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凝结水泵变频调节的常规控制策略。针对常规控制策略的不足,根据机组的实际运行状况不同设计了两种优化方案。方案通过对除氧器水位和凝结水压力的控制优化,降低了凝结水母管压力,实现了机组安全运行基础上的变频深度节能。针对两种优化方案实践中都出现过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的结果对同类型机组凝结水系统控制逻辑的节能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1000MW机组凝结水系统变频改造后节能效果明显,但从近几年运行情况看,仍然在机组节能和水位调节上有优化的空间和必要性。通过对除氧器水位控制的再优化,解决了机组低负荷时变频自动频繁解除、除氧器水位调节特性差等问题,同时机组能耗得到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庄辉 《科技风》2012,(20):38-39
在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厂用电消耗占到整个发电厂发电量的百分之五左右,甚至更高,节能降耗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降低厂用电消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高压电气设备采用变频调速可以节省大量电能,综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了降低机组的能耗,某电力公司对1号机组凝结水泵电机进行了电源变频改造,降低凝泵电机电流,实现凝结水泵变速调节,使得凝结水泵出力在满足机组负荷的变化,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同时提高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4.
凝结水泵变频改造是发电厂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举措。简单介绍了变频调速节能原理,详细阐述了某电厂改造后凝结水泵控制及除氧器水位控制策略和方案,并对改造后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对某火电厂300MW机组凝结水泵变频改造前后在180MW、200MW、250MW、300MW负荷下的泵机组运行效率进行了测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凝结水泵变频改造后在180MW、200MW、250MW负荷下的泵机组运行效率由48.0%、50.9%、54.2%提高至72.1%、69.9%、55.5%;变频改造后凝结水泵机组平均节电率可达25.6%,年节约电量156万kWh,可节约电费78万元,节能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同样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对大型电机节能改造,是当前电厂减小厂用电重要手段。本文对凝泵节能改造中变频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变频调速节能的原理,进而探讨凝泵节能改造中的方案,最后总结改造后效益和变频技术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7.
京玉电厂凝结水变频改造前凝结水母管处于定压运行方式,虽然凝结水系统能满足整个系统用水需求,但是凝结水系统存在比较大的节流损失,同时冷渣器同其他加热器串接在凝结水系统中,且不设冷渣水调整门,正常运行中冷渣器的水侧压力等于凝结水系统压力,导致因凝结水母管压力偏高造成冷渣器旋转接头处漏水甚至崩开事件,对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京玉电厂专业人员对凝泵变频运行自动控制优化,解决了以上问题,达到了节能降耗及安全稳定运行目的。  相似文献   

8.
综合比较采用变频调速器和采用绕线式电动机,则采用变频调速器具有明显的优势.除盐泵采用变频调速装置后,不仅可以减少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和启动次数.避免频繁启动烧毁电机、开关的情况发生,而且还可以用调速来控制流量,降低轴功率,达到显著节能的目的.实际运行也证明了这些优点,采用了变频调速装置后,使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同时也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燃煤发电机组的重要执行机构阀门,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机组大量运行数据进行学习,构建重要执行机构阀门在全负荷工况下的精准数学模型,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判别为依据,实现重要执行机构阀门的故障诊断和早期预警。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数学模型有效地实现了对执行机构阀门的故障诊断和提前预警,指导运行人员进行提前干预和检修,减少机组的故障率。执行机构阀门故障预警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执行机构阀门前的相关DCS参数、系统主要运行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以执行机构阀门之后的参数作为输出量。选择机组在不同负荷工况下,执行机构阀门系统从打开到关闭的完整时间段内的大量数据,作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数据。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以方便地平行移植至火电机组的其他重要辅机设备中。皮尔逊相关系数能反映数据变化的趋势信息,能判断两个向量或者两个数组相似度。以皮尔逊相关系数作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输出值与系统实际输出偏差距离的判据,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发生偏离后的预警问题,有效地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临河热电厂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循环水温度受气候影响大。通过对循环水泵电机的双速改造,使得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安排更加灵活,在满足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循环水泵单耗得以降低,机组经济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超宽带变频外电场作用下,风力发电机定桨距转动惯量出现抖振和脉动,机组同步控制性能较差。提出一种改进PID神经元自适应网络同步模糊控制技术。引入自适应神经直接逆动态控制算法,构建超宽大变频作用下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的逆模型,同步改变模糊控制器的输出比例因子,设计判决门限,抑制动态转动惯量抖振和静态电流脉动,精确实现风力发电机定桨距同步控制。仿真实验中,通过搭建1台3 KW的风力发电机组模型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进行机组控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抑制动态抖振和静态电流脉动,对延迟机组使用和提高机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国家超低排放要求,电厂SCR喷氨流量控制精度要求相应提高,实际运行过程中,测点不准确、控制策略与控制对象特性不适应,导致超低排放改造后烟气NOX含量小时均值控制精度差,在保证环保指标合格的同时丧失了机组部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分析,改进现场测量环节,优化控制逻辑,控制精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循环水泵作为电厂重要辅机设备,循泵振动异常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我厂循环水泵投运后故障频繁,循泵导轴承轴套偏磨、下导轴承脱落、内接管连接螺栓断裂、泵轴不同程度弯曲、联接轴套变形等现象频繁发生,循泵运行周期很难满足机组检修周期的需要。针对循泵频发问题,通过循环水泵叶轮找动平衡、加强防腐、各部套装配工艺改进等措施避免了循环水泵故障频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自动发电控制(AGC)是保证发电与负荷平衡、维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深入分析了江苏AGC机组调节性能及系统频率变化的特点特性,进一步研究了互联电网在CPS标准下的控制策略的优化,并在江苏的AGC控制系统中予以在线应用。运行情况分析表明,改进的控制策略投入使用后,江苏电网CPS指标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2*1000MW超超临界直流炉机组一次风机RB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一次风机RB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超超临界百万机组一次风机RB后的给水控制、主汽压力控制、一次风机动叶控制的优化改进方案。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对机组一次风机RB动作后的工况稳定作用明显,对同类机组RB过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旁路电动门加入至机组正常运行时调节中来,在机组运行时重新整定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旁路电动门全开位,同时将电动门加位反并加中停。查阅机组运行曲线得知机组负荷280MW时,凝结水流量为650T/H,凝结水压力为1.04MPa。可以将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旁路电动门在凝结水压力1.1MPa,流量600T/H时的开度整定位为阀门全开位,机组正常运行时全开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旁路电动门运行以降低凝结水运行压力达到降低厂用电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刚 《科技风》2012,(18):60-61
随着卷接包装车间设备更新换代进程的加快,对包装车间工艺条件的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同时为了满足卷烟企业提质降耗、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需求,需要对卷接机组除尘风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而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的变频调组技术为节能改造创设了可行的途径。本文针对卷接机组除尘风机的系统特点,提出了运用变频调速技术的恒压负反馈模式的控制方案,使除尘系统在变化的符合下运行更加平稳,为卷接机组的平稳运行和节能降耗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化工厂矿浆泵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其节能效果,必须对其进行技术改造,选择变频调速实现流量精确控制,提高产品质量,节省电能,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主要阐述了变频调速的原理以及变频调速在化工厂矿浆泵电气控制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600MW超临界机组的大致情况,并分析了600MW超临界机组进行深度调峰需要面临的问题,然后从设计原则、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优化方法,使机组负荷深调时各参数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力行业的改革不断深化,降低厂用电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能的竞争力,已成为各火电厂努力追求的经济目标,而且要求越来越迫切。在火电厂各类辅机设备的能源消耗中,风机设备占了很大部分,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对我公司330MW燃煤火电机组引风机进行高压变频器改造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变频器的改造方案以及对变频器电气系统接线进行了介绍,针对引风机变频改造后DCS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对引风机及变频器启停、联锁保护逻辑和引风自动调节控制回路进行了改进。改造后,系统工作正常,节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