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联合书目系统是图书馆联盟内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虚拟联合目录是联合书目发展的方向,但虚拟联合目录存在检索结果集合并与排序难度大、成员馆检索压力大等缺点。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由OPAC、馆际服务器和联盟间服务器组成的层次式虚拟书目系统,能更好地处理检索结果集、减轻成员馆的检索压力,该系统易扩展,更适合图书馆联盟不断发展壮大和联盟间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题录精选     
理论研究 虚拟联合目录与传统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比较——对我国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模式的思考(刘 素清,《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4期:7-11页) 网格:从WWW到GGG——关注第三代互联网的浪潮(陈树年,李青华,《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7期:17  相似文献   

3.
联合目录的意义和功用联合目录是将若干图书馆所藏的书刊,合并编排而成的一种统一目录,以便于读者参考和图书馆间彼此互相利用。各国、各地联合目录现在所知道的已为数不少。本文的目的不在详述各种联合目录,而是着重讨论联合目录的编制方法。联合目录的功用如下:1.便利广大读者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参考和利用。2.便利图书馆间开展馆际互借工作。3.联合目录内容条目多而完备,适于征引选择之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Z39. 50技术的发展进程和发展前景,论述了 Z39. 50 协议在天津地区联合目录共享服务系统中的作为关键技术的使用情况,和该技术在图书馆OPAC检索、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网站上的搜索工具,因大多数是由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或者数据库产品提供,检索界面千篇一律,检索能力和检索效果也差强人意。为此,国外的图书馆(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相关研究机构(如:OCLC)等推出了很多改善的检索工具,这些工具在因特网信息检索或目录检  相似文献   

6.
地方文献整理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方式.河南省未能形成统一的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体系,呈现为各自为战、缺乏共享、品种重复等现象.为此,依托河南省图书馆,联合公共、高校图书馆,着手开发由河南省地方文献目录数据中心、河南省地方文献目录检索系统、河南省地方数字资源互访系统及河南省地方文献数据分析系统4部分组成的河南省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合作平台系统,以期统一地方文献联合编目与共享,最大化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国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现有十个地区图书馆系统,其中七个在英格兰地区;一个在威尔士地区;一个在苏格兰地区;另一个在北爱尔兰.地区图书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本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实行馆际互借,共享文献资源.本地区各类型的图书馆基本上都参与地区图书馆馆际互借系统,如:大多数专业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都是地区系统的会员,或是参与某些服务项目.所有的地区系统及国立图书馆都有会员图书馆的联合目录.  相似文献   

8.
论文选取了我国不同图书馆系统中规模较大的4个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网站实例进行了一些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继而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9.
创新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面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手段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必须建立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这一创新系统。系统创新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外部环境的压力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挑战。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以高速信息网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创新工程已势在必行。1.先进的系统技术以TCP/IP协议为网络通信协议,由网络服务器、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等组成,应用网间互联、路由、网络交换、网络管理、互联网技术、防火墙以及虚拟专用网(VPN)等技术,包容现有网络应用支撑系统,支持上层应用软件的运行,建立起一个先进、安全、可靠、稳固、…  相似文献   

10.
卞丽  王玲 《图书馆建设》2007,(3):49-51,54
依据期刊联合目录建设主体,现阶段我国图书馆期刊联合目录建设可划分为自由联合体模式、图书馆联盟发起模式、图书馆与数据商合作模式、国家文献中心模式、书目供应体模式和分布式模式等。本文分别以CSDL全国期刊联合目录、CALIS联合目录、CCC、NTSL和CASHL期刊目次库、cnpLINKer及汇文虚拟联合目录等为各种模式代表,并对各种模式联合目录文献收录情况、功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联合目录的模式与天津高校联合目录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图书馆联合目录发展的起源、历史和普遍使用的两种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管理模式及其不同模式管理的案例,系统介绍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建立联合目录所采用的模式、方法、过程及其功能。认为天津市高校联合目录的建立可极大地提高该地区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图书馆开源自动化系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图书馆网站目录数据库(lib-web-cat)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美国图书馆主要使用3种开源自动化系统:Koha系统、Evergreen系统和OPALS系统。这3种系统在基本技术特点、支持的标准协议、功能特点及维护服务等方面各具优势。经对比分析发现,Koha和Evergreen的系统功能相对完善,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图书馆的需求,也能为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微图览胜     
《图书馆建设》2015,(1):101
图林老姜:分享自图林老姜《加拿大图书馆使用iPhone取代传统的借书证》卡尔加里公共图书馆正计划推出一个应用来取代实体的借书证,那么用户就可以在借书的时候使用像iPhone这样的智能手机进行结账。该馆还将会在12月28日推出一个新网站,包括了全新的目录和允许在线注册这个全新的功能。(2014-12-21)国图老衲:一种新型的全天候自助图书借还系统近日在上海虹口图书馆乍浦分馆开始运行。该图书馆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由辽宁省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组织编撰,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辽宁地区外文期刊联合目录(1959~1992)》于6月30日在沈阳正式出版。该目录由朱秀伦、赵成山、曾立纯任顾问,彭玉丰、王贺成主编。这部目录是我省目前最完整的累积33年的大型回溯性外文期刊检索工具,是原辽宁地区中心图书馆委员会1959年编制的《辽宁地区外文期刊联合目录》的续编。本《目录》共收录全省三大系统(公共系统、科研系统、高校系统)具有专业特色和代表性的37个图书情报部门所收藏的西文(包括英、德、法等文字)、俄文和日文期刊  相似文献   

15.
Z39.50协议和虚拟联合目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联合目录是联合目录发展的主要方向 ,Z39.5 0协议是构建虚拟联合目录必须遵循的国际标准。介绍了Z39.5 0协议以及虚拟联合目录的类型、发展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泛在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理念,是未来图书馆存在的重要形态,也是一种新的信息环境.在新环境中,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如何完善与拓展功能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文章在简述泛在图书馆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系统架构、系统接口、移动互联、系统集成、知识发现等五个方面阐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是由多个图书情报机构联合起来基于网络虚拟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参考咨询服务,从而实现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而知识库的构建与运作又直接决定了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库的研究成为当前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 图书馆目录是揭示、识别和检索馆藏文献资料的工具.所谓目录系统,是指按照一定的理论根据,将分散的、个别的、众多的图书馆目录加以科学划分、合理布局、相互协调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目录系统的职能表现为:能为读者多途径地检索到馆藏文献资料;能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各业务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图书馆目录系统的编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录系统质量优劣反映了图书馆业务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包兆龙图书馆经过精心设计,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主次分明,相互配套的综合型目录系统,为读者揭示和利用包兆龙图书馆全部馆藏文献资料,为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工作提供了方便、有效、实用的检索工具(见"包兆龙图书馆目容系统示意图").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集群系统核心价值的技术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图书馆系统体系的分析,指出多层结构的图书馆系统,特别是针对图书馆集群环境下异构系统实现互联的Web Service层,是图书馆集群既相互独立——拥有自己内部的业务管理规则,又相互联合——联合编目、通借通还这两大核心价值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OPAC实时虚拟书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实时虚拟书架系统是对图书馆书库书架排架的计算机模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馆藏图书索取号进行后台排序处理,在图书馆OPAC系统进行实时揭示,以达到网上虚拟排架的功能.文章从图书馆现有OPAC系统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阐述了实时虚拟书架系统设计思路与具体实现方法,强调利用可视化技术对实时虚拟书架进行前台揭示,以期通过对现有OPAC系统的功能挖掘,建设更加完善的基于OPAC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该系统基于汇文系统设计和实现,对其他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