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先秦辞赋并非如前人所述是辞赋的萌芽期。它结合了诗、文的特征走向完善与成熟,并具备了三大类赋体格式:以《赋篇》为代表,已露诗体赋之端倪;以《离骚》、《九章》(《桔颂》除外)为代表的骚,于抒情言志、哀怨讽谏与诗无异,而其句式、结构、韵式等与汉骚体赋一致,因而身兼诗、赋双重特质;而《高唐》、《神女》开散体赋之先河。同时,在此之前,《卜居》、《渔父》、“二招”等作品,初具赋体特征,称之为“准赋”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论司马相如赋是以“风谏”立义.“风谏”主要是传达讯息,由读者“推显至隐”,与东周“赋诗言志”的传统以及汉代“铺陈其事以直言之”的“六义”之赋有相承和相似之处,而与后世所谓“不敢直言”“微言婉词”的“讽谏”内涵不相涉.从“风谏”到“讽谏”的变化,反映了汉代赋学批评从偏重劝谏的内容和目的到偏重其技巧和效果的变化.“风”在汉代有“风教”“风谏”“委婉”“风兴”等意义,而后世赋学批评中的“风”义也在这几个含义中辗转纠缠.风义的流转,反映了赋学观念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3.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其赋作中表现出明显而强烈的讽谏意识。他在赋中开辟的多种讽谏手法,均服从于作者重视并自觉以讽谏为目的的创作思想。扬雄讽谏意识形成与其受汉代经学思想的影响,又恰值西汉王朝末世,以及他务实尚用的文学思想和沉静深思的性格特征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清代阳湖文派的代表人物、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张惠言对赋也深有造诣。在乾隆后期浓烈的汉学氛围下,他编选《七十家赋钞》彰显自己的赋学复古理念,并以赋体为《赋钞》作序,还对其中的部分作品作了评注。序中他强调以志统赋,同时也不反对物象的铺陈,认为赋应通过穷其物、尽其象以言其志,并对22位赋家的源流得失作了评析。评注和他对"志"的追求相一致,多是对比兴和讽谏意义的揭示。他的赋学思想以后进一步延伸到词中,遂成常州词派。  相似文献   

5.
方向红 《文教资料》2006,(32):66-67
司马相如是汉代最重要的辞赋家,他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模式。他在辞赋中夸扬歌颂的同时,将讽喻意图巧妙隐藏在多种艺术手法之中,其高超的讽谏艺术值得关注研究。本文试图从讽谏方法入手探讨司马相如辞赋中的讽谏艺术。  相似文献   

6.
贾谊论     
贾谊的赋、文及人生形态 ,在汉代文学史上有其独特而重要的意义。他的赋 ,最早继承了屈原抒发真情的文学精神 ,为汉代言志赋的发展创辟了道路 ;他的政论文 ,以充沛的情感冲破了政论文所可能有的局限 ,在文学史上赢得了崇高的地位 ;而他的人生形态 ,则较早地显示出儒道杂糅的特点 ,透露出汉代文士人生形态新变的消息 ,具有一种先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对扬雄好赋与悔赋的探讨,认为雄之好赋出于其对丽辞的重视和讽谏功用的强调;而其悔赋亦非否定辞丽,而是出于他对赋劝而不止和赋家类俳的感语。其辞赋观表现了扬雄重丽主用的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骚体赋是汉代文人抒情言志的重要形式。他们或以此来抒写不遇之悲、玄远之思、相思之痛,或将对时事政治的不满和帝王的讽谏规劝之意寄托期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他们借鉴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借“香草美人”托喻,用历史、神话人物表意,以景物描写衬情等技法,使以抒写悲怨之情为主体的楚骚抒情传统得以承继发扬。  相似文献   

9.
历来对"赋者古诗之流"一语的解释,往往强调了赋的讽谏功能,但忽略了赋在形式上的声调节奏。诗与赋其实都是通过悦耳的形式来陈述讽谏之义的,这才是"赋者古诗之流"一语的全面涵义。汉赋依然重诵读,但同时受到稗官小说等口头伎艺的影响,逐渐散失了讽谏的功用,从而产生了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分别。  相似文献   

10.
贾谊的两篇主要赋作《吊屈原赋》和《鹏鸟赋》中表现了明显的屈原情结和庄子思想.他借屈原为表征抒写哀怨之情,又以庄子寄予出处情怀,表露了他的复杂心态,也形成了抒情言志赋创作的屈庄模式,并对以后的汉代辞赋创作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潘岳是西晋时期极有争议的文人,他所著《闲居赋》,元好问评其"千古高情",可"拜路尘"积极入仕的潘岳和赋中的隐者形象大相径庭。仕宦、归隐始终困惑着中国古代文人,将潘岳与成功的仕人、著名的隐者相比较,不难发现潘岳将人生的天平倾向仕宦之路,《闲居赋》并非高情之作。  相似文献   

12.
谢惠连《雪赋》盖作于彭城,假托历史人物的对话结构全篇,铺陈描写。透露出世族子弟对家族衰落的哀伤与无奈。《憨衰草赋》为沈约在东阳太守任上所作,融咏物与抒情为一体,后半部分都是整齐的五言句,而且隔旬押韵.中间换韵。兼有诗歌和赋的双重特征。实为南朝诗赋互渗的代表作。庾信《灯赋》带有一定的宫体的特色,全篇骈四俪六。具有明显的诗赋互渗的特点。《竹杖赋》是庾信在北周时期的作品。题目似咏物赋。其实是咏怀.此赋的主旨,大概就是求官。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不仅擅长赋的创作,而且格外推崇这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文体,刻意在自己的<史记>中载录了赋家及其作品,论述了他对赋的看法.他还结合自己的作赋心得,把大赋的创作经验借鉴到了<史记>的撰著中,使这部巨著具有了"赋迹"和"赋心"的特色.从而展示了自己深沉而自负的赋家情怀.  相似文献   

14.
CharlesDickens( 1812 - 1870 ) ,thegreatEnglishnovelistinthe 19thcentury ,belongstotheschoolofcriticalrealism ,andheistherepresentativeofit ;hencehispositionintheEnglishliteraryhistoryisprominent .Inhisshortlife ,CharlesDickenswrotemanyanovelssuchasThepickwickPapers…  相似文献   

15.
《鹪鹩赋》体现了张华全身远害的哲学思想,但他并没有将这种哲学思想贯穿始终。自他入晋以后,儒家积极处世的人生哲学成为他后半生的主导思想。他被卷入王室成员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之中,最终导致了夷灭三族的悲剧命运。从张华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处世哲学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朴趾源作为朝鲜讽刺文人的代表,他的作品主要是以封建社会中的儒生为讽刺对象,揭露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种种社会矛盾。冷峻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诙谐幽默的描绘构成朴趾源讽刺文学的独特风格。同时,朴趾源还重视商业,关心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其作品有别于其他作品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欧阳詹是中唐古文运动时期的重要作家,除在古文创作上享有较高声誉外,其辞赋创作也有较高成就。今存辞赋13篇,居中唐古文家之首。欧阳詹辞赋作品体现出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律赋立意雅正,或言志,或颂德,或规谏;句式灵活,对仗精工,行文承转有致。骈赋多为抒情小赋,体式宽松,言词简拙;情感跌宕往复,缠绵回转。  相似文献   

18.
傅雷是公认的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一。他的一生,漂流于中西之间,徘徊于书斋内外,时而高歌猛进,时而低吟踯躅,颇富传奇色彩。他在1954—1966年间的家书,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家书“潜在”而真实的记录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政治风云变化莫测年代的心路历程,也张显了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