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去创设一定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因素,促使学生形成危机意识。所谓危机意识指的是主体从刺激环境中认识或体验到危机,准备接受挑战的一种心理。中学的危机感教育就是要学生体验祖国面临的危机,从而产生相应的紧迫感,接受挑战,激发起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而拼搏的战斗豪情。  相似文献   

2.
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去创设一定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因素,促使学生形成危机意识。所谓危机意识指的是主体从刺激环境中认识或体验到危机,准备接受挑战的一种心理。中学的危机感教育就是要学生体验祖国面临的危机,从而产生相应的紧迫感,接受挑战,激发起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而拼搏的战斗豪情。 在面临的众多危机中,如粮食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等等,都与生物科学有直接关系,是要运用生物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加以认识和解决的。所以中学生物课有很丰富的素材可向学生进行危机感教育。综观现行的中学生物课本,至少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应包括开展危机感教育,因为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方面。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促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我国各方面的生态问题,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危机感教育成为生物教学理应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学生进行生态危机教育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危机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严酷的现实环境,受到触动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唤起学生的生态良心,增强环境意识,使他们感到自己身上从未有过的压力,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激起他们为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而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存危机感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作者提出,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强化危机感教育,向学生展示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环境、资源、能源、粮食、人口……),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地理教育改革的新内容,实现地理教育重大社会价值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唐惠忠 《初中生》2009,(5):27-30
素材1:钱颖一谈危机与危机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2008年3月27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说,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只有危机才能催生改革。最好的例子是印度,1991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其后大幅度的改革。我认为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危机感”能够催生改革。  相似文献   

7.
危机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刺激环境,展示事物的危机,促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在当今世界,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对资源利用的不断深入,相应的出现了人口膨胀、全球性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珍稀物种灭绝、土地贫瘠化、生态平衡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给大自然造成了不可愈合的创伤,还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危机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能从中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产生学习的紧迫感。下面是我的…  相似文献   

8.
画与话     
没有危机感可能就是最大的危机。人一辈子其实就干了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拥有后的细细品位和追求中的备感充实,是人生的两大快乐。画与话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剧增,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空间的主要问题.在中学加强环境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环境、人口的现实问题和存在的危机,培养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危机感,以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无论是制定国策还是执行政策都能以国情为基础,在经济建设中尽可能做到少投入、高回报,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被某种危机感所笼罩,这种危机感来自于对无情天灾的畏惧,对外来入侵的恐惧,对民族未来的忧虑.因而日本一直坚持危机教育,灾难意识教育渗入每个日本人精神世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已成为日本国民的重要意识.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剧增,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空间的主要问题,在中学加强环境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环境、人口的现实问题和存在的危机,培养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危机感,以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无论是制定国策还是执行政策都能以国情为基础,在经济建设中可能做到少投入、高回报、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育中加强环境教育工作是化学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化学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危机式"教育即通过对社会生存危机的介绍,让学生自身产生一定的生存危机感,进而能够努力去学习和掌握该有的生存技能的教育形式。当文化和科学理论不断充斥着现在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内容,而对于面对社会生存危机的能力的培养内容却近乎于无,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是高屋建瓴的"理想国"式教育。  相似文献   

14.
CRISIS即危机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指在某种环境和条件下,人的思想面临着的压力和困难感,从而产生应激性的紧张和压迫。从教育的角度讲,即给学生,施加一些能产生动力的压力,增加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能适应在各种危机下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应用CRISlS的背景: 1、从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谈起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代史的民族,这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其种族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中自始至终贯彻一些危机效应。诸如战国时的卧薪偿胆,宋时的岳母刺字,以及一些教育名言“居安思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其中都包涵了丰富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再如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时都在向人们敲响危机的警钟。这种危机教育一代传与一代,并且将在青年人中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白噪音》作为其第八部小说,获得评论界极高赞誉。《白噪音》复印美国当代生活,生动地显示出当今世界日益恶化的环境危机和人类的精神状态。德里罗通过叙述格拉迪尼一家的日常生活与见闻,嘲讽了各种社会现实,充分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真实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精神上的危机感。环境危机与人类精神危机贯穿整部小说,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这部小说无疑是警世钟。  相似文献   

16.
目前,环境恶化与资源匮乏等问题已经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2003年初,国家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达了关于“环保教育进课堂”的文件,我国的环境教育力度在逐步加大。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开展全程性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化学因素是造成全球环境危机的因素之一,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本质就是身处教育关系之中“人”与“人”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教育存在中“人”的缺席,由于对“意义”的漠视,今天的教育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危机之中,隐匿了自身的本真状态而变得不是它自身。那么,分析当今教育“意义”危机的表现,重新思考和阐释教育意义迷失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探索出教育走出“意义”危机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地球只有一个”。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域、土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当前,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世界几大危机之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这已成为所有公民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从环境污染的原理分析,化学因素造成的污染远比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严重得多。因此,发展环境化学教育增强环境意识、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是从根本上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对人的影响是广泛、深刻的,它给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也是剧烈的。从一定方面来说,也极易造成大学生情感危机。这其中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而美育,其实质就是情感教育。在现代社会,它对大学生人性的培育、心灵的塑造、情感的陶冶、生命与生活节奏感的训练与把握,都有着重要作用。这既是美育的现代使命,也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情感教育及其危机化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找回失落的人性——论环境教育的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的通常模式是将教育指向环境本身,这种模式不但存在着逻辑破绽,而且效果无法保证。正是现代社会对欲望的放纵导致人性物化,进而导致环境的恶化,环境危机实质上是人性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学校教育在推波助澜,扮演着物化人性再生产者的角色。真正的环境教育应该是对整体教育的重新思考,为现代学校教育重植人性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