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长期弹力带运动改善高龄老年人工作记忆的效果,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探究可能的脑机制。方法 将60名高龄老年人随机分为弹力带组与对照组,弹力带组接受16周、每周3次、每次40 min的弹力带干预,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状态;采集实验前后受试者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期间的前额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反应时的时间×组别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确率的时间×记忆负荷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正确反应率的时间×组别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合血红蛋白结果显示,9条通道组别×时间×记忆负荷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规律性中低强度弹力带抗阻运动能改善高龄老年人的工作记忆表现;在低记忆负荷时前额叶激活不明显,中、高记忆负荷时双侧腹外侧前额叶、左背外侧前额叶、左额极区显著激活,这种前额叶激活优化模式可能是弹力带抗阻运动改善工作记忆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空间场景下不同水平定向运动员空间距离感知的特征。方法:采用2(运动水平:专家、新手)×2(场景类型:地图场景、实景场景)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测量在空间距离感知任务下定向运动员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腹外侧前额叶(VLPFC)中含氧血红蛋白(Oxy-Hb)浓度变化。结果:1)在地图场景条件下,专家组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反应时显著短于新手组;在实景场景条件下,专家组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专家组和新手组在实景场景下正确率显著高于地图场景,反应时显著低于地图场景。2)新手组在L-VLPFC、R-VLPFC和L-DLPFC脑区Oxy-Hb激活显著,且实景场景激活程度大于地图场景;专家组在L-DLPFC脑区Oxy-Hb激活显著,且地图场景激活程度大于实景场景;实景场景条件下,L-VLPFC、L-DLPFC和R-DLPFC脑区Oxy-Hb激活显著,新手组的血氧浓度高于专家组。3)专家组在地图场景下行为绩效与L-DLPFC脑区的激活水平显著相关;新手组在实景场景下行为绩效与L-DLPFC和R-DLPFC脑区的Oxy-Hb激活水平显著相关;专家组和新手组的Ox...  相似文献   

3.
殷春宇  史利  张文 《体育学刊》2024,(1):143-148
空间知觉能力是决定足球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关键,更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核心因素。选取20名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专家组)和20名高校足球俱乐部的体教专业大学生(新手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探讨心理旋转任务下行为绩效、前额叶脑血氧(Oxy-Hb)激活以及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1)专家组心理旋转任务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P<0.05),反应时显著短于新手组(P<0.01)。(2)专家组左右侧背外侧前额叶、额极区和右腹外侧前额叶激活低于新手组(P<0.05),并且脑间功能连接协同更强。研究认为,长期足球训练能够改变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加工模式,提高神经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大脑网络连接性,对认知功能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人在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时前额叶的激活模式,并结合行为学表现评价急性弹力带运动对其工作记忆的改善效果。方法:招募20位高龄老年人,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采集N-back任务和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情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条件、记忆负荷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以及简单效应。结果:运动条件的正确比例分数显著高于控制条件(P=0.01),正确率显著高于控制条件(P=0.02),7条通道的激活水平均表现为运动条件显著高于控制条件。结论:中低强度的急性弹力带运动可改善高龄老年人的工作记忆表现,对中、高记忆负荷影响具有选择性,可通过提高背外侧前额叶和额极区的激活水平改善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经颅脉冲电刺激仪(transcranial pulsed current stimulation,tPCS)对完成体力任务、认知任务和混合任务后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讨tPCS干预对运动员疲劳感及大脑皮层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24名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12,电流1.5 mA,持续15 min)和假刺激组(n=12),在刺激前后进行疲劳感的问卷测试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数据采集。结果:真刺激组RPE结果显著优于假刺激组(P<0.05);真刺激组体力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3、ch5、ch8;认知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2、ch6、ch9、ch10、ch14、ch18、ch21;混合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1、ch2、ch6、ch12、ch13、ch17、ch22。结论:tPCS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员主观疲劳感;tPCS能够选择性增加与任务有关脑区的血氧含量,具体表现为,体力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运动皮层,认知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额极区、Broca三角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念练习对大学生注意的影响及其脑结构机制。方法:选择瑜伽、太极拳作为正念练习手段,形体练习作为积极对照,不运动为空白对照,80位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每周一次80分钟集中练习干预,干预前后进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注意网络测试,同时采集所有大学生的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进行脑区灰质体积计算。结果:(1)12周正念练习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正念水平;(2)12周正念练习显著改善大学生的注意执行控制能力;(3)12周正念练习后瑜伽组右侧颞中回颞极、太极组左脑颞上回和双侧小脑后叶灰质体积显著改变;(4)瑜伽组右侧颞中回颞极灰质体积的改变与注意执行控制的改善显著正相关。结论:12周正念练习改善大学生的注意执行控制能力,改变颞叶、小脑等脑区的灰质体积;正念练习可能通过影响大学生颞叶灰质体积等脑结构,改善其注意能力。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6,(6):94-101
目的:探讨11周运动干预对聋哑儿童执行控制及其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并揭示运动干预影响聋哑儿童执行控制的神经机制,为阐明体育运动与聋哑儿童执行控制关系提供新的科学证据。方法:分别在扬州和泰州特殊教育学校筛查选取聋哑儿童共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11周以中等强度、每周4次、每次30min的组合方案(花样跳绳+武术操+花样跑步)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干预,对照组在相同实验周期参加常规体育活动。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技术评价运动干预前、后聋哑儿童执行控制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使用2-back任务测量运动干预前、后聋哑儿童执行控制的变化。结果:(1)11周运动干预能改善聋哑儿童执行控制行为表现;(2)11周运动干预使得聋哑儿童执行控制网络功能连接发生变化,右侧额下回与右侧小脑、右侧额下回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额下回与左侧颞下回的功能连接显著减弱,左侧丘脑与左侧小脑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3)11周运动干预所致右侧额下回与右侧小脑功能连接减弱与执行控制行为表现改善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体育运动可改善聋哑儿童执行控制,其神经机制涉及右侧额下回与右侧小脑的功能连接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高原低氧环境下不同强度运动对藏汉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藏族大学生18名,汉族大学生19名,分别在跑步机上进行30 min的小强度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采用Stroop任务、2-Back任务、more-Odd shifting任务测量被试的抑制、刷新、转换功能。结果:与藏族大学生相比,汉族大学生的抑制功能显著高于藏族大学生,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无显著差异;与基线水平相比,藏汉大学生在小强度运动干预后、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后,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不同强度运动对藏汉大学生的执行功能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儿童执行功能脑激活模式的影响,从脑系统的角度揭示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影响儿童执行功能的脑机制.方法:选择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Flanker任务评价执行功能,综合利用体育测量技术、心理测量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一次30 min的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前、后儿童执行功能及其脑激活模式的特征性变化.结果:1)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儿童执行功能产生积极的改善效应;2)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使儿童执行功能脑激活模式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儿童执行功能脑激活模式中的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顶上小叶和左侧顶下小叶激活程度增加,左侧前扣带回激活减弱.结论:一次30 min的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改善儿童的执行功能,其脑机制是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诱发儿童执行功能脑激活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知觉线索的注意捕获和反应抑制,进一步探讨注意捕获在体育锻炼影响老年人反应抑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横断设计,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三轴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对老年人的体育锻炼量进行测量,根据结果将被试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2组被试完成经典停止信号任务、注意捕获任务和复杂任务3个行为实验,记录反应时和准确率,同时采集结构磁共振检测灰质体积。结果:1)运动组老年人的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停止信号反应时与左侧辅助运动区灰质体积显著相关。2)运动组老年人的注意捕获反应时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注意捕获反应时与准确率均与右侧额下回灰质体积显著相关。3)运动组老年人的复杂任务反应时及准确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反应时与左侧辅助运动区、右侧额下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和右侧直回的灰质体积显著相关,准确率与右侧额下回的灰质体积显著相关。结论:1)运动组老年人的反应抑制优势源于更好地调节注意资源分配,加快了对冲突信号的注意捕获。2)运动组老年人在左侧中央前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直回和右侧前/中扣带回表现出更大的灰质体积。3)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花样跳绳训练对手机依赖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表现电脑测试以及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探讨跳绳训练对28名大学生在Stroop任务中对抑制控制能力以及脑激活模式的影响。结果:1)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手机依赖量表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9);2) Stroop干扰效应的错误率,实验组测试次序的简单效应显著,F(1, 127)=20.248,p=0.032;对照组测试次序的简单效应不显著;3)在Stroop任务的激活图中,跳绳训练组前、后在腹外侧前额叶(VLPFC)和前额极(FPA)的oxy-Hb信号差异较大。结论:跳绳训练通过提高手机依赖大学生的抑制抑制能力而减缓了手机依赖程度,在提高抑制抑制能力的同时,还激活了腹外侧前额叶(VLPFC)和前额极(FPA),即局部大脑区域活性的提高与认知表现的提高存在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12.
基于ReHo分析方法从rs-fMRI角度探讨中国象棋高水平运动员的性别差异。收集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中国象棋项目大师级运动员和匹配的对照人群,采集每位被试者的rs-fMRI数据,应用DPARSF软件分析脑区局部一致性信息。结果发现女大师右侧额上回(BA10)和右侧额内侧回(BA25)的ReHo值高于男大师,对照组男女无全脑ReHo值差异。结果说明男女中国象棋大师在右侧额上回和额内侧回的ReHo值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性别中国象棋大师在性别刻板印象和认知-情绪转换脑区的自发活动一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注意网络测试范式探讨不同级别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各注意子网络的差异。方法:选取黑龙江体工队拳击健将运动员十人,吉林体育学院二级运动员十人,对这二十名拳击运动员进行注意网络测试,在进行行为学测试的同时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运动员各脑区的血氧变化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健将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注意网络中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学结果表示在警觉网络中,两组运动员在rIPL处血氧激活量具有显著性(P<0.05);在定向网络中血氧激活量在rIGF处差异显著(P<0.05);执行控制网络中血氧激活量在rIPL(P<0.01)和rDLPFC(P<0.05)处差异显著。结论:拳击运动员的级别越高,警觉网络效应和执行控制网络效应越强;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区域越大,运动员的执行控制功能越强。  相似文献   

14.
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轻度原发性局血压患者进行3个月的低强度有氧运动,用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即含服硝酸甘油时血管舒张功能(NTG—D),记录并比较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及FMD、NTG—D,并与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比较。结果:运动前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1,肱动脉基础内径和NT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从(150.2±8.5)/(85.3±7.3)mmHg下降至(137.2±7.6)/(77.3±7.0)mmHg(P〈0.05),同时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前、后NTG—D无变化(P〉0.05)。结论:低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FMD,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并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1 150名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为18.68±0.895岁)作为被试,采用运动动机量表、实施意向量表、自我认同感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其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利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SS 2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351,p<0.01),运动动机对锻炼行为的直接路径有显著影响(β=0.167,t=12.525,p<0.01)。2)运动动机对实施意向(β=0.217,t=10.003,p<0.01)和自我认同感(β=0.164,t=15.356,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实施意向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43,t=13.115,p<0.01),自我认同感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84,t=7.831,p<0.01)。3)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包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不同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对久坐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及时程特点,为久坐大学生提供运动建议。方法 选取48名久坐大学生随机分为中强度组、高强度组和对照组,中强度组和高强度组分别以60%~69%和70%~79%的最大心率完成30 min跑台运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采用Stroop色词任务对3组受试者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0 min、干预后60 min 4个时间点进行自我控制行为学指标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受试者在准确率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应时指标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2,45)=3.877,p<0.05,ηp2=0.147),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极其显著(F(6,135)=11.181,p<0.001,ηp2=0.332),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中强度组在运动后30min和6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强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强度短时有氧运动会显著提升久坐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一效果会出现在运动后30 min,并可持续至运动后60 min;高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可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SET)对射击、射箭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脑电超慢涨落图信号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与普通人相比,射击、射箭运动员的全脑多巴胺的平均激活水平低于普通人,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具体到各脑区,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右侧的额区、运动区及顶区。在这些脑区中,普通人的值均高于运动员。(2)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与一般的射击、射箭运动员相比,他们的全脑各神经递质的平均激活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对各脑区各递质的激活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INH在大脑的左侧额区、5-HT在左侧后颞区、Ach在左侧顶区、DA在右侧枕区及左侧后颞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E在左侧顶区、EXE在右侧顶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对步枪、飞碟、手枪、移动靶及射箭五个项目运动员的全脑各神经递质平均激活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各项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对各脑区各递质的对比分析发现,INH、5-HT、EXE、NE的激活水平在右侧顶区、左、右颞区、右枕区,不同项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张展嘉  李天晴  张冰 《体育科研》2015,(3):49-51-71
探讨了记忆编码后短时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的影响,以及运动强度这一因素在短时有氧运动与长时记忆关系中的作用。实验选取48名在校大学生(男女各半),分为控制组、低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运动组进行30 min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控制组则不进行运动。通过测试一周后对之前学习的中性词汇的再认成绩来评价长时记忆固化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有氧运动强度对长时记忆固化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强度短时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提升长时记忆固化水平(P<0.05=,低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固化水平则不产生显著影响(P >0.05)。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长时记忆的影响不随性别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8 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缓解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9 名缓解期IBD 患者分为运动组 (n=14)和对照组(n=15)。运动组进行8 周有氧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习惯。检测8 周治疗前后,Toll-4/NF-κB 途径活性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 果:与试验前比较,运动组试验后血浆IL-6 和TNF-α含量,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 和蛋白,NF-κB p65 mRNA 以及核NF-κB p65 蛋白水平均 下降(P<0.01);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运动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 率2 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解期IBD 患者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 信号通 路并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随之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反映社会及个人生活质量 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幸福感,因此,如何促使老人增进幸福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老年人参与群体性休闲运动为切入点,探究群体性休 闲运动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模式,为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提供途径及量化依据。研究对象为河南城市中参与群体性休闲运动的老年人,采 取立意抽样、便利取样法对选取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590份(男性298,女性292),以SPSS20.0和LISREL8.80进行数据分析,验证 研究所建构的假设。结论:建构的结构方程式模型各项指标显示适配度较好;休闲运动涉入对休闲运动效益有正向显著作用(β =0.81,t=9.93,P< 0.001);休闲运动效益对幸福感有正向显著作用(β =0.46,t=6.03,P<0.001);休闲运动效益为休闲运动涉入与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且路径显著(β =0.37, t=5.61,P<0.001);休闲运动涉入对幸福感有正向显著影响(β =0.55,t=6.52,P<0.001)。经综合论证可知,群体性休闲运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 感,家人和社会要多鼓励、支持老年人参与群体性休闲运动,以实现成功老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