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用“从以‘初’字领起到以‘当是时’领起”,“从雅爱趣味到对故事性、戏剧性的追求”,“从单一的叙事体式到多种笔仗并用”三个小标题 ,着重论述《史记》在叙事上对《左传》继承和发展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2.
陈贤 《现代语文》2006,(10):20-21
南宋词人史达祖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历代词论家对史达祖其人其词的评价很不一致,毁誉参半,意见纷繁,有些观点还是根本对立的。请看:毛晋《梅溪词跋》:“余幼读《双双燕》词,便心醉梅溪,今读其全集,如‘醉玉生香’‘柳发梳月’等语,则‘柳昏花暝’之句,又不足多矣。”《白雨斋词话》又卷五:“独怪史梅溪之沉郁顿挫,温厚缠绵,似其人气节章,可以并传不朽。”  相似文献   

3.
教读《老王》一课,最后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我’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学生讨论的结果在往我备课时设定的方向靠,课  相似文献   

4.
一说颜之推,很多人就会想起《颜氏家训》:因为《颜氏家训》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家教著作。你希望你的宝贝聪慧优雅吗?你希望你的孩子知书达理吗?你希望你的学生好学上进吗?那么你就应该去读一读《颜氏家训》。当然,这本1400多年前的著作,现在读起来不太好懂。不下一点功夫,就找不到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5.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子有异闻③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④而过庭。日:‘学《诗》⑤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⑥。’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⑦。’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⑧其予也。”——《论语》  相似文献   

6.
黄网官 《师道》2014,(7):98-99
从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去读《学记》,可以省掉诸如“‘道’为何”“‘师严然后道尊’是否有理”的纠缠.专注于其对教学、对学生、对自己的意义可矣。笔者读《学记》,犹如顽童戏于河畔,捡一蚌壳而自乐.而“自乐”便是意义之一.  相似文献   

7.
学完了《墨梅》,我指名几个学生朗读,发现他们总是读不到位,体会不出墨梅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朗读,尝试一下轻而舒缓和重而激昂这两种读法,比较出哪种语调更合适。一经比较,学生豁然开朗,有的说:“‘朵朵花开淡墨痕’,不宜读得太重,否则就不‘淡’了。”有的说:“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它不图虚名,默默奉献自己的清香。如果读得太重,与诗的意境就有点儿不符了。”由于有了自己的感悟,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因此,学生再读时韵味十足。可见,对比朗读的方法起到了作用。在学完了第二首古诗《竹石》之后,我…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语气词的基本面貌与过渡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明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1):43-46,50
《颜氏家训》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对《颜氏家训》的语气词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在详细的静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历时的比较,以反映《颜氏家训》语气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9.
《颜氏家训》被公认为是古今家训之祖,是家训作品中的典范之作。作为一名传统士大夫,《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特别注重子孙后代的学习问题。他在《颜氏家训》的《勉学》篇中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10.
李爱丽 《教师》2013,(31):51-52
一、让课外短文训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是写作基本功训练的开始.如何积累?当然得从课外阅读开始.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或可作为注脚: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那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这段文字,透露出了写作的秘诀所在,就是读与做.要做,还得先读,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刘桂芹 《师道》2008,(10):37-38
那天在办公室里,搭班的冷老师问:“汪国真的诗《我不期望回报》中的一句,是读‘gě yǔ你了’还是渎‘jǐ yǔ你了’?”潘老师说:“我查过参考书了,读gěi yǔ。书面用语时读成jǐ yǔ,一般口语念gěi yǔ。”对面的陈老师抬起头:“gěi yǔ?不可能。不是有篇课文叫《给予是快乐的》么?我还听过一位名家上这一课呢!当时他在标题上标注了大大的拼音——jǐ yǔ,印象太深了。”  相似文献   

12.
《离骚》之后有《幽通》、《思玄》与《答客难》之后有《解嘲》、《答宾戏》并非一回事。俞樾之"昭明不达斯旨,妄标‘骚’体,然则《幽通赋》可谓之‘通’,《思玄赋》可谓之‘玄’乎?乃至《九歌》、《九辩》、《招魂》、《招隐》不分体例,尽被‘骚’名,古人所不料矣"说,犹大科学家走出实验室竟忘记了科学常识。而两部较为权威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介绍骆鸿凯《文选学》均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通过讲述乐羊子妻子的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妻子的高尚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乐羊子曾经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便拿回家交给了妻子。他的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处地方     
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读到第六段,最能产生共鸣。 口中读着“但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时,脑海里总会蓦地浮现出原先住家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成书于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是用接近口语语言写成的,使南北朝时期许多语词得以展现,是当时语言的真实记录,因此具有珍贵的语言史料研究价值。王利器先生的《颜氏家训集解》对《颜氏家训》中的语词进行了解释.其中的一种解释可供《汉语大词典》修订时采择,但也有一些解释不是很恰当。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松坊溪的冬天》(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之前的一个早自习,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毛敏拿着语文课本走到我面前:“罗老师.‘松坊溪’的‘坊’怎么读?”“这个字不就是我们的家乡‘纸坊’(江夏过去叫纸坊)的‘坊’(fáng)吗?”我还以为我这样回答定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毛敏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回到了座位。当时,我心里还在纳闷儿:毛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吧?  相似文献   

17.
昨晚一个研究生发来电子邮件问学:"石老师:《近思录》后有朱子评语,‘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四子’是什么意思?是《四书》吗?没有标书名号,可见不是书名。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学者都说这句话中的‘四子’不是指《四书》,而是指宋代的周、张、二程四子。一个师兄告诉我,《哲学研究》有一篇文章说‘四子’并非是指《四书》,是说《近思录》是读周、张、二程之书的入门读物。记得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许多老师都曾发出这样的追问。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听、说、读、写、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涵养学生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润泽学生的情感;现以《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杨惠莲 《语文知识》2003,(11):39-40
《荷塘月色》开篇之言“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也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采用钱理群的文章指出:“……将朱自清的‘不平静’仅仅归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却是不全面的。近年学术界在考察这一时期朱自清的心路历程时,于《一封信》之外,又  相似文献   

20.
人是靠思想站立着的。 读了《何炳章教育文选》一、二、三卷(以下简称《文选》),深深地被跳动在字里行间的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教育思想所吸引、所打动,特别是贯穿于其中的执着的求索精神、深沉的教育情结,更是令人沉思,催人奋进。在《文选》三卷的开篇中,何炳章将其教育思想总结为“教育功能上的‘教育动力’论”“教育特质上的‘累积效应’论”“教育意义上的‘自育自学’论”“课堂教学上的‘结构改革’论”等等一共十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