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作为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更要注重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和二度开发,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要引导学生与教材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2.
以“电解”内容的编排为切入点,将英国高中化学教材剑桥国际 AS 和 A2与我国苏教版教材相应内容作比较,发现英国教材更重视概念的含义,更注重知识的广度,更关注讲练的结合。从中获得启示:教材应该具备系统性、可读性、科学化、资源化。这样的教材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时代,各门学科的知识更新换代之快,简直令人目不暇接。新世纪的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而教学的变化首先要与教材变化、考试变化相适应。1教材的变化1.1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学中要“用活”教材;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可以进行探究的科学素材,生活实际中也有许多新鲜有趣的现象,值得同学们关注和研究,但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生活、观察物理现象,不能提出研究课题,也不知道如何对一个物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物理知识,不仅要教会学生能解决一些物理试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对一个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作出进一步改革与优化,要求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英语知识,更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与技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Prentice hall教材与我国浙教版课标教材中的"圆周角定理"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比较,主要从知识点引入、知识点呈现、知识点落实等三个方面比较中美几何教材的异同点,得到以下启示:教材编排应具有连贯性,且以学生为本;教材设计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过程并理解知识系统化、公理化的特点;浙教版课标教材习题可适当增加数量并分层呈现;教材设计应体现因材施教;教材设计应注重联系实际,提供更多、更丰富、更贴近于生活的现实素材,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晓月 《考试周刊》2010,(15):191-19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高巾生物的四项课程理念: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另外新教材知识面较宽,给教师和学生留的空间较大,教材不仅是注重知识的呈现,而且注重科学方法和情感目标的达成。一年来,我始终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坚持把学生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9.
教材建设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加强教材建设,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主要措施是: 教材建设要注重更新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要从有利于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出发;教材建设要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建设要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教材以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为主,通过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引入新内容,并逐渐加深难度,提高抽象性,更注重学生学术性数学能力的培养.中国教材偏重实践性较强的知识,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入新内容,并回归到实际问题中,强化数学应用能力,更注重学生实践性数学能力的培养.参考澳大利亚教材的编写方式,中国教材在知识的选择和设置等方面可以作更进一步地提高,使知识顺序更合理地切合知识发生过程,平衡直观性和抽象性的知识点,使得内容更丰富,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知识体系更系统连贯;以保证在不牺牲实践性数学能力培养的优势上,避免高中毕业生学力下降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要依靠教材,又不拘泥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自主地、选择地、有目的地进行教材的整合,进行最有效的教学。现行教材的编排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以某一知识体系组成单元结构。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我们可以把有关章节组合在一起,通过组合使知识更系统,更全面,探究时间更充足,探究兴趣更强烈,技能训练更扎实。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马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马来西亚初中数学教材在编排体系、教材内容、教材编写特点等方面均有许多异、同之处.中方教材追求数学定义的精确化、严格化.马方教材更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教材编写方面,中方偏重数学学科特点,偏重推理证明,偏重知识效率;而马方偏重学生学习特点,偏重实际计算,偏重知识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大规模地进行了中学理科教育课程的改革 ,相继编写出以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和技能为宗旨的中学理科教材。英国的中学生物学教材强调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因而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注重以探究为特色 ,以学生为本。1 揭示探究过程英国教材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 ,注重介绍科学史和科学探究过程 ,使学生在了解科研过程的同时学习有关的生物学知识。教材在组织编排上 ,往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精选生物学史中的一些经典实验作为范例 ,介绍科学家的完整探究过程 ,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  相似文献   

14.
杨琳娜 《生物学教学》2004,29(10):27-28
浙教版《科学》教材2003年在浙江省全省实施。教材突出探究,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统一;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和谐与互为补充;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阶梯状问题;强调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思想;注重评价要求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科学课程中,探究既是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感的主要载体。与旧版教材相比。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变化很大。改变旧教材通史体例.新教材采用专题史模式:改变旧教材注重历史发生过程的全面展示.新教材突出某一时期某一方面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与旧教材注重规律总结和结论展示相比.新教材注重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得出结论。随着高中历史课程理念和教材内容的变化.教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学生使用教材的方法也必然随之变化。那么.新课程下教师该引导学生如何科学使用高中历史教材呢?  相似文献   

16.
蔡方芳 《教学月刊》2009,(10):49-51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依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课时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的过程。新课标要求科学教学要成为科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让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种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过程学习的一个有利载体。那么如何有效地处理教材,才能让教材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有力武器呢?  相似文献   

17.
张秀春 《考试周刊》2014,(49):19-19
浙江小学自三年级开始设置科学课程,要考虑小学科学到底学了什么?学生已经知道的到底有多少?很多初中老师没有整体了解过,作者刚开始教学时都是把学生当成没学过科学的学生。初中科学老师需要了解小学教材,优化初中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刘二华 《考试周刊》2012,(62):20-21
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编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教材的编写要有科学的理论原则作指导,因此,作者提出了现代初中英语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注重思想情感教育;生动有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渗透文化意识。期望这些原则能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参考,编出更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优秀教材。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A、B版高中新课程数学实验教材都特别注重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适合北京市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同时,两版本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与表达,例题、习题的选配等方面又各具特色。A版教材内容较为简约,注重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B版教材内容较为翔实,注重体现数学的本质,注重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注重联系教学实际,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2019年人教版教材在力学实验的编排上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力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力学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新教材的力学实验有新增和删减、更具有启发性、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重视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实验设置贴近生活。基于这些改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注重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注重联系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