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由于税收必须依赖会计资料,税法在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属性、计量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与会计有相同之处,但税法与会计服务的对象不同,两者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具体操作方面又存在很多差异.以下就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涉及固定资产处理的规定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
将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涉及固定资产处理的规定进行了全面归纳多基础上加以对比分析后发现,税收必须依赖会计资料,税法在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属性、计量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与会计相同的一面,但税法与会计服务的对象不同,二者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具体操作方面存在很多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该规定与税法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别,这给很多会计人员带来了计算折旧和纳税调整时的困惑。该文从固定资产的界定、折旧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残值及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等六个方面比较了会计准则与税法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共有五个方面的差异:分别是会计目标与税收立法宗旨的不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税法的不同;会计核算的计量属性与税法的不同;会计核算的基础与税法的不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税收立法原则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了中央政府在实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理的设想,反映了市场经济深化的要求。通过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更加准确的操作,以加深对新准则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在很多方面做出了改进,以此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接轨.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此减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本文就会计准则与所得税差异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在会计与税法中有所差异,为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带来一定不便。本文针对会计和税法在结转工程成本标志、试运行收入处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时间金额等几方面的差异,分析其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就此问题从企业会计、税务部门、科研部门及立法部门四个层面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两者的主体、目的、遵循的原则等不尽相同的原因,在收入确认和计量、税前扣除和资产处理方面等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纳税人遵从税法的成本,也加大了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难度。指出在不违反各自原则的前提下,应加强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扩大了其与我国税法之间的差异.对于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的协调,应遵循统一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两者主动地互相协调,加强信息的披露和相互宣传.  相似文献   

10.
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要注重公平竟争市场环境的建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城经济的协调发展;新企业所得税金法与新会计准则要更加协调;新企业所得税对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缩小了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军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1):105-109
税收作为一种无对价公负担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在国民之间公平分配,公平纳税是一项宪法性原则。公平纳税原则主要体现为所得税法中的量能课税;在税收立法中,它要求累进税率应符合实质公平、应以直接税为主体税制、对固定资产征税应当区别不同性质的财产课予不同的税率、税收,特别的采取应符合比例原则;在税法适用过程中,则要求平等的适用税法、推计课税及实质课税原则的运用应当公平。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所得税法》鼓励企业回报社会,提高了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比例,计算基数由原来的应纳税所得额改为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通过解读新税法关于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政策,根据不同的捐赠方式,结合实例明确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公益性捐赠的差异分析及处理,并对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变化对税收带来诸多的影响,税收是以会计为基础,新准则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某项资产、负债是否应该确认,确认多少,何时被确认,要依据会计准则来规范,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而企业的纳税实践是以会计账务处理为基础,依据税法规定来展开。新准则的所得税账务处理直接影响当期的损益乃至税收意义上的所得。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所得税准则与旧所得税准则相比差异显著,实现了会计理念从利润表现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同时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我国新所得税准则的实施是全面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15.
《企业所得税法》(暂名)的出台如箭在弦,沿用了20余年来的内、外资企业税收双轨制模式即将成为历史。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统一的市场必然要求平等、公平的竞争。两税合并立法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税收优惠是各国常用的减轻税收负担的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政策的导向,促进了经济发展。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准确理解《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发展国家鼓励的产业,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的享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赋予的权利,使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税收法定主义与诚信原则是调整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两个不同的主张或准则。在税法实践中。既不能因坚持税收法定主义而轻视诚信原则,也不能因提倡诚信原则而放弃税收法定主义。只有相互适应对方,才能充分发挥两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拟从分析税收法定主义与诚信原则的关系入手。就当前两在实施“依法治税”方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略呈管见。  相似文献   

18.
财务会计和税法体现着不同的经济关系 ,因此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税前会计利润 ,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计算的企业应税的所得额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差异处理的方法 ,分为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 ,本文就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阐述了应付税款法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导致了所得税会计的产生,我国对于这一制度的改变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最新的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所得税要求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摈弃了原来实务中使用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利润表债务法。通过对新旧准则的比较,肯定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同时又对完善《所得税会计》准则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