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受其影响,北朝婚礼习俗异彩纷呈,青庐交拜、催妇上车、新妇乘马鞍、戏新婿、婚礼用乐等“胡化”色彩的婚礼习俗空前盛行于北朝,并对随后的唐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婚礼是开启情侣通往幸福生活的一扇门,是各个国家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伴随婚礼的是各种各样的庆祝仪式。近些年来,中国婚礼不断借鉴西式婚礼的仪式流程,但是婚礼的内涵根本区别不仅仅在着装、婚礼地点、婚礼内容之上,更多的,则是文化、民俗、宗教的差异。本文主要对中德婚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德文化的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沈琼莎 《考试周刊》2009,(50):40-42
人的婚姻礼俗文化广泛地渗透于人类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婚礼仪式、婚礼道具、婚礼习俗等。"十里红妆"(Ten-Mile Red Dowry)不仅是宁波旧婚俗最具震撼力的表现形式,更是宁波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对传统中式婚礼道具的翻译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因历史,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在婚姻的习俗,婚礼的服饰,婚礼的仪式及婚宴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文主要是对中西方婚礼习俗进行对比和探讨,这样有助于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美文化在爱情、婚俗、对待孩子未来方面表达相同愿望时具有相似性:都用植物果实象征爱情;在婚礼上都希望一对新人早日生儿育女;在婚礼上都有"闹婚"的习俗;在举行婚礼时都有合吃食物的习俗;婚俗特点非常相似;都在孩子出生后用"抓阄"这种方式试探孩子对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婚礼是鄂尔多斯地区独特的文化习俗,也是当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从古代流传到现代的鄂尔多斯婚礼仪式及其音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鄂尔多斯杭锦旗"金枝,巴图"的婚礼为调查对象,试图揭示鄂尔多斯传统婚礼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变迁与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婚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六礼、说媒、祝子等习俗.而中西方婚俗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但近年来中国婚礼多是中西结合的.  相似文献   

8.
邶、鄘、卫风中的婚恋诗是《诗经》婚恋诗的精华,它反映出那个时期先民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和习俗,文章结合有关卫地的史料记载和前贤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探讨了邶、鄘、卫风婚恋诗所反映出的婚俗:同姓不婚的习俗、投赠定情的习俗、婚前占卜的习俗、春秋冬举行婚礼的习俗、婚礼习俗、贵族女子的归宁礼俗和出游的习俗,从婚俗的角度对那个时期的婚恋文化做了一补充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陈述罗布人某些独特的传统婚礼习俗,在此基础上,采用历史比较法对婚礼中的跳火仪式与萨满教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阐述对少数民族婚礼中的宗教仪式进行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从话语分析角度对比英汉婚礼致辞中的隐喻及其文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礼习俗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对中国传统婚礼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婚礼致辞的研究却只局限于社会文化研究及民俗研究层面。文章从话语分析角度对中美两国的英汉婚礼致辞进行对比阐释,揭示两国在婚礼致辞中最常使用的隐喻,并分析与其相应的社会文化模式。一方面证明了婚礼致辞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行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隐喻表达,不同国家因受到其社会文化模式的影响,既有相同点,又都各有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社会的文化模式会影响人们的话语表达,而话语表达又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文化,两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研究婚礼致辞的隐喻表迭,对社会发展,对文化进步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婚礼歌谣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浙江地区的婚礼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从浙江婚礼习俗中的文化内涵,对浙江婚礼歌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特色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婚礼是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的被社会承认的仪式。由于地域的不同,婚礼仪式也有所差异。位居河南东北部的濮阳一带的婚礼独具特色,一般要经过婚前准备、迎娶、哭嫁、返程、请新娘、拜堂、入洞房、坐帐、闹洞房、吃席、送汤、回门等一系列过程,从濮阳婚姻习俗中,我们便可领略到中原一带独特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婚礼是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的被社会承认的仪式。婚礼习俗与其他礼仪一样是传承的、变化的、发展的。作为地方民俗之一的湘阴婚俗,有它自己的内容和特色,也有它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它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洞庭湖区的民间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包括汉族在内的我国不少民族,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过去是十分浓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不仅渗透于这些民族的衣、食、住、行、生育、丧葬等习俗中,就是在以喜庆为主旋律的婚礼习俗中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我国许多民族传统婚礼习俗中存在的与喜庆格调极不和谐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揭示了这些民族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风气的浓厚与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5.
奠雁,是中国从古代到20世纪前半期两千年来婚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梳理奠雁礼节的文献记载及其形成过程入手,将传世典籍、敦煌文献、敦煌壁画中的奠雁图以及生物学上雁的自然属性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揭示了奠雁这一传统习俗所具有的社会学意义以及奠雁在中国古代婚礼中起到的文化符号作用。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15,(4):64-68
婚俗是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汉宗教文化对婚姻观、婚礼地点、仪式的影响,以及英汉审美意象文化对中西婚礼服饰的影响,着重以颜色词意义差异为视角,分析中西婚礼习俗差异的成因,从一个侧面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婚礼尤其是其中的“六礼”更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周代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婚姻制度,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继续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婚礼既包含了不少迷信、落后乃至野蛮的内容,也保留了许多美好、健康的习俗。因此,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民国时期江淮地区随着社会发生巨大的政治经济变动,婚礼习俗发生的巨大变迁。由于江淮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够发达,与其他开风气之先的中心城市比起来,变迁晚、起步慢,传统习俗更加浓厚。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传入,中国各阶层进步人士的极力倡导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社会发生了变迁,婚礼中的一些陋俗逐渐被革除。  相似文献   

19.
青庐,又称百子帐,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因其名寓意多子多福,被唐人广泛应用于婚礼中。青庐在唐前期作为新人共度良宵的洞房,后期则演变为举行撒帐等婚礼仪式的喜帐。青庐在唐人婚礼中功能的变化说明了唐代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以韩国民俗文化中的婚礼习俗为透视点,论述了从古至今的韩国婚俗中始终渗透着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尽管韩国现代婚礼已将东西方文化巧妙融合,体现了韩国古代传统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但是整个婚礼形式仍然保持着儒文化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窥视韩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与重构,儒家文化传统始终存在于韩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对于塑造民族精神起着多元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