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科尔曼、布迪厄资本理论的综合与扩展,本文分析了城乡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差异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与子女的学业成就有很强的相关性;城乡间家庭资本存在的较大差距是形成城乡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050位高中学生家长的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子女因素、高校因素与社会因素等6个维度之间,由于城乡家庭资本的不同而呈现显著性差异。农村家庭认为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程度大于城市家庭,而城市家庭认为子女因素、高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家庭。要消除这种影响差异,需要实行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文化资本再生产视角下的农村教育相对弱势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视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背后隐蔽的社会文化因素,就是人们之间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差异.本文以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学说为理论支点,从文化资本角度分析了不同社会群体所受教育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努力缩小不同群体在教育获得方面的差距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随着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显著提高,不同群体的教育收益率却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探讨在教育水平提高过程中教育收益率不增反降的深层原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将心理资本这一影响因素引入到明瑟收益率模型之中,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教育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使用分位数回归的办法考察心理资本对不同收入分位点的教育收益率所造成影响的差距,可以发现随着收入分位数的提高,心理资本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教育差距、劳动生产率、物质资本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差距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教育差距在前两年对物质资本生产率和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向影响,长期影响一直为负;教育差距除在第二年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外,其余年份一直为负向影响,从累积效应看,教育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始终为负.  相似文献   

6.
杨东平 《教育》2013,(19):27
《教育》旬刊:高考加分本意是为了保证公平,怎么反而成了不公平的体现?杨东平:影响教育不公的高考因素内涵各不相同,权利的平等和机会的平等两类问题交织;其中既有区域发展差距、家庭文化资本等潜在的、长期性因  相似文献   

7.
教育上的差距是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困难导致的学业不良使他们不能接受更多更高层次的教育。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与汉族发达地区中小学学生并不存在智力上的差距,其学业差距主要是由双方拥有的文化资本导致的。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尽量缩小两者之间文化资本的差距,改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进而促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研究》2006,(4):23-23
国家教育规划“十五”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者的子女在高等教育人学机会上更占优势,他们在国家重点高校占有较大的份额,他们的录取分数却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育上的差距是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困难导致的学业不良使他们不能接受更多更高层次的教育。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与汉族发达地区中小学学生并不存在智力上的差距,其学业差距主要是由双方拥有的文化资本导致的。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尽量缩小两者之间文化资本的差距,改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进而促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确调节区域资本流动以促进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已成为当前许多学者致力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引起资本流动的原因、资本流动的规律、资本流动配置效率,以及资本流动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进而发现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动态分阶段的研究、定量研究及空间关联特征等发面的不足。从动态分阶段研究入手,引入地方政府异质性、干预行为差异化以及政府间策略性交互关系等因素,尝试从区域资本流动空间关联角度构建一个我国区域非平衡发展的经济学模型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将是我们今后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人力资本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要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就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初期,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越快,越易引发尖锐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对社会稳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于是,政府提出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针。有关人力资本积累的研究,总是与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相关联。事实上,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公平三者之间是一个关联整体,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社会公平产生的影响正是通过教育投资收益规律进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一机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乡互动的增多,农村劳动力有了职业选择的主动权。农民职业化是指农民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发展的动态变化,最终实现专业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农民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职业精神的提升过程。农民职业化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纪律制度、需要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引导、需要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支撑,以促进农民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研究项目的调查数据(农村部分),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其他因素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民生活质量由身心健康因子和生活满意度因子构成,社会资本的各因素对农民生活质量起一定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资本以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sampled the views of 120 teachers across 30 schools in a rural school district and analysed documentary data across the school, district and national levels to investigate the socio-economic impact of the rural-urban inequality in pre-tertiary education in Ghana. The Study identified a 50 % loss in human capital or productivity annually in Ghana due to the rural-urban gap in pre-tertiary education. The Study estimates that an additional 2% of GDP investment into rural education improvement annually for 12 years will eliminate the rural-urban socio-economic gap in Ghana. However, the real GDP must grow above 8.5 %, and the additional investment must hinge on rural, equity and context-based strategi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closing the gap will double Ghana's GDP within a decade, aside from the spillover benefits of improved social and health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文章分析了目前农村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象和原因,提出只有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使农村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事关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是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历史和现实表明,义务教育的统一财政和分级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地方负责和分级管理体制以及农村义务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都不能从根本上缩小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借鉴国外发展义务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相对集中型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各种职业沟通的桥梁。乡村职业教育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实现乡村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目前,安徽省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低下,城乡差距较大。职业教育在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日益重要。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方向,明确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乡村职业教育应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对作为农村教师主要来源的农村籍大学生来说,当下农村社会的教育环境使得教师的文化资本日益异化于教师而存在。文凭资本一方面难以转换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身份资本;另一方面,受结构性的社会、教育环境因素影响,文凭资本难以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建立联系,这是影响教师补充困境的深层原因。只要农村教育与以知识、技能为最主要凝结物的文化资本的弱势地位得不到改变,农村教师在入职、工作状态上的不利局面就很难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