舌功能的同时 ,也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 ,进行了大量有益的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探索。制播分离的大思路是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分开 ,电视台主要管理节目播出 ,而节目的制作由市场来进行。这种模式在节目制作中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 ;同时可以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中 ,减轻各级电视台资金匮乏的压力。电视剧生产与部分栏目已经实行制播分离制度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等在上世纪 90年代就已经脱离电视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电视传媒业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而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推动广播影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带来了频道资源的膨胀扩充和节目生产方式的转变,各级电视台体制内部的制作力量已不能满足数字化和频道专业化对节目的海量需求,原来的节目制播合一模式被打破,节目制作由体制内向体制外拓展,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制播分离”是一种必然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制播分离是针对电视台内部节目的采、编、播而言的,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而自己则负责对节目进行规划、评估、审核、收购和播出.①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制播分离模式来制作高水平的节目?  相似文献   

7.
钱越 《新闻世界》2013,(1):88-89
在三网融合、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轮的制播分离改革势必承担起把广播电视业推向市场化的重任,引领一场新的攻坚战。我国当前制播分离改革存在改革后各机构的积极性不高、制作机构与播出机构的合作缺少市场化、改革后的制作市场缺乏创新形式的节目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改革方针政策、健全运营机制,扩大节目流通市场、加强创新能力,打破节目制作局限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彭侃 《视听界》2014,(6):36-39
民营节目制作公司的迅速崛起为电视台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内容,综艺节目的"广告分成"模式以及较短的投资回报时间使得资本纷纷涌入电视节目制作业。本文通过综艺节目大片化推动制播分离的背景入手,分析社会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合作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陈伟 《新闻传播》2005,(9):64-64
目前电视业制播分离体制正在启动。所谓制播分离制,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在我国电视业原有的体制下,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是由各级电视台负责,他们既是节目的生产者,也是播出者。这样的体制成为制播合一制。而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节目的编排和播出上。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投入,还是制作,都可以说是"又叫好又卖座",但是这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节目并不是浙江卫视自产自销的节目,它的幕后制作团队是在隶属于星空卫视的上海"灿星制作",也就是《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播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不少业界人士把《中国好声音》誉为"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节目。一、我国电视节目从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电视台的核心业务是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制播分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专业分工,是规模经济的产物,是信息化社会中资金集约、技术集约和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制播分离是国内电视界一直追求的目标,学界对此讨论很多,广播电视系统内的改革实践也在摸索中前行。目前普遍公认的“制播分离”的概念为:“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节目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单靠电视台自身的制作实力已不能满足节目播出的需求,从今年四月份起,中央电视台五套(体育频道)、八套(文艺频道)节目实行“制播分离”,这是中央电视台今年体制改革的一场重头戏。 “制播分离”的基本特征是:除了主体新闻等发挥导向作用的内容由电视台承担制作,其它一般电视节目则放手由社会上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承制,电视台只管节目的购买、审查把关和播出,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电视台日益增大的成本投入,同时也有利于发动社会力量,通过更激烈的竞争提高电视节目质量。 酝酿之中的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正使越来越多的人动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广播电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到底是"企宣分离"还是"制播分离"、播出机构与内容生产商不对等的市场地位、制播分离与节目本土化的矛盾、制播分离和节目直播的矛盾等.如何在制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上解决问题,是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卞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熊忠辉 《视听界》2014,(5):20-24
大视频时代,渠道的互联网化和接受终端的便捷性,使得电视可以简化为由单个节目的制片人负责制作播出、运营,这就导致了制播分离成为电视台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在这一轮制播分离改革中,不论是电视台还是视频企业,都在探索获取优质内容的多种形式。制播分离不能简单机械地区分制作、营销和播出等环节和流程,而应采取产品经理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只有从业务、组织、制度三个层面进行整体创新,制播分离才能发挥中国大视频业的引擎式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制播分离在今天看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制播分离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不断地演化。我国的制播分离其实也走过了十多个年头。1999年"国办发(1999)8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广播电视实行"网台分营"(即电视台和作为节目供应商的电视网分开经营);2009年11月28日,全国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研发高层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再次高调提出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制播分离无疑是市场化、软硬分离(网台分离)之后的自然路径,也是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系统多重属性(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是创新广播电视制播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改革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节目制作的问题、社会制作公司生存的问题、政府规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人事、节目知识版权、节目质量评估机制、制播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本文从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发展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电视台实行的节目运作体制一直是制播合一,即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主要依靠电视台自己采编,这一格局在中央台和省级台尤为突出。而制播分离,就是把节目制作功能从电视台基本剥离出来,改由社会专业电视制作公司完成,电视台只负责电视节目的设置、收购、审查与播出。近年来,关于加快电视产业化进程的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聚焦于中国电视业制播分离改革历程,从产业化角度来对电视制播分离改革进行探讨,通过实例分析找出目前制播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制播分离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配置资源,而不是简单的节目制作部门的剥离.另外制播分离改革不是一个孤立静态的改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公平公开,因此制播分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宏观的法律政策的扶持、中观的市场机制建设以及微观的市场主体--电视台和民营电视公司的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完善电视产业的各个链条,实现改革的最初目的--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制播运作制度的演变轨迹 1.制播合一走向分化,制播分离范围廓清.我国广播电视业诞生伊始采用制播合一的运作体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助力电视事业的变革,制播一体逐渐走向分化.长期的自制自播导致节目内容缺乏新意,生产成本过高加速了制播合一制度的衰落.制播分离模式应运而生.最初,制播分离是由政府推动,以政策为引导,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新闻及严肃性节目不实行制播分离,而其他节目可以实行开放式运作,由社会制作机构来完成.社会广播影视制作主体主要负责生产通用性节目,如娱乐类、体育类等意识形态性质不强的节目.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09,(3):15-15
事件回放: 国家广电总局印发的《2008年广播影视改革工作要点》指出,要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影视剧、娱乐、体育类等节目栏目,按照先台内后社会进行制播试点,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制作主体公司化,搞活节目经营。这标志着我国电视台进入制播分离改革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