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渔歌子》。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谁起的?有什么含义吗?2.猜一猜:张志和是唐朝词  相似文献   

2.
在诗词教学中,怎样有效、合理地引导小学生解读古诗词?如何把握解读诗句意蕴的度?不同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的方法和观点。我认为,与其刻意要求小学生去深入解读并体会诗词中的某些意蕴,不如多让学生诵读识记,在成长中不断去感悟。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采用诵读、讨论、品味、背诵、默写等多种教学方法阅读、鉴赏古典诗词,更要引导学生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鉴赏古典诗词,以期  相似文献   

4.
一、诵读断句是教学古诗的基础词是构成诗的最基本要素,词的表象又组合构成了诗的意境。要领会诗的意境,必须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断句的形式,把词的表象建立起联系。在古诗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诵读断句,并且在诵读之中引导学生联系诗词的时代背景、人物环境等去加...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古诗词作品的积累和感悟,初中语文教学中把好诗词教学关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引领学生品读诗词作品:一是从序或注解入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背景;二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让学生掌握挖掘诗词意蕴的"金钥匙";三是探究用典化句,准确领悟作者的用意;四是把握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更好地体会诗词意境,领悟作者感情;五是让学生借助想象、联想,更加透彻地去理解诗歌。教师通过适当方法的点拨和运用,让学生能够学会赏读诗词作品,准确领悟诗词意境,丰富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教学《扬州慢》,教师采用自主品读、合作讨论、诵读体会、文字鉴赏等多种教学策略,以让学生领悟《扬州慢》的景物意韵和"黍离之悲"。"诗道惟在妙悟",在教学中,抓住序言和词内容的对比,引领学生去"妙悟"诗词的深层意韵,生成独特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型公开课,应该是一种教学创新,努力开拓教师与学生的多元思维空间。以《诗经二首》中的《蒹葭》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古诗词字、词、句、音韵、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内容,更试图通过将诗词中草木意象具体化为感性的植物本身,让遥远的诗词变成身边触手可及的一草一木,并通过扩大诗词外延、丰富诗词内容的方式,引领学生重新发现并感知自然,并开始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语文、诗词的教学不仅停留于技术层,而是进入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8.
诗词教学情绪体验的核心是动情。教师必须在“通理明情”的基础上,以诗歌中的“情”和自己的艺术语言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感情之弦;既要引导学生重视“言传”,又要引导学生自求“意会”;再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美的内涵,进而达到精通作品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引导了解苏轼和豪放派词风的特点。2.引导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技巧。3.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领略那旷古的豪情提前进入词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10.
从培养学生的诵读欣赏能力出发,笔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总结出"诵读——欣赏"为主导的古诗词欣赏课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古诗词欣赏课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赏析词,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使诵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支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诗词诵读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景物、体会情感、领悟意境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走进诗中之景,体会真情实感,领悟深远意境,实现“景·情·境”的关联融通,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步进阶,培养文化自信,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相似文献   

12.
正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基础较弱,在古诗词底蕴比较匮乏,稍难一点的诗词文章他们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来解读,所以要有适当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这也正是诗歌鉴赏所要加强的方面。好在中国的诗歌较讲究音韵和谐,利用这点,让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去提升对诗歌的理解。二.教学设想1.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当堂成诵。2.知人论世,结束前引入他的《浪淘沙令》、《破阵子》进行延伸阅读。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而,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诗中去感觉美、领悟美、表达美,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美的陶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感悟诗词。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2.词语替换法用一些意义相近的词替换原字,比较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高妙。3.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4.比较阅读法适…  相似文献   

15.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意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  相似文献   

16.
学习古诗词是加深个人文化底蕴,提高文学素养的必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学习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采用吟读———译读———背读———说读四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诗中的情与意,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目标。吟读。就是指对一首诗或词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吟诵,体会诗词的情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这里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范读水平,以体现诗词的节奏感或音乐美为目的。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诗词的艺术情境…  相似文献   

17.
正《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首先就来源于音律的美感,然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了解作者创作古诗词的初衷。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必然要从诵读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而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换掉一个则会让整个诗词意境大改。了解这些,我们才有可能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词,他们想通过这些字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而学生如何在学习古诗词中去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美,感受中华文明的美好,作为现代初中生又如何将古诗词中的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谈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还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集中体现了古代诗词的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密切相关。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荷塘月色》教学时,可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变“教师讲解、学生读背”的二元教学结构为“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品味、仿写”的三维教学结构,即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语言,通过仔细品味来鉴赏语言,通过认真仿写来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时,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本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开展诵读教学的步骤。读准字音,正确感知;掌握节拍,体会韵律;定准基调,置身诗境。引导学生掌握诵读要领,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