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彩芹  刘蕾 《山东教育》2003,(25):55-56
现在农村小学自然课的教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农村学校没有齐全的实验仪器和材料,没有像样的实验室等等,所以很难将抽象的问题在课堂上讲明白,学生也难以将所学知识掌握好。但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农村有广阔的田野,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有我们可以动手耕种的土地,这些条件为我们农村小学自然课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实验材料和场地。如果农村小学能恰当地利用这些自然优势,改变以前单一的为传授知识而教的室内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利用室外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个人发现问题和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
城市学校教学实验设施完善,器材齐全,手段先进,因此城市小学具有上好自然课的优越条件。 我们若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这个问题,农村学校学好自然课的优越条件则是“得天独厚”的: 第一,有优越的教学环境。 第二,有丰富的教学实物材料。 第三,学生有学好自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在农村如何上好自然课的探索实验,经过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实际出发开展自然教学 农村自然课的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利的条件,如教学设备少、活动经费不足,教师兼职多、专职少,教师队伍不稳定等,但农村也有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等条件,为开展自然教学的观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地,使学生对自然事物有  相似文献   

4.
自然课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教学手段就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定的能力只有相应的实践活动锻炼,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是个以农业为主的省分。东部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煤炭资源,森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有丰富的土特产品。中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广阔平原,那里土地平坦,土质肥沃,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西部是水稻产区。我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盛产大豆、玉米、水稻。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而且也为我们开好自然课提供了良好的观察场所和实验基地。抓好农村小学自然课教学使学生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能有机地同当地农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是自然课教学关键的一环,同时也将是今后自然教研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自然教学固然有学校设备条件差、实验仪器不配套等弱点,但却具有比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只要能充分利用好农村自然环境这个优势,就能扬长避短,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在教研工作中,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自然教学大纲为纲,教材为本,大自然为课堂,观察实验为基本课型,做到教与学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提高了自然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力培养应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教学中,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相互作用规律,充分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观察比较、自己实验、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 专题研究的确定 我县地处沂蒙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全县大多数学校教学条件较差。小学自然课开设以来,我们开展了一些教学研究活动,但效果都不很理想。不少自然教师一提到加强自然课教学的观察与实验,常常抱怨学校设备条件差,实验仪器不足,影响自然课的教学效果。其实,农村有许多上好自然课的条件。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进行教学,“指导儿童直接认识周围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课是引导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课程,学生实验是自然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实验,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观察能力是自然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现在城市里的好多小学,教学条件比农村学校要优越得多,学校有现代化的教学楼,教学设施完备,校园地面全部硬化,显得整洁美观,只是象征性地点级几棵花草,这可苦了上自然课的老师。 大家知道,自然课中有好多属于生物学的范畴。低年级教学中就要求学生观察蚂蚁、蟋蟀、蜗牛、鸽子、老鹰、免子、猫,各种各样的根、茎、叶等。自然教师要把课教得直观、生动,让学生观察得仔细真是太难了。首先是找这  相似文献   

11.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力培养应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教学中,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相互作用规律,充分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观察比较,自己实验,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处于大自然的怀抱。在农村,有各种农作物,有野生的奇花异草,为学生随时观察各种形态的叶,各种形状的茎,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花以及各种果实,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农村还可见到形形色色的动物,鸟兽虫鱼,家畜家禽;农村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土壤、岩石千差万别,有利于学生对土壤、岩石成分分析和地质构造的考察,有利于发现水土流失现象和调查访问水土保持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总之,农村学生每天生活在大自然这个伟大的“实验室”里,比城市学生学好自然课有着优越条件。农村小学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  相似文献   

13.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力培养应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教学中,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相互作用规律,充分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观察比较、自己实验,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条件仍然较差的农村小学,如何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对此作了一些探索,觉得:农村小学应该注意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克服自身的不足,因地制宜上好自然课。如何发挥农村优势进行自然课教学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利用农村动、植物资源,替代标本、图片,上好观察课。 观察教学,是自然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小学自然观察课教学,主要是对一些动、植物的观察、因此,教学中我们始终注意到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利用它们来替代图片、标本模型。这样,对照实物观察,不仅减少了缺乏昆虫盒、投影仪、录相机等观察仪器的矛盾,而且既经济实惠,又直观、具体、有趣,更能够提高观察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观察材料,我还注意采用不同的形式观察。如室内观察、室外观察、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对植物根、茎、叶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其形态特征,并且植物野外随处可见,因此,教学时便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对植物花、果实、种子的  相似文献   

15.
观察、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可是在部分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自然课中观察、实验所需器材严重缺乏。几年来,我利用农村小学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自备观察实验材料;利用身边材料,自制教具学具;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课的设置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小学在教学仪器、资料等方面比较欠缺。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这是摆在所有农村小学自然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担负着三个基本任务,第一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第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三是正面进行或渗透教育因素,小学自然课也是这样。在小学自然课教学中,第二项任务更为突出,因为这门学科在培养小学生能力方面有其动态优势,是小学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假如我们不重视这一点,就会泯灭这门学科培养能力的优势,错过儿童心智发育的时机。  相似文献   

18.
赵莉 《教师》2013,(4):101-101
近几年,从整个小学自然课教学的状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自然课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但自然课教学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无专职教师,二是无观察实验,三是无正确教法。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去迎接2l世纪的挑战。这种教育必须是以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教育。小学自然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自然课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学自然课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9.
沁阳市地处中原,全市总人口42万,农村人口占五分之四强,抓好农村教学教研是我们教研室的主战场,必须结合农村实际来安排我们的教研活动。究竟现在农村学校的自然课教师教学现状如何?小学教师最辛苦。农村的自然课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他们承担着小学的所有学科教学,头绪多、负担重、条件差。不少学校领导对自然课不重视,自然课教学仅仅停留在读课文、背概念、看插图上,教师不去指导学生观察,有不少教师不会作实验,只好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来在十几所小学听了数十堂自然课,感觉到当前农村小学自然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多三少”: 一、分析讲解多,对儿童进行能力培养少。例如,在教学第五册十一课《凸透镜》时,有一教师做了两个实验,一个是用凸透镜聚白炽灯光,一个是凸透镜成像。在两个实验过程中,教师都边实验示范边自己叙述其现象及结论,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